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681   加入書籤

A+A-




    上回說到鳥雀受孔子琴音道韻影響,道化而亡……

    ……不過萇弘境界高深,倒不用擔心受琴音道韻影響而道化消亡,反而獲益良多。不過卻也非全是如此,還有兩隻鳥雀靈智大開,已然走上修煉之路,也許未來還有可能成長為妖族巨擘。

    孔子琴律道音終止,起身而立,那兩隻靈智大開的鳥雀作揖行禮,隨即展翅飛去,萇弘也走出了房屋。兩人注視良久,隻聽萇弘歎道:“緣來緣去,總是一場聚散。去吧,雛鳥已然羽翼豐滿,該是翱翔九天的時候了。”

    萇弘言罷轉身入了屋子,孔子對著房內躬身一拜,既而轉身離去,自然是向老子居所而去。

    孔子此番悟道,不止修為境界大漲,而且所創文道修煉之法已然形成體係。就好像樹根、枝幹已全,日後縱有完善,也不過是添些枝葉,不會有徹底顛覆推翻根基的情況發生。

    此時的孔子已然能夠徹底立足於人間界了,自稱有所成就,謂之三十而立。孔子此次悟道兩百七十餘年,加上此前的二十餘年,正好三百年。不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而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百年一輪回,修者借草木論,說三十卻也沒錯。

    而就在孔子悟道結束的這一刻,一直在暗中守護孔子的護道者也悄然離去,回地仙界北冥複命。雛鳳已然羽翼豐滿,當然不能一直安居與鵬凰的羽翼之下。

    孔子回到老子居所,一為鞏固悟道所得,一為向老子辭行。逗留三日之後,孔子正式辭行,老子將其送至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孔子神色恭敬,微微躬身,老子繼續說道:“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子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老子親送孔子出了洛邑城,通玄牽牛在側,南宮敬叔駕車隨行。能讓老子親自相送,足見老子已然將孔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物,而不是向先前一樣低一輩或半輩。就算是同樣稱“子”的人物,也是有天差地別的,老子便是雄踞天下第一多年,俯視諸子。

    不一時,孔子四人來到黃河岸邊,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子佇立岸邊,不覺歎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老子聞言說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子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歎矣。”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越響,則人逃跑得越遠矣!”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說道:“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孔子問道:“水有何德?”

    老子說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子聞言,若有所思,似有所感,說道:“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嚐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

    “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誌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汝?”

    孔子說道:“先生之言,丘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必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孔子躬身三拜,又向通玄拱手致意,而後坐上南宮敬叔所架馬車,向魯國駛去。

    見馬車漸行漸遠,老子對通玄說道:“通玄啊,你早已出師,又枯守我這糟老頭子多年,孝道也盡了,恩德也報了。去吧,去翱翔九天吧,你難道甘心落於孔丘之後嗎?”

    通玄聞言,目光看向漸漸消失的馬車,又收回注視老子,身上氣息變化,溫和卻昂揚向上,有如初生之陽。老子搖頭微笑,驅牛返回洛邑城,通玄遙對青牛上的背影三拜,轉身向東而去,隱有鋒芒裂天。

    孔子與南宮敬叔回到魯國,卻是比去時少了許多波折,即因孔子道行大進,因暗中掣肘者顧慮老子態度。

    孔子繼續講學教育之事,眾弟子問老子何如?孔子讚曰:“龍乘風雲而上九天,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誌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

    不過孔子講學並沒有持續多久,魯國便發生內亂,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孔子乃前往齊國。齊景公得知孔子來齊,極為厚待禮遇,顯然還在想著再續管鮑佳話之事。

    齊國的形勢同樣很複雜,最強大的勢力當然要數齊國王室的薑姓呂氏。作為薑姓氏族留在人間界的分支封國之一,薑齊呂氏算是發展得最好的一支。

    其次便是以田乞為家主的田氏,這一支出自陳氏,而陳氏又出自媯姓,乃是五帝之一的虞舜之後。舜帝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故有虞氏主要有這兩大姓氏,另外還有出自這兩姓的陳氏、胡氏、田氏。

    自齊桓公之時,陳國公子陳完至齊,改姓為田,曆經六代家主的不斷奮鬥,至田乞時,田氏已然有與呂氏分庭抗禮之勢。尤其是從齊莊公以來,田氏勢力極度膨脹,把持朝政,令繼位後的齊景公極為不安,晏子‘二桃殺三士’正是在齊景公打壓田氏的授意下進行的。

    再次卻是與周王室同宗的姬姓家族,姬、薑兩姓世代聯姻,周天子的王後通常都出自薑姓,而齊侯的正妻也通常是出自姬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