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為時已晚

字數:5398   加入書籤

A+A-


    夜深人靜,太傅府。

    李宏宇摟著秦月躺在床上說著悄悄話,四年前秦月去了一趟南方與李宏宇團聚,而後就再也沒有見過,自然相思綿綿有很多話要說。

    “相公,此次建奴來勢洶洶,關外的官軍現在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單憑三萬禁軍如何能擊敗建奴?”

    秦月依偎在李宏宇的胸膛上,憂心忡忡地說道,現在的滿清可比當年的後金強大得多,皇太極自從繼位後可謂勵精圖治,對外擴張疆土,對內打壓派係之爭強化集權,國力突飛猛進。

    否則的惡化,皇太極也不會打關錦防線的主意,他這次擺明了就是要拔掉關錦防線這顆釘子,把明軍趕回山海關,這樣的話關外的土地將盡歸滿清所有。

    尤為重要的是,這樣一來滿清就會在跟大明的對峙中占據優勢,迫使大明從以前的進可攻退可守變成被動的守勢,皇太極就可以把防備大明的軍隊抽調回來另作他用,避免了時刻保持戒備狀態,進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謂一舉數得。

    因此,皇太極這次肯定會拚盡全力跟明軍一戰,而不會像以前的努爾哈赤那樣有所顧忌而保存實力。

    單從兵力上而言,清軍的兵力並不比關外的明軍少,這也是明軍現在如此被動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清軍兵力由三大部分組成,即女真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漢軍八旗,總兵力約莫二十萬左右,跟當年完全依靠女真兵打天下完全不同。

    皇太極與努爾哈赤最大的區別就是對蒙古人和漢人的使用,他意識到女真人人口基數太少,所以大力吸納蒙古人和漢人,大大化解了努爾哈赤時期嚴重對立的********。

    雖然皇太極是敵人,但李宏宇不得不佩服皇太極的能力,能在短短的十幾年間把一盤散沙似的後金整組成現在這般強盛,實屬難得。

    本來,皇太極的對手應該是天啟皇帝,可是天意弄人,天啟皇帝竟然英年早逝,否則的話皇太極豈能如此順利地把滿清打造成現在這般強盛?

    “皇太極對關錦防線是勢在必得,禁軍自然無法阻擋住清軍,不過相公這次是有驚無險,恐怕不會與皇太極正麵較量。”

    閉目養神的李宏宇微微一笑,一邊輕撫著秦月的秀發一邊淡淡地說道,“皇太極知道關外的戰事要速戰速決,所以一定會全力攻打被困的官軍,尤其是洪承疇所在的鬆山城更是進攻的重點,說不定沒等相公出關鬆山城就已經破了。”

    “祖大壽現在缺兵少糧,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鬆山城的官軍身上,鬆山城一破錦州城的官軍肯定撐不住,那樣一來關錦防線可就破了。”

    秦月聞言頓時麵露驚訝的神色,她既然留在京城坐鎮那麽自然對關外的戰局非常清楚,沒想到事情會如此之糟。

    如果失去了鬆山城和錦州城的明軍,李宏宇就算是救出了杏山和塔山的明軍,那麽他手裏的兵力也會嚴重不足,要想擊潰清軍談何容易?況且朝廷也不會讓李宏宇在關外跟清軍死拚。

    因此,李宏宇這次出關並不是擊潰來犯的清軍,而是更可能多的救出被清軍圍困的明軍。

    “月兒,京城不是久留之地,我出關前會奏請皇上讓你回家侍奉母親。”

    李宏宇的嘴角閃過一絲無奈的苦笑,身為大明的太傅他當然不願意看見清軍攻占關外地區,可有些事情是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的,沉吟了一下後說道。

    “相公,雖說官軍在關外的戰事失利,可是以建奴現在的實力尚無法越過山海關進攻京畿。”

    秦月聞言頓時麵露詫異的神色,現在的形勢可遠遠沒有到她離開避難的地步,清軍最多稱霸關外,由於國力對比懸殊,其二十年內要想進攻京畿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建奴現在並不足為懼,相公擔心的是地方上那些造反的亂民,那些亂民的聲勢越來越大,他們比建奴對京畿的威脅更大。”

    李宏宇搖了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現在反抗朝廷的各地的農民軍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使得朝廷疲於圍剿,一旦打進京畿那麽後果不堪設想。

    秦月聞言頓時陷入了沉默,她知道各地紛湧的農民軍攪得朝廷不得安寧,地方上的那些衛所軍簡直難堪大任,麵對那些拿著鋤頭木棍的農民軍毫無鬥誌,落荒而逃。

    如此看來的話,對京畿威脅最大的是國內的農民軍而不是清軍。

    秦月知道李宏宇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讓她離開京城,因此也就不再爭辯什麽,說實話她已經厭倦了京城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

    第二天一早,李宏宇前去城外的禁軍大營,動員禁軍將領整軍備戰,由於事態緊急明天就要起程趕往關外。

    李宏宇的現身使得禁軍的將士們士氣高漲,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出關建功立業,跟著李宏宇他們心裏踏實,從沒有想過戰敗,畢竟李宏宇自從萬曆四十七年第一次出關與後金交戰以來,二十多年南征北戰未嚐一敗。

