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二七章 怎麽收拾韃子

字數:3433   加入書籤

A+A-




    寧夏中衛駐地,楊聰站在高高的城樓上,舉著望遠鏡,緩緩的掃視著眼前的荒漠,眉頭微皺。

    這裏是寧夏五衛裏麵距離西套最近的衛所,距離鐵路延伸到的寧夏前衛還有一百多裏,當然,這個距離壓根就不是什麽問題,隻要他一聲令下,數萬屯衛一個月便能把鐵路修過來。

    主要問題是,這西套實在是太大了,從寧夏衛一直到哈密衛足足三千多裏範圍皆可稱之為西套,裏麵也不知道有多少韃子部落。

    如果從寧夏衛把鐵路修過去,別說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一定能修完。

    他微微歎了口氣,隨即放下望遠鏡,將目光投向眼前的地圖。

    這鐵路之所以難修,倒不是因為地形原因,寧夏衛到哈密衛這段區域雖然大多是荒漠,修條鐵路還是不成問題的,主要問題是,哈密衛這會兒已然不在大明掌控之下了。

    自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國力日漸衰落,原本臣服於大明的藩屬亦是蠢蠢欲動,不但北元各部時時入寇,就連吐蕃這樣的西域小勢力也開始打大明主意了,而大明朝堂不是宦官弄權便是朝臣內鬥,對邊事根本就不怎麽關心,以致哈密衛這樣的邊防重地很快便落入了吐蕃的手中。

    這會兒,大明的勢力最西也就能延伸到甘州鎮了,距離哈密衛還有兩千多裏呢!

    楊聰也想過要收複哈密衛,但是,卻不是現在。

    這會兒朱載坖剛剛繼位,大明可謂百廢待興,收複哈密衛太過耗費時間,而且收複之後還得派大軍駐守,反而會增加朝廷的負擔,所以這會兒並不是收複哈密衛的最佳時機,需得等到大明複興,國力再度強盛之時才行。

    如果不能收複哈密衛,那麽從甘州鎮到哈密衛中間這兩千多裏就無法修築鐵路,這才是當前的最大問題。

    那麽,到底怎麽辦呢?

    他苦思良久,仍然沒想出什麽好辦法來,至於什麽召集大軍硬上,直接衝入西套去找韃子主力決戰那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路途太過遙遠,沒有鐵路轉運糧草太危險了,如果糧道被韃子切斷,再多大軍,都會崩潰!

    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這事,看樣子還得好好商議一番才行。

    他回頭掃視了一樣跟在身側的文臣武將,又考慮了一下,這才問甘州巡撫陳九疇道:“陳大人,你對西套可還了解?”

    這陳九疇本就是甘州巡撫,嘉靖初他就曾在任上擊退過韃子和吐蕃的進攻,隻可惜,那時候朝中內鬥的厲害,他又屬首輔楊廷和一係,很不受嘉靖待見,故而張璁和桂萼等人一彈劾,他便被革職查辦,流放三千裏,謫戍極邊。

    楊聰還是聽聞兵部尚書毛伯溫提及才知道有這麽個人,正好,朝廷現在用兵西北,急需對西北邊情熟悉的官員,於是乎,他便上奏永慶,讓其官複原職,重新出任甘州巡撫。

    陳九疇對楊聰那也是相當感恩的,要知道謫戍極邊可不是一般的苦,很多人熬不了幾年就死了,他要不是身體好,也早死在極邊了。

    原本,他以為這輩子就這麽完了,再熬幾年他也會默默的死去,卻不曾想,新皇竟然會突然下旨,讓他官複原職!

    他回來一打聽才知道,正是這位楊大人為其在皇上跟前關說,他才能脫離苦海,官複原職,他怎麽能不感激不盡。

    剛才,楊大人對著地圖皺眉沉思,他就知道,這位大人肯定是不知如何收拾西套的韃子。

    為此,他也在跟著沉思,正當他想出一點眉目的時候,楊大人卻突然問起他來,這時機,未免也太好了!

    此時不報恩,更待何時?

    他連忙拱手道:“大人,下官鬥膽問一句,您可是為西套的韃子而煩惱?”

    果然問對人了,楊聰聞言,不由饒有興致的道:“噢,你有辦法收拾西套的韃子?”

    陳九疇連忙謙虛道:“這個下官還不敢誇海口,韃子畢竟盤踞漠南多年,要想一舉將其收拾了,恐怕很難。不過,下官倒是有一計,能讓韃子一蹶不振。”

    要想徹底消滅韃子,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畢竟漠南就浩如煙海,麵積甚至比大明兩京十三省還要大,更何況還有麵積更大的漠北呢,想跑進去把韃子收拾幹淨,想都不要想。

    楊聰也隻是想盡量削弱韃子的實力,讓其沒有能力入寇西北而已。

    這跟陳九疇所說的讓韃子一蹶不振其實就是一個意思,他連忙問道:“什麽辦法,你說。”

    陳九疇聞言,連忙恭敬的走上前來,指著地圖道:“大人,西套水草其實並不豐盛,唯有臨近黃河中段這一塊才適合韃子繁衍生息,其他地方可以說都是荒漠,水草稀少的很。也就是說,我們隻要把這一塊給奪回來,韃子想要繁衍生息就難了。”

    楊聰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看,頓時目露精光。

    這塊地方並不大,甚至還沒河套一半大,也就是黃河幾字彎前麵那一小塊地方,橫向還不到五百裏,縱向更是不到三百裏,拿下這塊地方,很簡單,因為這塊地方就處在寧夏衛和甘州鎮中間,隻要把鐵路從寧夏衛修到甘州衛,這塊地方便會被收入囊中。

    楊聰頗有些興奮道:“你的意思,隻要拿下這一塊,韃子就會一蹶不振是嗎?”

    陳九疇連忙解釋道:“這樣還是不保險,因為剩下的區域也不是一點牧草都沒有,不過,問題也不是很大,因為有牧草的區域基本都在黃河及其支流附近,離甘州鎮並不是很遠,我們隻要組織大軍時不時去這幾塊地方騷擾一番,韃子就沒法過日子了。”

    楊聰仔細一看,陳九疇指出的幾個地方的確離甘州鎮不遠,最遠也就兩三百裏的樣子,組織大軍去騷擾一下完全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要讓韃子一蹶不振其實並不是很難,隻要把他們最大的一塊草原給占了,再時不時組織大軍去幾塊小草原騷擾一下,韃子就沒法繁衍生息了。

    楊聰仔細思索了一陣,隨即點頭道:“很好,陳大人,你這一功,本官記下了,待功成之日,本官定會論功行賞,給你記個頭功。”

    陳九疇聞言,不由一陣激動,不過,他並沒有得意忘形,他還是連連拱手道:“不敢,不敢,下官也就是動動嘴皮子而已,不敢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