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中國風洞之父的學生

字數:5270   加入書籤

A+A-


    “5倍音速?”

    所有人都被劉躍說出的這個數據嚇著了。

    “劉躍,速度快是好事,可這成本……”杜峰再次肉痛了。

    一般的導彈,都很難達到這個速度,3倍音速已經比較逆天了,又不是彈道導彈,飛出大氣層之後再入大氣層,在重力加速度跟發動機推力雙重作用下,才能達到六七倍音速。

    這可是火箭炮。

    而且不是防空導彈。

    防空導彈也沒這麽快。

    “蘇聯的冰雹火箭炮,最大飛行速度也隻有690米/秒,剛超過2馬赫……”蔣致和也提醒劉躍。

    他們不是認為這個飛行速度無法達到。

    隻是火箭炮啊。

    性能指標越高,成本也就越高。

    同時,技術難度也更大。

    導彈在高速飛行過程中,急劇與空氣摩擦,溫度、壓力等,對導彈結構都是考驗。

    要更高的強度,就得更好的材料。

    各種需求都高度上升,從而導致成本劇增。

    國內可以生產出速度更高,效率更高的導彈,卻從來沒有生產,原因無他——成本太高。

    “領導,目前處於實驗過程,在有了實驗數據的時候才能進一步改進,到時候平衡速度、威力、成本等方麵。”劉躍的要求不過分。

    這款發動機,未來不僅是給273毫米火箭炮使用。

    結構改進一下,就可以用到導彈上。

    “隻是實驗階段。這種火箭炮,每一枚火箭彈的成本,我們將會控製在5萬以內,進入高超音速風動中實驗,獲得的數據可以為後續的項目打下基礎……”劉躍繼續解釋。

    在空氣動力學領域,他跟著錢院長學習,這水平自然是不差的。

    也就因為他跟著錢院長學習,所以提出這樣的速度,沒有遭到質疑。

    錢院長在世界空氣動力學領域,都有著絕對的權威性,這是馮·卡門最得意的學生。

    恰好,劉躍也成了錢老最得意的學生。

    要不然,怎麽可能研究生的理論學習都不用,每學期隻需要考試,該交論文就交論文,然後完事兒?

    這也算是開了曆史先河了。

    “你知道,那樣的風洞實驗成本很高,都是為運載火箭跟大東風搞的……”趙國雲希望劉躍改變想法。

    奈何,劉躍鐵了心。

    “領導,八百萬的費用,大部分都是用於這些實驗。如果不搞這方麵的研究,經費可以節約很多。當然,隻要成果出來了,後續項目改型工作,就會容易很多……”劉躍知道他們在意什麽。

    航天這塊,現在有著很多的空白。

    誰的項目更多,隻要研究進度快,就能拿到更多經費。

    “行,我們跟那邊溝通一下,你們盡快把理論模型生產出來。”蔣致和幾人商量了一番,“這就當你進入基地的第一個研究課題吧。”

    “還有107單管火箭炮跟80毫米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呢!”鄭建國提醒著領導們。

    不能就這樣抹殺了劉躍的功勞啊。

    “你問他自己,好意思把這樣的項目交給他的老師們?”

    劉躍確實不好意思。

    何況這些在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當作業給交了。

    要不然,他能這麽快拿出那麽多的資料?

    劉躍跟鄭建國兩人,在總部機關領導同意後,就直接去找空氣動力研究所的人。

    由於項目經費給了2186廠,總部機關就不再撥款,各種成本,都是由2186跟配合單位結算。

    “全尺寸?我們這超高速風洞可沒有這麽大啊!”

