第一三一章 商量對策
字數:4760 加入書籤
最強反派逆襲!
第130章商量對策
太傅袁隗的府邸,群臣濟濟一堂。放眼過去滿朝公卿來了大半。
司空張溫,司徒王允,太仆楊彪,司隸校尉袁基,一臉肅然。
大漢文臣也各有體係,平素裏也勾心鬥角,但隻有兩種情況空前的團結,一是對皇帝,二是對勳臣武將。
原本董卓進京大權獨攬,他們也都沒什麽意見,反正董卓是武將,朝廷的事情還是要交給他們這些文臣來處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
無論是誰當政,都離不開他們這些人。
數百年的時間裏,這些人形成了一個穩固的階層,統稱為士族。
大漢選拔官員有兩種製度,一個是察舉,比如舉孝廉,舉太學生。另一個就是征辟,三公九卿可開府議事者都可以征辟屬官。
可無論哪種手段都被士族牢牢把控著。他們利用這種壟斷手法斷絕了那些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的前程,增加自家子弟出仕的幾率,從而達到家世不衰的盛況。
但是今天有些特殊,讓這些士族出身的官員感到了不安。
因為董卓要另辟選拔官員的途徑,他以會試的手段麵向全國選拔人才,從而繞過士族的把控。
這是要斷送士族的根本啊。
聽到消息的群臣第一時間趕到了太傅袁隗的府上。
“太傅大人,大漢選士數百年,一直都延續祖上的辦法,董卓另辟途徑居心險惡,決不能讓他得逞啊。”
“是啊,一旦董卓真的成了,那我們的後人豈不是沒了出路?為了後世子孫,一定要將這個苗頭滅殺在搖籃之中。”
“董卓這是要撇開我們自己掌控天下啊。他的野心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以武取將也不可取,咱們一定要攪黃了它。”
“太傅大人,您倒是說句話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訴苦。
袁隗隻是眯著眼睛,沒有說話。
他越是不表態,眾人越是心中沒底。
雖說在楊彪和張溫的力薦之下,董卓打消了這個主意,取而代之以武取將,但明眼人也看出,這是為將來的新型取士方法打前站。
這個群英會也不能讓它舉辦下去。
有人建議挑唆太學生上萬言書,阻撓群英會的舉辦。
也有人建議,幹脆大家一起去董卓府上逼宮?
董卓雖然殘忍酗殺,但也不敢得罪這麽多文臣。沒了他們,董卓根本就玩不轉。
夠了!
袁隗一拍桌子,大家登時不出聲了。
他緩緩的站起身來,左右看了幾眼。
“諸公所言,老夫都清楚,也明白其中的危害。”
說到這裏,袁隗頓了頓,森然道“我等是大漢的臣子,自然要守護大漢的製度。任何人有違祖製,我袁隗第一個不答應。”
說的好!
眾人心中齊齊鬆了口氣。
既然袁隗這麽說,這件事他一定會反對到底的,大家也有了主心骨了。
嗬嗬,說的倒是冠冕堂皇。
王允心中冷冷一笑。
雖然同屬於文官一係,但他對袁隗這等奸詐小人有所不齒。
董卓就是他放進來的。
當然在這件事上,王允也是站在士族一邊的,跟袁隗合作也是迫不得已。
“既然太傅大人這麽說,那咱們就趕緊行動,董卓不是召開什麽群英會嗎?咱們讓他辦不成。”
“是啊,這群英會就是董卓在試探。槍打出頭鳥,一定讓他的新政胎死腹中。”
“請太傅大人出麵,咱們共同聯名,抵製群英會。”
眾人立即把焦點放到了即將召開的群英會身上了。
大家心中都有個念頭,那就是不能讓董卓得逞,否則士族就大禍臨頭了。
好了,好了!
袁隗有些頭疼。
這些人大都屍位素餐,沒什麽能力。幹事的不行,拖後腿倒是很在行。
董卓是什麽人?
那可是出了名的殘暴獨夫。
惹惱了他,人家隨時都能將洛陽殺個底朝天。
要知道袁隗一家老小還在洛陽住著呢?
他可不想因為這件事把一大家子都搭進去。
“大家都先回去吧,榮我們商量一下。反正群英會召開的日子還長呢?”
楊彪勸說道。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這幫人辦事不行惹禍倒是有一手,萬一招惹出來什麽禍端,他們就陷入被動了。
為今之計,還是先穩住他們再說。
眾人你望我我望你,無奈的搖了搖頭。
既然袁隗這麽說了,他們也隻能先回去等信了。
眾人先後告辭,王允也起身要離開,他跟袁隗不是一條線上的人,袁隗這是要召集心腹商量對策,他自然也不方便留下。
“王司徒請留步!”
袁隗忽然招呼了他一聲。
王允愣了一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眾人散盡,隻有袁隗叔侄張溫楊彪而已。
王司徒!
袁隗緩緩的站了起來。
“雖然你我在政見上有些分歧,但這件事關乎大家的利益,請王司徒務必相助。”
王允代表了一幫忠正的臣子,要想抵製董卓的新政,必須要有王允相助。
沒問題!
王允倒也幹脆。
他也是士族出身,自然要為自家考慮。
這也是王允來袁隗府中的原因。
那就好!
袁隗點了點頭,有了王允這幫忠正臣子加入,反對董卓新政就有了些把握。
“不知王司徒有什麽高見?”
一旁的楊彪悻悻的問道。
他們跟王允一直不和,這次也是迫不得已站到了一塊,語氣中對王允仍然充滿了敵意。
“高見沒有,不過有些粗淺的想法,說得不好,請太傅以及諸公見諒。”
王允淡淡一笑,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董卓不過是一介武夫,絕不可能想出這等釜底抽薪的主意。要想斷絕董卓的念想,就必須先除掉這個出主意的人。沒了這個人的出謀劃策,董卓根本就成不了事。”
出主意的人?
幾個人心中一凜,腦海了同時出現了一個人名。
蔡邕!
董卓身邊多是些匹夫,也隻有蔡邕有些才學。
這個釜底抽薪的主意還多半是他想出來的。
可是……
眾人又有些納悶了。
蔡邕也是士族出身啊,他沒理由反對士族啊?
這特麽不合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