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言傳身教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A+A-




    崔明伏說著便走到寢室裏麵,開始收拾著自己的東西,我們心中竊喜,於我們來說,自然是希望在去往那個勞什子村子的時候身邊可以多個幫手,還好這次我和薑帥合演的“激將法”成功了,也算是給崔明伏一個台階下,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若是崔明伏肯跟我們一起去的話,在我的心裏麵也算是多了一層安慰。

    “對了,師父師伯,你們還沒告訴我,什麽是三戒,還有初真戒的九戒都包括什麽呢?”薑帥一邊問著,一邊竟然從口袋裏麵取出了一個記事本。

    “靠,你這個家夥,倒還算是虛心好學呢……”崔明伏一邊說著,一邊搖著頭,旋即他坐了下來,並且把我給推到了一邊,“行,既然你這麽好學,那麽師伯就多交給你一些東西,你們也都認真的聽一聽……”

    讓入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回,故曰道寶;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第三皈命,玄中**律,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入道之初門,清心之良方,是出俗與人俗的樞紐,每人道者,必須牢牢領會其意。

    五戒指,其一不得殺生;其二不得葷酒;其三不得口是心非;其四不得偷盜;其五不得邪淫。這五戒是持身之本,護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為對照,就能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後來發展成“八戒”。陸修靜在《受持八戒》中說:在匠戒之外加:其六不得雜臥高廣大床;其七不得普習香油,以為華飾;八飛不得耽著,以作倡伎。

    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雜念,許受虛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

    十戒為: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成萬物;第二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第四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當守貞操,使無缺犯;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人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飲酒食肉,犯律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第八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第九戒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穢雜,當慕勝己,棲集清虛;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辭,以道德為務。

    這十戒,托虛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護佑,永脫—切苦惱。“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養,要做到忠、孝、濟世、守身、節儉、利人、清修,作為修道養性的前提,潔身戒行的道德規範,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競向慕之、歸之。

    道教特別講究廣濟群生,要回光返照,與人為善,則廣施陰德,普濟群生,乃為人道之本。對貞操方麵來講要獨拔常侖,頓息塵緣,斷絕*,精修道行,當證仙階,福及九祖,慶流一門。對於財物方麵來講:夫人之貧富,命稟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財有分,用盡還來,若胎骨受貧,廣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覓付之自然,非己之財不妄取,非義之財不苟得。合得之財,隨分取可,不陷於貪求無厭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則心領神會,精神分明,修道積德之第一步成矣。

    王常月在初真戒後麵,還加上了女真九戒,作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貞潔持身,離諸穢行;三曰,惜諸物命,慈湣不殺;四曰,禮誦勤慎,斷絕葷酒;五曰,衣具質素,不事華飾;六曰,調適性情,不生煩惱;七曰,不得數赴齋會;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竊取人物。

    道教經書上講隻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經地獄之若,精進修道,則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小子,你現在身上穿的就是‘天仙洞衣’,這衣服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穿的,你必須要達到‘天仙大戒’的時候才配穿在身上。”崔明伏白了他一眼。

    “天仙大戒又是什麽呢?”薑帥拿著筆在紙張上麵奮筆疾書。

    天仙大戒是三壇圓滿的最後一個大戒。三壇圓滿即為全真傳戒時以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三戒為主的三壇傳授方式。持三百中極大戒毫無過犯者,方授天仙大戒。天仙大戒: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總稱為“三壇圓滿天仙大戒”道書上講受天仙戒者稱妙道師;受中極戒者稱妙德師;受初真戒者稱妙經師。

    天仙洞衣又屬於法衣的一種,道教與佛教的法事專用服飾。佛教製度允許出家僧人為養活自身可以持有如法合度的衣服,其中重複衣、上衣、下衣、裙、副裙、掩腋衣、副掩腋衣等十三種服飾是生活所必需的。不同的衣服應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場合穿用。法衣的原料以及顏色也是有選擇的,如衣料不得過優過劣,顏色不用八大正色。凡僧尼所穿的被認為不違背戒律、佛法的衣服,皆可稱為法衣。古語有雲:“律有製度,應法而作。

