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忽悠

字數:6286   加入書籤

A+A-




    “我們奇技館有手工作坊, 需要心靈手巧的女子加入, 管吃住有工錢, 諸位可以考慮一下。|”

    林大人,你能的!

    有人默默地豎起了大拇指, 佩服得五體投地。

    有人感興趣, 有人覺得是不是有什麽陰謀。

    這時候就有幾個三四十歲的婆子出來大聲道:“你們不要胡亂猜了,這是給你們的機會, 一般人想來還進不來的。我們不看模樣, 不看會不會伺候人, 就看是不是心靈手巧, 刺繡、織布、紡績都要,我們現在要織毛毯, 誰覺得自己腦子聰明不是傻蛋的就跟我們來。”

    一聽聰明的去, 傻蛋的不去,那誰還不趕緊的啊。

    於是林重陽成功忽悠到幾個算是有文化的婦人加入,這些妾室有的為了迎合男人, 是學過識字的,這樣更好。

    其他的也各有長處,無一例外的,基本都是手巧聰明的, 沒有一個笨蛋。

    林重陽之所以要招女工,是因為他想讓奇技館研發改進毛紡織業,與絲織品、棉麻織物一樣,毛紡織物應該有更長遠的發展, 毛紡織挺括保暖,非常適合天冷時候使用。

    不管是毛呢料的衣服、毛毯、掛毯、還是毛氈等,都非常有用。

    尤其是毛氈,如果用來做行軍氈房,防水防潮保暖,而且隔音,十分好用。林重陽讓人研究一下做成那種簡易帳篷,可以給一兩個人使用的,要求攜帶輕便、收支簡易,如今已經有了結果。

    現在林重陽讓他們研究改進毛紡織品,主要是梭織的毛呢料和編織的毛毯以及其他產品。

    不管哪一種,都首先要對羊毛進行處理、清洗去油脂、柔化、晾曬等,然後紡績成粗細不等的毛線,再根據要求進行加工製作。

    這些工作精細卻又不需要大力氣,女人也可以勝任,奇技館招了一批民間婦女,不過因為很多原因,人員不定,她們來了走了的,亦或者家裏有事,或者男人不同意自己家女人去奇技館這種男人的地方拋頭露麵。

    這些不服氣的女人找上門來,林重陽就尋思姑且一試,忽悠一個是一個。

    結果都讓他忽悠到了毛紡織作坊裏。

    那些女人發現是真的來做工,且沒人打罵歧視,吃的也好,半個時辰就有人過來喊著一起放下手裏的活兒出去散步休息,不懂的有人教、做錯了有人提醒……真的挺好的。所以她們忍不住就把自己的姐妹以及親朋們叫來,一起在這裏做工。

    “你們放心,那裏沒有男人的,隻有咱們允許他們才能進來查看一下,其他時候隻有等大娘們去匯報。”

    “真能見到那位林大人?”

    “當然能,不過他很忙,很少露麵。”

    很快毛紡織作坊的人就多起來,奇技館的毛毯、掛毯直接麵向京城富人們銷售,一經麵世,大受好評,甚至比高昌人的掛毯做得還要精美舒適。

    讓人唯一不滿的是數量太少!

    大家都搶不上就沒了。

    林重陽送了沈君瀾和魏十三一人一頂帳篷,以便夜宿荒地時候備用,另外他送了老爺子和沈小姐一人一條毛毯,其他人當然也可以有,要麽花錢買,要麽等量大的時候再說。

    畢竟他自己也沒有呢。

    他又帶了唯一一條空閑的毛毯去找李固進行遊說,一見麵他就把那毛毯給李固看。

    李固焉能不知,前幾天京城鋪子裏突然就出現了更精美實用的毛毯,家裏夫人們都去搶購卻大部分人搶不到,回家少不得要念叨一晚上。李固早先就聽說清華學院要研究毛紡織品,他就留了心,知道林重陽會來找他匯報的。

    所以他告訴老妻不要急,毛毯會有的!

