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過稿《自然》

字數:4063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龐學林陪著姚冰夏在爺爺奶奶家小住了一段日子。

    姚冰夏能說會道,又討人喜歡,爺爺奶奶幾乎把她當成心尖上的寶,就連龐學林,在老兩口心目中的地位也退居次席了。

    在家待了一周,五月的最後一個周末,龐學林和姚冰夏才啟程前往京城。

    姚冰夏的父親是民航的機長,母親也在航空公司工作,夫妻倆工作都很忙。

    不過女兒帶著女婿回家,兩人還是專門請了三天假,招待龐學林。

    對於女兒能和龐學林在一起,夫妻倆自然是一百個滿意。

    龐學林如今在數學界的地位,幾乎朝著曆史第一人邁進。

    這樣一個頂著數學家頭銜的女婿,到哪都有麵。

    龐學林在京城待了一周,姚冰夏還要回學校參加期末考試,不能陪龐學林回江城。

    臨行前,龐學林請姚冰夏的舍友們一起吃了個飯,算是正式宣告了對這位帝舞校花的主權。

    等龐學林回到江城的時候,已經過了六一兒童節了。

    這天晚上,龐學林在自己的公寓樓內,慢慢梳理著自己從幾個世界穿越回來的成果。

    oss和量子計算機自然不必說,它們的結合,已經成了自己在其他世界冒險時得以倚重的利器。

    剩下的,一個是自己在《鯨歌》世界中的中微子技術,另外兩個,分別是高純度碳納米管材料和高純度石墨烯材料的應用。

    高純度碳納米管技術可以分別往兩大領域開拓,一個是超高強度的材料,另一個則是足以改變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碳基芯片。

    超高強度材料在航空航天、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都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

    碳基芯片,則是足以改變現有集成電路產業格局的一項成果。

    至於高純度石墨烯材料,可以進一步拓展到石墨烯超導體以及超高儲能密度的石墨烯電池,其重要性足以改變人類的能源結構。

    最後一項中微子技術,其最大的意義並非鯨歌世界中所展現的中微子探測儀,而是中微子通信。

    中微子的速度不比真空光速更快,但是其特性卻可以使之成為比電磁波更優越的通信介質。

    首先中微子很少與其他物質產生反應,這就使得中微子可以穿透地層,海洋和電離層,可以實現無視介質阻礙的通信。

    其次中微子的定向性較好,傳播過程中不會產生衰減,可以實現長距離無中繼通信。

    如果中微子通信成熟,通信運營商就可以不必再到處建設基站,少量基站即可實現全球的無死角通信。

    這時各類通信衛星,海底光纜,微波中繼站都成擺設了。

    此外,中微子通信還可以優化長距離通信時延,由於中微子可以無需中繼直接穿過地層和海洋,因此環球通信時,不必再像現在需要層層中繼走半個圓圈了。

    最後,則是頻道資源極大拓展,雖然現實世界,目前還沒辦法對於中微子的波長進行有效測量。

    但在鯨歌世界中,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中微子的波長,其頻道資源,比現有條件下的電磁波通信要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最後在深空通信領域,中微子通信在時延上不會有什麽顯著貢獻,但是能在通信效率有極大改善。

    這幾項技術,可以說每一項往後發展,都足以改變現有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但是,這裏麵也存在著一個問題。

    那就是每一個方向,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科研經費去研究。

    而這一點,卻不是龐學林所能決定的。

    龐學林雖然在數學界已經確定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其他領域,他依舊是個小萌新。

    國家也不可能因為他在數學領域的成就,輕易改變在其他產業上的技術布局。

    別的不說,規模已經達到三千億的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你一個數學界的大佬,讓人家把在矽基芯片領域的巨額投資轉向碳基芯片,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

    最多看在龐學林的麵子上,給個三五千萬做一下前期研究。

    此外,學術界也是講山頭的。

    如果放在90年代,中國每年出不了幾篇ns級別論文的時候,以龐學林的學術成就,確實可以說服國家高層領導,決定國家整體技術投入格局。

    但是現在,中國每年的ns論文早已破百的情況下,哪位大佬不是手握幾篇重量級論文的。

    有些還是國際頂級的學術帶頭人。

    這些人可不是龐學林所能左右得了的。

    因此,說到底,還是得以實力說話。

    隻有讓國家意識到碳納米管、石墨烯、中微子通信這幾大領域真的存在突破性進展的希望,才有可能得到巨額的投資。

    隻是這個問題,就不是短時間內所能解決的了。

    別的不說,單單投稿給自然的《高純度碳納米管的表征與製備》那篇論文,到現在都還沒收到任何回複。

    龐學林正想著要不要通過熟人聯係《自然》主編詢問一下審稿進度,oss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龐教授,您以在線方式在natureo subit投稿的論文已經過審了。”

    龐學林微微一愣,計算機上的頁麵,自動跳到了在線投稿的頁麵。

    上麵有一封回執郵件。

    尊敬的龐教授,

    您好!

    您投稿的《高純度碳納米管的表征與製備》論文已經通過審核,即日起將以在線形勢在nature onle上發表,並在下周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上,以artile的形式發表,在此我向您和您的團隊表示祝賀。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冒昧地問一下,您是江城大學數學係的龐學林教授嗎?

    祝諸事順遂。

    《自然》雜誌編輯部主編:卡爾·齊梅力斯

    龐學林看到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不由得為之一愣,笑了起來,回複道:“是我!”

    接著,龐學林拿起手機,撥通了李長青的電話。

    很快,電話被接起:“龐教授,怎麽了?”

    龐學林微笑道:“長青教授,我剛剛收到回複,《自然》那邊過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