    而靠衣裝馬靠鞍,法衣一般是法主的特定衣物,是藍靛瑤祭師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穿的教服,瑤語稱“曼癸”,即神衣。

    法衣的顏色,有紅、黃、青和瑤錦刺繡四種。在宗教儀式中,何人穿什麽顏色的衣服,教規裏有嚴格的規定,據古經書記載:“上元師父著黃衣,中元師父著紅衫,下元師父著青衣,四人穿著不一樣。”這段古詩沒有說到“倒癸”,即道公服。按藍靛瑤的教儀,分為師派與道派兩大派別,師派穿紅、黃、青三種法衣,道派穿瑤錦刺繡的道公服。

    在度戒儀式中,師公穿黃色無領麵襟長袍,胸前繡一條青龍馬,背後繡一幅狗頭馬麵動物圖案,稱咀咒神,兩個圖案代表三元印章。青龍馬圖案來源於神話傳說:盤王在征討判亂時,座騎是一條會說話的青龍馬,它是武官的標誌。師公穿上黃法衣,代表三元神、雷神、本境神下界,對受戒者進行宗教洗禮。

    “引教師父穿青衣”。青,在瑤語中是綠和藍的意思,綠色代表生命。引教穿上青色法衣,他就是神,是綠衣使者,肩負著將受戒者的靈魂,從陰間通過層層洗禮、訓誡,引度到陽間投入受戒者**的神聖使命。

    紅法衣,是受戒者在度戒時穿的教服。紅色象征吉祥,代表希望。受戒者在度戒儀式中,他的靈魂是師父孕育的,降生後,他身上沾染著師父的鮮血,血是紅的,受戒者的衣服也是紅的。

    “倒癸”,是道公在舉行“度戒”、做“紅樓”、“金樓”等一切宗教儀式中必穿的法衣。其式樣類似無袖和服,圖案豐富,色彩鮮麗。從“倒癸”的刺繡過程和花紋圖案的寓意,我們很難想象,藍靛瑤這個入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的遊耕民族,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就能創造出這樣燦爛的文化。縱觀“倒癸”整個畫麵,它包涵著瑤族的宗教信仰,神話傳說,本族姓氏,還將道教的最高神祇“三清”誘入“倒癸”中。這說明,藍靛瑤在遠古時代,就已將道教文化揉進本族宗教。

    “倒癸”的製作過程,奇特又嚴肅。一件件漂亮的“倒癸”,不是出自婦女靈巧的手,而是由能主持宗教儀式的道公,用自己笨拙的雙手,憑著一顆熱愛宗教的赤誠的心,一筆一畫,一針一線繡成的。一件工藝精湛的“倒癸”,反映出一個道公對宗教文化了解的深度和審美觀點,凝聚著道公幾十個日日夜夜的心血和汗水。主製作“倒癸”期間,道公必須沐浴洗澡,換上潔淨的衣服,不與妻子同房,吃素,心中沒有雜念,隻有神靈,一口氣將衣服繡好,繡好後,還要吃素三天方能開葷。

    “倒癸”,用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刺繡。五種顏色代表五姓人。藍靛瑤認為,他們原本有五姓人,即盤姓、趙姓、鄧姓、李姓、蔣姓。據盤五信歌記載:“六字開頭西河子,盤姓、西河郡。六字封頭天水姓,趙姓、天水郡。子字木頭隴西子,李生、隴西郡。乾隆天子住樂安,蔣姓、樂安郡。登字有刀南陽子,鄧姓、南陽郡。”

    “倒癸”裏繡有藍靛瑤崇拜的七十二神像,三清神像,宗教神物廟宇,盤王殿以及日月星辰,山水、鳥獸、龍魚。每一件物體,每一個動物都有著與宗教相關的傳說故事和淵源關係,是一種文化在物體上的記錄。

    一件繡工精美的“倒癸”,展現在我們麵前,我們不是在欣賞一件衣服,而是在欣賞一幅畫,欣賞一件構圖巧妙的藝術品。

    “臥槽,還真是……”薑帥猛地拍了下額頭,“看來以後要注意了,否則會鬧笑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