    下午,李宏宇在禁軍將領們陪著視察軍營的時候,宮裏的一名內侍火急火燎地趕了過來,崇禎皇帝緊急宣他前去覲見。

    李宏宇意識到一定是關外的最新的戰報來了,而且看上去對明軍極為不利,否則崇禎皇帝不會這個時候派人來喊他,要知道晚上他就要帶領著禁軍的高級將領進宮吃崇禎皇帝所擺的送行酒宴。

    果然,當李宏宇急匆匆趕到乾清宮的時候得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清軍已經在上個月攻占了鬆山城,城裏多名總兵戰死,薊遼總督洪承疇生死不明。

    對於此事崇禎皇帝是又驚又惱,萬萬沒想到數萬明軍駐紮的鬆山城竟然會被建奴這麽快攻破,在他看來洪承疇至少還能撐上幾個月才對。

    由於南下的道路被封鎖,所以時至今日這個消息才傳到京城,李宏宇心中是暗自歎了一口氣,看來錦州城完了,失去了鬆山城明軍的呼應祖大壽肯定撐不住,就算祖大壽想要死守但軍心肯定已經散了,想守也守不住。

    李宏宇趕到的時候朝中的文武重臣已經悉數在場,他們就在城裏自然比在城外的李宏宇先到,三五成群地聚在乾清宮的大殿裏低聲議論著鬆山城失守一事。

    此事帶給了眾人莫大的震動,誰能想到清軍會如此快地攻下擁有數萬明軍的鬆山城,要知道攻城遠比野外交戰困難。

    崇禎皇帝麵無表情地坐在龍椅上,他現在需要現場的大臣們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可那些大臣除了表示震驚外並沒什麽好辦法。

    “皇上,臣以前去過鬆山城,雖然城防比不上錦州城但這些年來也修建得非常堅固,是鬆錦防線上的一個軍事重鎮,建奴現在以困為主,他們現在占據了優勢絕對不會貿然攻城,否則唯有徒添傷亡,酋首皇太極不會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

    李宏宇得知鬆山城失陷的消息後略一沉吟,向崇禎皇帝一躬身,有條不紊地說道,“因此,在臣看來建奴之所以能攻下鬆山城,十有**是城裏出了叛逆!”

    “叛逆?”聽聞此言,現場頓時一陣嘩然,先前沒人會想到這一點,在他們看來堂堂的大明將士豈會對女真人卑躬屈膝?

    崇禎皇帝的眉頭頓時皺得更深,他相信李宏宇不會信口開河,李宏宇對關錦防線非常了解,非朝堂上那些從未出關的大臣所能比擬的。

    “皇上,鬆山一破錦州危矣,臣覺得當務之急是救出杏山和塔山的官軍,重整旗鼓在寧遠待敵。”見崇禎皇帝眉關深鎖,李宏宇神色嚴肅地說道,現在也唯有退守寧遠,寧遠的城防可是關錦防線中最為堅固的。

    “諸位愛卿有何高見?”崇禎皇帝聞言回過神來,環視了一眼現場的諸位大臣,不動聲色地問道。

    眾臣聞言紛紛躬身垂首而立,打嘴仗他們在行,這種真刀真槍地交戰他們可就差遠了,對關外的情形也不清楚,因此哪裏有什麽主意。

    “既然如此,那麽就依李太傅的意思,退守寧遠城!”崇禎皇帝見狀望向了李宏宇,沉聲說道,心中充滿了失落和黯然。

    原本,崇禎皇帝指望著李宏宇出關後力挽狂瀾,擊敗清軍解了關外的危局,鞏固關錦防線。

    可如今看來這個願望隻能化為泡影,一旦鬆山和錦州有失,那麽關外明軍的兵力將折損一半以上,李宏宇就是有通天的本領也無法用一群殘兵敗將與士氣如虹的清軍交戰。

    所以崇禎皇帝現在就寄希望於李宏宇能穩定住關外戰局,避免關外明軍全軍覆沒,否則那大明在關外可就將處於被動的境地。

    “皇上,臣有一不情之請,還望皇上能應允。”

    李宏宇早就知道崇禎皇帝會同意他的提議,因為現在崇禎皇帝已經別無選擇,聞言後向崇禎皇帝一躬身,沉聲稟報道,“臣的母親年事已高,去年就臥病在床,臣的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因此懇請皇上能降下恩旨,允許臣的妻妾代臣在窗前盡孝。”

    “咱們大明以孝為本,太傅身為人子理應承孝於父母膝前,此事朕恩準了。”崇禎皇帝還以為李宏宇要提什麽條件,沒想到竟然是一件家事,因此點了點頭後予以恩準。

    此時此刻,沒人意識到李宏宇此舉是為了讓秦月等家眷趁機離開京城這個危險之地,避免將來城破後遭受屠戮和****,畢竟現在大明的局勢還在朝廷的掌控中,京城在外界看來非常安全。

    “謝皇上恩典。”李宏宇聞言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沉聲謝恩,有了崇禎皇帝的這句話那麽秦月和柔兒等人就能光明正大地離開京城回湖廣。

    次日上午,在朝中文武重臣的陪同下,李宏宇在城外的禁軍大營舉行了盛大的誓師大會,率領著禁軍大營的三萬兵力浩浩蕩蕩地奔向了山海關。

    沒幾天,秦月和柔兒等人就啟程前往湖廣,回襄陽府去伺候婆婆趙氏,順理成章地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自此,京城昔日裏熱鬧的太傅府變得冷清了下來,直至明亡秦月等女眷再也沒有回來過,留下管家看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