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父母愛情

字數:2155   加入書籤

A+A-




    父親的醉湖魚終於飄出了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一家人就圍坐在一張並不太大的圓桌旁,享受著那可口的佳肴和難得的寧靜。

    晴暖看著碗裏堆得像小山似的各種菜肴有點兒犯難,父母這是要她把前兩天沒在家裏吃的飯菜都補回來嗎?看見父親又一次夾過來的魚肉,晴暖立刻不再猶豫的拒絕道“父親,您也餓著呢,您自己也趕緊吃吧。”江尚書本還想勸著女兒多吃點兒,但看到那滿滿的一碗美味時,立刻訕訕地收回了手。可是,夾出去的菜豈有又回到自己碗裏的道理。於是,絕不服輸的江尚書又把那坨肥美的魚肉送到了晴暖母親的碗裏。既如此,他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很快,江夫人的碗裏也堆成了小山的模樣。她看著母親嗔怪的看了父親一眼,而父親卻開心地朝母親眨了眨眼睛。

    望著這熟悉的一幕幕,晴暖覺得真好。唯有在這裏,才會有家的味道,才能體會到最真實的情感。

    父親出生在青州,那是東明國的邊境之城。父親的家族世代經商,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富戶。據父親說,祖父一直對他很是嚴格,不僅每日的功課要親自考核,習武也不能落下。父親在十歲時,已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少年了。大家都道江家那小子不僅文采了得、功夫亦是出類拔萃,以後定會是人中龍鳳。

    而母親秦惠安也出生於當地望族,自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刺繡的本領更堪稱當地一絕。

    晴暖從小便盡得父母的真傳,每一樣本領都還學得不錯。不過,她最喜歡的還是刺繡。每一年的春天,她都會和母親一起靜靜地坐在院子的梨樹下,看著五顏六色的絲線在母親手裏不停地翻飛、旋轉,構成了一幅靈動的畫麵。

    後來,父親和母親被定下了娃娃親。從此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晴暖曾聽父親說過,他第一次見到母親時,母親隻有五歲,那時他隨祖父母一起到秦家做客。他看見在漫天飛揚的梨花裏,有一個小小的穿著鵝黃色衣裙的女孩正在快樂的轉著圈兒。而那銀鈴般的笑聲隨著清風,正好飄進了他的心裏。

    可好景不長,江家因受同行算計而至銀錢虧空,祖父想盡辦法卻無力扭轉。看著祖上的基業敗在自己手裏,祖父心結難解,不久便含恨而終。而外祖父在得知祖父家已敗落時,當即悔婚,並著手為母親另擇良婿。

    祖母帶著還未成年的父親艱難度日。她本出生於杏林世家,一直深諳養生之道,但怎奈也受不住這非人的打擊,身體在短短半年內急劇的惡化,最終也撒手人寰。成為孤兒的父親非但沒有得到族人的一絲幫助,還被設計得差點身無分文。忍無可忍之下,年僅十四歲的父親分了宗,準備離開家鄉到京城謀生。

    母親知曉後,執意要跟隨父親。任父親如何冷漠相對,母親都毫不動搖。很快,風言風語便傳遍了邊境小城,母親的名節徹底壞了。外祖父深覺丟臉,一怒之下把母親逐出家門,並對外宣稱母親身染惡疾暴斃。自此,秦氏一族再無秦惠安。那年母親十三歲。

    父親深感愧疚,而母親卻不以為意。母親告訴父親,那些個流言其實是她托身邊的丫鬟故意傳出去的。她愛慕父親,也知道父親心裏一直有她。所以,無論用什麽方法,不管生活有多艱辛,她都一定要和父親在一起,任誰都不能阻擋。

    父親帶著為數不多的盤纏和母親來到了京城,一路上困難險阻自不必多說。因父親識字,很快便在一家商鋪謀得了賬房小廝一職;而母親則因女紅出眾,進入了京城有名的繡樓當起了繡娘。

    一年之後,曾受過祖父恩惠的一位故人經多方打聽找到了父親。並在父親離鄉的第三個年頭,把京城有名的鶴仙酒樓的地契和賬本拿到了父親的麵前。他告訴父親,這是祖父在京城留下的產業。祖父身前曾特意囑咐,因家道中落,要待父親磨礪三年之後才能告知其京中產業。這酒樓,也為經曆了貧苦生活的父親留下了一線翻身的機會。

    再後來,一直未曾放棄學業的父親高中狀元。那騎著高頭大馬、戴著大紅花遊街的父親不知讓多少閨閣小姐迷了眼睛。可無論旁人怎麽遊說,父親仍堅持迎娶了母親。當母親因生她而傷了身子不能再生育時,父親依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一切鶯鶯燕燕,直至現在。

    這就是父母的愛情,亦如最初那般的純潔。曾幾何時,她也期許著餘生能和父母一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過現在,她已經不再奢望,她隻想留在父母身邊承歡膝下。餘生如此,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