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勘察
字數:3721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種田之長姐威武 !
伯鍾看到蘇鶴亭自然是高興地不得了,趁著吃飯前的一點時間就請問了好幾個問題。
蘇鶴亭全都耐心細致的進行了講解,還把相似的例題說了幾個,知識點延伸了一些。
他的講解一向深入淺出,而且極具趣味性,所以不光伯鍾愛聽,仲靈和叔毓也聽得津津有味。
張嬸去把給前頭鋪子裏的飯送了過去,元寧則張羅他們趕緊吃飯。
吃了飯,弟弟妹妹稍事休息還要去上學。
而她陪小妹一陣就要跟蘇鶴亭出去一趟。
飯後,元寧先把季秀哄睡著了,跟弟弟妹妹說了一聲,換了一身利落的男裝,才跟著蘇鶴亭一同出去。
方硯按照提前約定好的時間和地點,牽了兩頭驢等候,見他們出來,還在追問:“公子,真的不需要我陪著一起去?”
“不必,”蘇鶴亭擺擺手,“你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方硯撅了撅嘴,目送著他們兩個上了驢背,踢踢踏踏走遠了,才轉身回去。
現在的天氣已經很熱了,太陽篩下來,不一會兒就是一身汗,裸露在外的皮膚被段時間灼燙都是火辣辣的疼。
蘇鶴亭看元寧一瞬間就滿頭大汗,左右看了看,停下來,去買了兩頂草帽,分給她一頂。
這是一種寬沿草帽,沒有頂子,透氣性非常好。而且那寬沿正好連兩肩都護住了,能夠遮擋大部分落到身上的陽光。
元寧感覺舒服了很多,再次問道:“你這是要帶我去哪兒?”
蘇鶴亭遞過來一壺水,“這裏頭我加了薄荷和幹草,很是清涼解渴的。”
然後才說:“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我也說不清。”
他們除了縣城一直往東走,這裏是天慶縣城附近土地最為肥沃的地帶。
很快就來到了一片田地跟前。
地裏種植的是高粱和大豆,都已經秀穗了,大豆苗才不高一點。
因為前段時間才過了夏收,收獲了小麥,這些大豆都是夏收之後種植的。
元寧扭頭看他,“你給我看這些幹什麽?”
道路不怎麽好走,所幸驢這種動物不管什麽樣的路況都能穩穩行走。
拐上一條羊腸小道,蘇鶴亭擦了一把汗,“快到了。”
元寧隻好默不作聲在後麵跟著,心裏也明白,這人不可能做什麽對自己不利的事。
出了這條羊腸小道,重新上了大路,又走了大約一刻鍾的時間,在一座茅草亭前,蘇鶴亭停了下來,翻身下了驢,把驢子綁在一棵大樹下。
元寧也跟著下了驢,蘇鶴亭把韁繩接過去,和自己的驢子拴在一起,示意她進亭子裏去。
這是個井亭。
有茅草亭的遮擋,還有從井口冒上來的涼氣坐在井欄上倒是感覺很涼爽。
蘇鶴亭進來打了一桶水上來,倒進旁邊的低窪處,“洗把臉,涼快一下,我細細跟你說。”
元寧蹲在水窪那裏洗了臉,直起腰來,四處看了看,一轉身看到蘇鶴亭也洗了臉起來,另拿了兩個破碗舀了井水遞給她,“解解渴。”
新汲上來的井水清涼微甜,一口下去,仿佛暑氣都跟著散了一半。
蘇鶴亭也喝了一口水端著碗重新坐回井欄上去,說道:“以前,天慶縣真的就是靠天吃飯。
“灌溉農田就是從十裏外的青陽河引水,但青陽河水量並不是多麽豐沛,有些時候上遊用水多了,還有可能出現斷流。
“所以,天慶縣這裏若是年景好,地裏的糧食還能有個好收成,若是年景不好,這麽多田地收獲的糧食也是少得可憐。
“我來到這裏之後,一邊肅清匪患,一邊著手挖渠、建水庫、打井。這才基本上解決了灌溉的問題。”
他看了元寧一眼,神色平淡,“我說這些並不是炫耀或者是邀功,既然是天慶縣的父母官,那麽做這些事情就全都是我的分內之事。
“我要說的是,雖然我們打了不少水井,但是每一次灌溉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光說澆水,灌溉一塊農田,不光耗時巨大,也需要五六個人協作才行。
“因為畢竟是從井裏取水,沒那麽容易。”他轉頭看了看身後的井,以及井台上的轆轆。
元寧立刻就明白了,“你帶我過來,是想讓我幫忙想想辦法怎麽樣能讓人們能夠省時省力取水?”
“正是如此。”蘇鶴亭點了點頭。
元寧凝眉沉思,若是有泵自然好說,但這裏一沒有電力設施,而沒有壓力裝置,就算是老天爺空投一個上好的壓力泵過來,也是沒法用的。
壓井倒是可以嚐試著做一下,就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成本有點高。
她在思考,蘇鶴亭就保持了安靜,以免打擾到她。
大約小半個時辰之後,元寧道:“這樣吧,我給你畫圖,你照著圖紙讓人打造一些滑輪,能多結實就多結實。然後咱們再摸索著怎麽用。
“雖然不是特別完美的解決辦法,總比現在要強一些。另外這些桶啊,可以做一下改造,要麽就在桶底要麽就在靠近桶底的地方做一個可以開合的東西。
“打上水來之後,不用傾倒就能讓水順利流出來不就省事多了?”
蘇鶴亭連忙點頭,“好,回頭我就讓人去做。不過,我想問問,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有是有……”元寧搖搖頭,“不過我還需要仔細研究一下,”遠離很簡單,但是材料不太好配齊,“而且,可能花費會比較多。”
天慶縣怕是拿不出來這筆經費。
蘇鶴亭眼前一亮,“有辦法就好,你先研究著,費用方麵不用擔心,我來解決。”
元寧挑起眼皮看他,“你不會是想自掏腰包吧?我可跟你說,隻要是做成功了,整個天慶縣要至少幾百處呢,你有多少家底也能給你掏光了!
“再說,你要做的肯定不是水利一項。改善民生需要做的事情還多著呢。
“總不能這一方麵你掏了錢,別的地方就不掏。
“最怕的就是你改善了某一地的灌溉,其餘地方心有餘而力不足,百姓們不會念著你既成的功績,反而還要罵你偏心眼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