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陰謀代地

字數:3260   加入書籤

A+A-




    應對於國子監士子與著邯鄲市民的反應,張瀟自是早有預料……

    掌控輿論這事,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權者願意讓著下麵的民眾知道什麽!因此,這報紙上,無一的不是歌功頌德,一片形式大好……

    在這樣的局勢環境的熏陶下,這些百姓與士子還不是成為趙王手中的玩偶一般?趙王說什麽,他們不就信什麽了?

    國子監的祭酒荀子看到學報後,不無的讚歎聲道:“趙王真乃鼎革天下之人!竟能想此主意來?”

    在著荀子身旁的,乃是他的兩名得意入室弟子——韓非與李斯!他們兩人在看到報紙的內容,也是感慨萬千!

    韓非此時不無的想到自己的故國來,言語之間略帶著幾分間的惆悵聲道:“趙王此舉,可謂是控製著邯鄲的學子思想……”

    對於師兄韓非的話,李斯聽後,卻是不盡相同著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如今的趙國內憂外患之下,當是要有一種主流思潮引導著趙國君臣子民!”

    荀子對於這話輕點著頭,意是十分認同!李斯繼續間道:“長平之戰,天下各國都看著這場決定著以後天下大勢的戰爭,秦趙都不可能通過合縱連橫來改變這場戰局!,無論誰贏得這場戰爭,誰都有了統一天下的條件!”

    李斯的話,可以說直接看透了長平戰爭所帶來的影響!不過,李斯的觀點也著實大膽!祭酒荀子不無間的點頭,然後才開口聲道:“哎,所以說王上的這一手確實高明,通過邸報,他讓著邯鄲城內的民眾、士子、大臣統一其心,長平之戰的結局當真是難以言說啊!”

    難以預測?韓非聽著荀子與李斯的盛讚之言,絲緒之間不無的回到趙括前去長平之地來,難不成趙括前去長平,真的是趙國的一場陰謀?

    可是,那如今鋃鐺入獄的大將廉頗,那又是怎麽一回事呢?難不成,這其中也有著端倪?

    “師兄……師兄,老師在喚你呢?”在著韓非一時之間的陷入道冥思之境時,一旁的李斯立即的出言相喚他來……

    “啊,不知老師喚弟子是為著何事矣?”韓非立即間的醒悟過來,忙的出言問到!

    “哈哈,為師是問你,若是王上召你,欲讓你在著趙國為官,此事你可願否?”

    身為著他們兩人的老師,荀子不無的為著他們兩人的前途所慮,因此,他不無的問及起來道!

    “老師,韓非乃是韓國公子!豈有學成不歸國之理,因此,在趙國入仕為官,非韓非來此之願!”韓非當即間的就出言拒絕著老師的好意來了……

    其實,對於韓非的回答,荀子可以說是早有所料,他的回答自是沒能讓著荀子所詫!同樣的,荀子不無間的看視著李斯來了……

    對於是否留在趙國,這樣的話題,李斯與著韓非早就談過,如今被著荀子再次間的問及起來!李斯隻得是思慮聲道:“老師,是否留在邯鄲,還得長平之戰後,學生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來……”

    李斯的回答,荀子先是一愣,旋即間的明白過來,不無的大聲相笑道:“哈哈,李斯之意,老師明白了,那就再等幾月問你吧……”

    “老鼠哲學”影響的李斯,自是知道平台的重要性!因此,在麵對著老師相問,是否留在邯鄲時,李斯就隱晦的言及出來了,誰勝去誰哪,因為隻有勝利國,才是他大展宏圖之地!

    ……

    就在著邯鄲方麵,忙裏忙外的應對著長平戰事時!在著趙國北地的代地內,這些日子內,也是熱鬧了起來……

    燕國的公子姬寧,對於恢複中山國的想法,從未放棄過!如今,秦趙相爭的局勢下,他自是覺著時機已到,因此,他立即間的潛回到代地之內……

    與著姬寧一道回至代地的,除了竹婷、鬆楚客、柏岑外,悠悠姑娘,不,應該是悠悠公主也是隨之一道間的趕著回來了……

    中山遺民一直間的藏身在世人難覓的勾注山中,據聞這裏有“十萬大山峻險”之稱,人跡罕至,一般人輕易間是不敢來此的……

    姬寧一行間的在來至勾注山後,就在著老臣季子的帶領下,悄然而向著甲士所藏身之地而去!

    “公子,我等老臣可是盼你前來,等了好久了……”見著姬寧前來,老臣季子無不是口語間極為激動聲道!

    “秦趙在著長平之地相爭,這個時候才是我中山複國的最佳時機!因此,我才匆匆趕回來……”姬寧一邊前走,一邊不無的出言解釋聲道……

    姬寧說出這話時,此番緊隨而歸的悠悠,卻是緊蹙額眉!悠悠對於姬寧複國一直持以否定的態度,她見過趙國境內百姓的生活,安居樂業、幸福美滿,若是有著一場戰事發生,這不無的要使著多少無辜百姓遭受生靈塗炭……

    而悠悠在著燕境,之所以會幫助姬寧,全然是想著讓姬寧在著燕國有著一塊落腳之地,她可沒想著要跟著姬寧一道的使著中山國複國呢?

    季子在著前麵帶路,眼神不無看著後麵隨行的悠悠,走了一段路程後,季子不無間的出言問道:“公子,那後麵的姑娘,是何重要之人?”

    被著季子這麽一問,姬寧不無的帶著幾分的神秘之色道:“她的身份?等到了山裏麵後,我自會向著大家言明的……”

    ……

    在著勾注山走了將近半日間的路程,姬寧他們一行才看著寥寥少有的人跡之影!這些人一個個的身穿襤褸破衣,臉黃瘦骨,簡直是跟從著“餓人穀”中出來的一般!

    而見到季子在著前麵領路,他們無不的拜見著道:“拜見季子大人……”

    對於他們的行禮,季子視而不見,就此的繼續前行著,而在著後麵的悠悠,卻是感觸萬千,在著趙國的其他地方,哪會有這般饑腸轆轆的人呢?

    自己的兄長,這不是在開曆史的倒車嗎?就這樣的人馬,他們也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