    對於劉躍跟鄭建國兩人的來意,基地空氣動力研究所已經知道,風洞實驗室負責人馬曉國有些有些為難。

    “師兄,咱們這裏5倍音速的風洞,長度不是有八米麽,我們的火箭彈長度隻有72米,完全沒有問題……”劉躍急忙解釋。

    跟著一起過來的趙國雲直樂嗬,“你小子到處亂攀關係,他可不是你師兄,這位是哈工大畢業的,是跟著馬明德教授學習的……”

    “你問馬主任,我有沒有了亂叫……”劉躍鄙視了一番趙國雲。

    他自然知道馬曉國是中國風洞之父馬明德教授的學生。

    但是內在的情況,趙國雲肯定沒有他知道的多。

    來之前,這邊有哪些大拿,劉躍都是打聽清楚了的。

    “他這稱呼倒也沒錯。當初我跟著馬教授學習的時候,適逢聶元帥提出組建第十六專業組,統一全國空氣動力研究,錢院長任組長,我老師任副組長,從錢院長那裏也學了不少,要不然我就搞飛機去了……”馬曉國倒也不在意這事兒。

    劉躍喊師兄,確實沒錯的。

    “還有這一出?”趙國雲真的不知道。

    他是真的不知道。

    “咱們國內的風洞群,怎麽來的,你不知道?說馬教授是咱們國內風洞之父,那都一點不誇張。在空氣發動力學這方麵,除了我老師,我就服馬教授!”劉躍這話一點都不謙虛。

    這位1939年獲得密歇根大學航空工程碩士學位的老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航空領域。

    六十年代,中國最早投入型號試驗的中超音速風洞和大型低速風洞,都是由馬明德教授籌建的。

    哈軍工,這是這個年代所有人都仰望的存在!

    這是軍事專家的搖籃,也是將軍的搖籃。

    劉躍原本就想要去哈軍工,可那邊已經不再是之前的哈軍工了。

    最終選擇了航空航天大學。

    目的無他,就是為了跟著一幫大佬搞好關係,然後借著大佬們的光環,搞自己的項目。

    而馬明德教授,在國內空氣動力學的成就並不比錢院長差多少,航空航天領域《飛行力學》的教材,都是他寫的。

    當然,劉躍學的是《導彈飛行力學》。

    同樣是從美國回來,隻因為馬明德教授不像錢院長在美國時候那樣涉及到了一些保密項目,所以回國才沒有太多波折,畢業就回來了。

    要不然,美國人根本就不可能放他回來。

    如果沒有馬明德教授,中國風洞建設沒有那麽順利,最早的風洞,都是由他負責啊。

    後來的殲-20、殲-50,甚至是神州係列宇宙飛船的風洞,都是以馬明德教授在風洞領域的研究為基礎……

    眼前的馬曉國,是馬明德教授的學生,在這方麵的業務能力,自然是不差的。

    “行了,說正事吧。”趙國雲臉上有些掛不住。

    “太長了,咱們這風洞是采用上衝下吸的方式才達到這麽高的風速,全尺寸模型對風洞中氣流會有不小的影響……”馬曉國倒也沒有再多說,而是告訴劉躍,這很困難,“要不直接用比例模型?12都行……”

    “直接用全尺寸模型吧,這將會減少很多工作量。師兄,您知道,我們經費少……”劉躍不是不知道情況,“其實這設計隻要3倍音速就可以,入口處差不多剛好合適……”

    馬曉國瞪大了眼睛,“這成本增加多了……”

    “得多少錢?”鄭建國在一邊問道。

    到了這裏,他連大氣都不敢喘。

    都是航空領域的專家,他一個小廠長,根本就不夠看。

    加上2186廠之前根本就沒有開發過新產品,都是在原本的設計上給改進,單體根本就不需要改多。

    基地的風洞,那都是為大型導彈研究服務的,他來湊什麽熱鬧。

    “三十萬!這需要不斷的時間,能源等消耗比較大……時間不夠,獲得的數據不全麵。”馬曉國思索了一番。

    “吹個風洞就要30萬?搶錢啊!”鄭建國頓時跳了起來,“我們搞個炮彈改型,上麵才給五十萬……要是那炮彈也吹風洞……”

    “那炮彈,還真得吹風洞……”劉躍的話,頓時讓鄭建國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