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窮困老佀舞大義,少年癡虎獨不懼

字數:4706   加入書籤

A+A-




    老佀聽得弘治皇帝的話,再由三大學士勸慰了一會兒總算是平靜下來了。

    可憐的老佀現在幾乎是滿朝皆敵啊,誰他都得罪完了。

    原因為何?!還不是錢鬧的。

    弘治十三年四月,火篩七千餘人自大青山數道入威遠衛。

    遊擊將軍王杲及都指揮鄧洪率軍迎擊,中伏而敗,九百餘人戰死。

    帝急命平江伯陳銳為靖虜將軍,充總兵官,太監金輔監軍。

    並命戶部侍郎許進提督軍務,前往禦之。

    五月,火篩又擁眾五萬騎入大同左衛,遊擊將軍張俊力戰。

    陳銳怯,令諸軍堅壁自守,火篩遂所向無阻劫掠後揚長而去。

    還有弘治二年,黃泛天下震動。

    現任刑部尚書老白當年,就是負責去處理此事。

    其時發民夫二十萬,令節製山東、河南、北直隸三省。

    簡單說,就是:給錢、給人、給支持!

    老白不負眾望搞定了這事兒,同時還給朝廷上報了張秋河這個巨大的漏洞。

    要求再撥款修繕不然必成大禍,結果朝臣們吵了半天不同意。

    這導致後來弘治五年又黃泛,可憐的老白再次治理。

    好在這次多了個幫手,老白跟劉大夏倆累的吐血才將此事搞定。

    《明經世文編》也提到這事兒,說“若從此議,淮無獨受之患,利有十倍於小河月河者”。

    就是說當時的人也很後悔怎麽就沒聽老白的,非出事兒才去修繕。

    兩次黃河的大麵積治理、韃靼不斷襲擾九邊……

    弘治元年,應天及浙江饑、六年山東饑。

    七年,保定、真定、河間三府饑……

    這些地方哪兒不是花錢?哪個又不是要戶部撥付錢糧?!

    所以老佀一聽有金子,頓時那眼珠子都要紅了。

    “孺子!本已世受國恩,安敢再占國財耶?!速速與我交出!”

    張侖的方案一提出來,果然老佀直接炸了。

    卻見他暴跳如雷麵目赤紅,那樣子像是要吃了張侖似的。

    邊上的大學士、刑部尚書白昂看著張侖,臉色也很不善。

    “我張家受了國恩沒錯,所以我大父為陛下持役。”

    張侖冷冷的看著老佀,絲毫沒有退讓的打算:“你亦說,我是孺子小兒……”

    “那倭寇爾等國朝重臣怎麽不自己去剿?!嗯?!”

    要比大聲張侖可沒怕過誰,要比吵架咱那也是行家裏手。

    商業談判咱不知道談過多少輪了,隨便被你提個所謂的“大義”就嚇住了……

    那我張小公爺還談個雞毛,直接繳械認慫就算了。

    “我東南剿倭,費了國朝一兵一卒了?!還是費了你戶部一糧一粟了?!”

    張侖頂著老佀,比他聲音更大、臉更紅、脖子更粗的咆哮:“我張家世受國恩就沒為國廝殺了?!”

    “我為陛下剿了東南沿海數百倭寇,那都是豬麽?!你戶部此時在哪兒?!”

    “收錢你倒是扛著國家大義來了,倭寇肆虐的時候呢?!你在哪兒?!”

    張侖指著老佀的鼻子就破口大罵:“朝堂上下臣工百十,你們哪個去剿了那些倭寇了?!”

    “我一介黃口小兒不費國朝兵卒錢糧,剿了倭寇不止還往扶桑根絕其禍!你們可說我一句好話了?!”

    老佀被張侖這麽生生頂撞一時竟是失聲,隻得呐呐無言。

    李東陽他們幾個也是漲紅了麵皮,頗為不好意思。

    這事兒算下來確實是朝堂諸臣不地道,功勳算給下麵的水師卻沒算給張侖。

    老張也懶的爭這事兒,我張家現在榮寵比功勳更要緊。

    功勳這等事情陛下心裏有數就行了,朝臣們給不給都無所謂。

    張侖則是梗著脖子繼續罵道:“我還給國朝交還了一支數千人海戰雄師!”

    “使船拖回來數萬兩雜銀、萬斤雜銅!忘了?啊?!都喂狗了?!”

    唔……扶桑之前繳獲不少雜銀、雜銅,後來張小公爺懶的煉了。

    就讓小周管家拖回來丟給蘇州知府曹鳴岐,讓他報個繳獲交上國庫。

    “金沙為我所獲,交予陛下、告知在夷州已是盡責了。”

    張侖好整以暇,撣了撣自己的雙袖道:“你說國財麽,我不挖您自己找去!”

    “夷州不大,延綿萬裏而已。您挖去吧!”

    呸~!想坑勞資的金山,老佀你想都別想!

    夷州全境延綿三萬六千多平方公裏,你一寸寸挖去吧!

    你能挖到算我輸。

    “不當人子!不當人子!”

    老佀氣的直哆嗦,但對張侖的話卻無力反駁。

    是啊,人家又沒耗費國朝一兵一卒、一糧一粟,全憑自己打下來的。

    發現金沙拿回來交給陛下,告知在夷州這確實算是盡責了。

    現場哪個朝臣也沒法指責人家癡虎兒不地道,卻是老佀要勒索人家金山顯得不地道。

    夷州那地兒誰不知道啊,太祖朝的時候倭寇肆虐就陸續撤出了。

    後來永樂陛下有三寶太監的艦隊,倒是又恢複過。

    現在那邊可連管轄的官衙都沒有派、駐防官兵都沒有,實際上相當於自治領。

    “癡虎兒啊,你也莫與獨山公爭執了……”

    李東陽這個時候站出來打圓場:“你這分配法子,著實過分……”

    “西涯公,我知道你們道我是貪財。然,諸位卻不知我此舉之意。”

    劉健這理學出身的老人則是吹胡子瞪眼冷哼道:“老夫倒要看看你能扯出什麽歪理邪說來!”

    張侖一翻白眼,啥歪理邪說!小爺說的都是實在話。

    “晦庵公既是理學大家,豈不聞‘子貢贖人’、‘子路拯溺’之事乎?!”

    聽得張侖這麽一說,劉健不由得一滯。卻是呐呐說不出話來。

    子貢贖人,這說的是戰國時候魯國有條法律。

    是說如果本國人在其他國家看到魯國人淪為奴隸被買賣,那麽將人贖回來可以領補償獎金。

    子貢一次就贖人回來了,但拒絕了補償獎金。

    夫子就說,子貢你這事兒做的不對啊!

    你當取不取,那其他人取了不是顯得品格不如你麽?!

    你這麽幹會影響到其他人贖回國人的決定,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這個錢你拿了不影響你的品格,國家給的、你應得的嘛!

    但你不拿就會影響到其他有能力這麽做的人,所以你這事兒做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