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章 大長今
字數:3604 加入書籤
五隻大船,順流而下,披波斬浪,船上紅旗烈烈火作響,氣勢極盛。
江水澄轍,能看到活躍的魚兒在大船蕩起的漣漪裏遊動。
兩邊山勢連綿,綠得濃鬱,墨綠墨綠地,山水倒映成趣,那綠接到了蔚藍天際,讓人心曠神怡。
大船上,許多身著皮甲,抄著奇怪兵器,發型怪異的家夥,默默挺立在大船外圍,大船中,亦有一些盔明甲亮的壯漢大聲調笑。
當先的大船船頭,身段頎長、皮膚細嫩的大長今迎風而立,勁風吹拂,衣襪飄飄,黑發飄揚,星眸半張半闔,黑亮有神,自有一種無形的威嚴氣場。
此女身後,站著兩個身著異族裝束的女子,其中一人,麵目與此女有五分相像。
旁側不遠,是個著長袍的中年書生,微笑著沉吟不語。
渤海國大氏一族傳承至今,也隻有大長今一個孤女存活。
自古以來,東方對稱王稱帝的都是零容忍,大遼對渤海王族,必欲殺之而後快,大長今能夠活下來,是用無數族人的鮮血來換取的。
兩月有餘,在皇宋都城,大長今受盡了委屈。
頭一個月,大長今等人被藏於城外隱秘之所,不許出門見人,限製行動的目的,是因為渤海人,在大宋人眼裏都是野人,深怕這些家夥過於醒目,暴露了大宋與遼國治下反賊的關係。
這種行為,大長今能夠理解,但是看管諸人的家夥們,態度囂張,各種看不起,大長今感受到深深的恥辱。
所幸為了朝覲大宋天子,他們帶了許多遼東特產,東珠、鹿茸、紫貂皮、千年人參等,不歇氣地撒出去,方才打動了大宋權臣,覓得一線機會,與天子一會。
大宋物阜民豐,大長今本以為大宋天子就象傳說中的大唐天子一般英明神武,雄才大略,誰料卻是一個青年白麵書生形象。
“豔色天下重,西施久寧微?”
天子見大長今的第一麵,情不自禁就吟出一句詩來。
然後正事不談,要為大長今畫像,他要美色入畫,以作記念,因為大長今的衣飾長相,實在是頗有異域風情,有一種野性美在裏麵,他愛極了這種純純的原生態。
初次會麵,正事不談,大長今差點炸了,她命從人尋來全詩,才知下一句是“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這大宋天子輕賤自已,還有想要一親芳澤的意思。
再後來,童貫用馬車掩蓋,帶大長今入城,長居別院。
數次置辦夜宴,讓天子夜賞美人,還安慰大長今道:“美人兒,若是討得天子高興,渤海人要啥有啥,就算立國,大宋也能支持!”
肩負數十萬渤海人的重任,大長今一再提醒自己要忍耐,她不能不管不顧地殺出京城。
當然,也殺不出去。
童貫安排的住處,精悍之士圍繞,以大長今的經驗,這些家夥做啥都滿不在乎,許多人武技精熟,手上都有人命,還真不敢輕舉妄動,羊入虎口,不得不老實本分。
在大宋天子眼裏,渤海人的王,不過就是個野人首領,是玩物,甚至連大宋的一個太監,也看不起她。
若非有秘法,讓麵容相似的隨行女護衛以身代之,這事就砸了。
忍辱負重,折衝樽俎,做低伏小,方才得到對方支援的承諾。
她的身後大船裏,有十萬餘支各色箭頭,千餘張牛角弓與鐵胎弓,百餘張強弩,精鐵盔甲百餘副,黑幽幽地,另有各色兵器數千件,黑亮刃端泛寒光,無一不精良。
這些東西嚴格說起來,價值還不如大長今上下打點和送於天子的禮物。
當然,這個價值因地而宜,東珠、人參等物,在遼東賣不出錢,到了汴梁都能賣出天價。
而且東西要到需要的人手裏,才有價值,這些兵器正是渤海人急需的。
所謂有錢買不著,光是各色箭頭便叫大長今大喜過望:平常用的扁平三角箭頭;細長尖銳的破甲三棱錐;頭部沉重帶血槽、中者必撲的重箭等等。
這十萬餘支精鋼箭頭,就算大遼也不多見,大宋之富裕和兵甲精良可見一般,這些東西足夠渤海人打一場立族大戰。
可惜路途遙遠,否則還有更好的武器可以帶,如火器,如鐵脊箭,如各種殺傷力巨大的器械。
那些弓弩與兵器,能讓渤海人大大提高戰鬥力,組建精銳野戰兵團,擺脫斬木為兵、揭杆為旗的窘境。
還有一些金銀黃白之物,可惜渤海人所居之處,商旅不夠發達,要之用處不大,聊勝於無。
所得雖多,大長今卻決定,再也不來大宋!
大宋雖富裕無比,卻沒擔當,無有大國氣度,要結盟又要保密,明顯打著心理,實際上是把渤海人,推到大遼正麵當槍使,他們隻想躲在背後撿漏,不是好盟友。
自負大國,做事小肚雞腸,吃人不吐骨頭,隻占便宜不吃虧的大宋君臣叫她深深失望。
大長今冷笑,將來一麵從大宋哄騙支援,一麵也要想辦法把大宋拖下水,否則單憑渤海人與金國(女真比渤海人還不如,人少力孤),抗不住大遼的。
必須在與大遼交鋒時,把大宋的盟約誇大公布給大遼!
甚至渤海人立國,也考慮打出大宋旗幟,自己不稱王而稱郡王,國名叫渤海郡國,然後下設遼東郡、遼西郡、樂浪郡、或玄菟郡這種標誌性極強的漢四郡!
想讓自己當炮灰,那大宋就隻好背黑鍋了。
大宋還弄了隻二百餘人的西軍銳卒,要幫自己訓練部隊,渤海人騎兵尚可,山地戰亦可,但要列陣而戰,就得靠這些家夥,到時候與遼軍對上,用的是大宋戰法,再打大宋旗號,想一想,就心情美妙。
童貫還算重視,大長今走濟水,沿路和州府,特別是水泊梁山附近,童貫調派幾員大將走陸路護送,很是與梁山賊寇見了幾仗。
梁山賊無組織無紀律,大宋軍卒無鬥誌,雙方打的是混仗,叫大長今看不起,這種軍隊,哪怕成千上萬,她隻需手頭的千餘騎兵,必然盡破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