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大宋諸臣
字數:3268 加入書籤
皇城、東京汴梁、大宋帝國最高權力所在地,皇宮氣派宏大、富麗堂皇,位於中軸線上的金鑾殿,被一級級的漢白玉階梯襯得高高在上,在落日餘暉映照下,閃著光,耀人眼目,恍如天帝所居!
站班罰站的朝會早早就結束了,至高無上的皇帝體恤各位大臣,讓大家很早就下班回家,隻與幾位親信去了偏殿述話。
利用這個時間,一些內侍與宮女正在灑掃清除,走路都他們走路都很小心,輕手輕腳,絕不發出半點聲音,微低著頭,雙手攏在下腹部,隻看著腳在三米內的地方,顯得老實膽怯,膽敢行差踏錯半步,一條小命可能就交待了。
一些關鍵的門戶,禁衛班直開始換班,他們衣甲鏗鏗,胸挺得很高,個個高大雄壯,威武不凡。
所有人都規規矩矩,各自按步就班,做著自己的事。
偏殿中,氣氛很好,皇帝宋徽宗趙佶正當年富力強,自信十足,著一身青色道袍,手上拍打著幾份奏章,微笑著打量近臣蔡京:“蔡卿,說過多少次愛惜羽毛,怎麽就做不到呢,這又有人彈劾你了。”
聽到有人彈劾,蔡京還沒說話,旁側一臉大胡子的樞密使童貫幫著旁敲側擊:“不招人妒是庸才,天下賦入之數悉倍於前,是蔡相之功也!”
童貫身量高大,本身為宦官出身,偏又一臉大胡子,時人皆以為奇,還有人傳說他沒有閹割幹淨,有人說要再割一刀才放心。
雖知是因為閹得遲了才有胡子,依舊叫皇帝有點犯嘀咕,加之趙佶自詡仁君,因而童貫常年外放,並不怎麽進入內庭。
此人偏偏頗有勇力,精通軍事,在西北與西夏大戰連場,立下軍功,拓地數州,深得徽宗寵信,以宦官之身得入樞密院,掌軍權,與徽宗趙佶君臣相得,關係極好,說話也比較隨便。
蔡京在神宗朝時,便被王安石認定有宰相之才,徽宗重用他後,中外靖綏,年穀登穩,國庫充盈,實在是搞經濟的一把好手。
天天都有彈劾,蔡京早都習慣了,他躬身施禮,語態輕鬆:“陛下聖聰明斷,微臣忠心可昭日月,也不知這些人又彈劾微臣什麽?如有不當之處,還請陛下責罰。”
趙佶笑道:“你的忠心,聯都知道,平時還要好好為聯辦事,又在彈劾你大興土木,奢侈無度!”
蔡京最不怕的就是彈劾他花錢,因為這錢都是花在皇帝身上的,皇帝極為聰明,這些事,他明白得很,這種彈劾不痛不癢,分明是在幫自己固寵呀!
假意賠罪道:“微臣知錯,前時微臣視察府庫,見到穿錢的繩子都朽了,許多銅錢鏽得滿滿都是青綠,若是再不拿出來用,這些錢都壞了。微臣隻是用掉舊錢,好給庫裏騰點地方,以備進新錢。”
宋徽宗大樂:“元長啊元長,你這憊賴之徒,這哪裏是自辯,分明是說自己有功!”
白時中湊趣道:“聖天子在位,海偃河清,錢財取之不歇,用之不盡,外頭哪位小小官員哪裏知道朝廷現在不差錢!”
童貫不為人知地撇撇嘴,同樣是宰相,白時中比蔡京差得太遠了,除了阿諛奉承,一點建樹都沒有,偏偏這種人,事做得少就沒錯處可抓,人緣極好,不象蔡京與自已,天天都能收到彈章,那天沒有彈章反而是怪事。
童貫與蔡京彼此欣賞,從多年前就結成奧援,他對蔡京十分尊敬。
蔡京正在做經濟改革,提出“豐、亨、豫、大”的理論,這玩意說起來高大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刺激消費,大夥使勁花錢,錢流動起來,帶動經濟增長。
當然,這會兒改革還沒有進一步深入,但皇帝手裏的錢開始多了起來,蔡元長極擅抓錢,這是皇帝信任他的根本。
多年以後蔡京還會搞全麵市場化的嚐試,把政府控製的手工業場、鹽、鐵、酒等等全部交到民間,放棄官方壟斷,讓商人來決定生產、運輸、定價。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現在僅僅是豐、亨、豫、大以及當十大錢就已經讓民間罵聲不絕,為什麽呢,花錢的是皇帝和政府,老百姓得交更多地錢,看你天天花錢自然要罵。
社會沒有發展到這一地步的時候,蔡京太超前了!把全國的錢都用各種方式整到皇帝手裏,再花出去,以後此人會被稱為六賊之首,名聲極差,命運極慘!
童貫自己主抓軍事,得蔡京的經濟支持,無後顧之憂,兩人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童卿,近來北方消息如何?前時曾說北方有變,最近怎麽沒有提了?”趙佶把奏章丟在案幾上,詢問明顯有些走神的童貫,剛才說有彈劾隻算是對蔡京小小敲打。
“啟稟陛下,正要向陛下道喜,北方最近變化頗多,太祖時留下的封樁錢或許很快就能用到。”
當初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盡獻給了契丹人,趙匡胤燕雲十六州的失去感到很惋惜,於是就設立了“封樁庫”,這裏麵存放的都是來自從各個割據勢力收繳而來的金帛。趙匡胤向身邊的心腹透漏了“封樁庫”的作用就是用來向遼國贖回燕雲十六州的。如果遼國人不答應宋朝贖回燕雲十六州的請求,那麽就用“封樁庫”裏的金帛來招募精兵勇士武力收複燕雲十六州。
“不要賣關子,何不寫奏本上來?你不知道聯天天都在關心北麵之事?”
趙佶表情有點急切,連蔡京與白時中都聚精會神地看著童貫,眼下西北黨項被打敗,隻餘北方大遼乃心腹大患,占著燕雲十六州,從地型上來,居高臨下,壓得大宋喘不過氣來,不得不年年送上歲幣,大宋君臣深以為恥。
大遼國力雖然不如大宋,但它騎兵眾多,北地苦寒,勇士耐戰,大宋君臣與之相處,總得小心翼翼,看人臉色,巴不得大遼出事。
“陛下,遼國北邊一夥蠻人建國,國號為金,騷擾遼國背後,前幾日有信使回來,說是金國將派正式使節前來朝覲,這是大喜之事,此其一也!第二是,臣與年初,派出一支小部隊,走海路繞行,想去聯係金國,未料在南海府為狼群所圍,就要敗亡之時,被渤海人所救,渤海人竟是也要商量舉事!聽說各部集結亦有數萬之眾,如今,遼國背部有金,肋部有渤海,四麵起火,正是敗亡之勢!”(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