    看著林重陽夾著那毛毯進來,他已經笑起來,仿佛看到老妻對自己的崇拜表情,終於又可以揚眉吐氣了。

    拜見、寒暄,兩人進入正題。

    “重陽,這毛毯真是精美絕倫!”李固一看就愛不釋手,看那編織的紋理,整齊細密,這掛毯上的飛鳥投林的畫麵,明朗細致,實在是讓人歡喜。

    “下官代紡織娘們謝大人誇獎。”林重陽施禮。

    李固讓他免禮,笑道:“怎麽鋪子裏就那麽幾件啊,不夠賣的,這是要引起抱怨的。”

    夫人團們可不是那麽好得罪的。

    林重陽立刻適時地麵露難色,“大人,下官有困難。”

    有困難找組織啊,所以就要找你李大人了唄。

    李固已經被林重陽這個下屬給調/教得非常自覺,隻要有困難就立刻擔當起來,也絲毫沒想過清華學院他不是朝廷機關,自己對它沒有責任啊。

    “是不是有人去搗亂?”

    林重陽搖頭,“大人,羊毛不夠啊。”

    李固一怔,羊毛不夠你去買羊毛啊,大人我也沒有羊毛好剪給你啊。

    林重陽看他沒意會到,自然不會明說,免得李固尋思自己笑他傻呢,“大人,北邊產羊毛啊。”

    李固哎呀一聲,一下子領會過來,他差點也直接以為林重陽是個不務正業的狀元郎了呢,可其實人家林修撰做的事情,每一樁都是有深意的。

    就好像他說的,市舶司、對外貿易,可以減少海盜甚至讓海盜滅絕,甚至可以不費一兵一卒,自然有人會保護商船。

    事實的確如此。

    事後他曾經問過林重陽,林重陽沒有直接說,但是點著要害一句既透,李固秒懂。

    林重陽的玻璃等生意逐漸偏向南方去,讓沿海的幾大豪門加入分一杯羹,有他們的生意在,那海上自然就太平!

    這雖然讓人氣惱,卻也爭取很大的時間。

    現在羊毛戰略和之前的海上貿易策略是一樣的,以利益化幹戈,當然不是去討好對方,而是公平交易,甚至是使手段用利益控製對方。

    說白了,就是利用控製敵人!

    蒙古人為關內提供羊毛,關內可以用茶葉、鹽、布、炊具等交換,這就等於除了馬匹以外,他們又有了一樣大明人稀罕的東西。

    這羊毛和馬匹還不一樣,馬匹他們還怕明人騎兵壯大起來,羊毛能有什麽用,就是織布做毛氈唄,當然肯換。

    當然這可由不得他們,隻要他們打開這個口子,就關不上了,要一直貿易下去。

    因為他們的部族們嚐到了羊毛換貨物的好處,是不會輕易停下來的,他們覬覦關內地大物博,卻也衝不進來,每次在邊境搞事,都被九邊將士們摁回去。

    打不過,就隻能遵從規則。

    最近那些蒙古人也蠢蠢欲動啊,沈六郎、戚將軍他們可打了好幾仗了,雖然他們頂住了,可九邊太大,另外卻有地方失守,兩位大將不得不疲於馳援。

    陛下一氣之下關閉了明和蒙古的互市。

    這是前些天的事兒,原本一到冬天就容易青黃不接的蒙古人就喜歡南下騷擾劫掠人口和財富、糧食,而今年冬天又特別冷,凍死了無數牲畜,他們的生活就更加難熬,想不出其他的好辦法,自然就喜歡最直接簡單粗暴地方式——南下!

    這也是他們的習慣性騷擾,自己不夠吃的就搶,挨著的大明是他們認為最富有的地方,地大物博,糧食多多。

    每次開戰,都打個不亦樂乎,最後不是蒙古人要求停戰就是和談,畢竟明軍也沒法深入草原和沙漠腹地去追擊敵人,而敵人遊牧民族,善跑,很難直接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最後基本也會同意休戰、互市。

    不過蒙古人都逞勇好鬥,就算互市,他們也總想賺便宜,拿些劣質馬匹換大明商人上好的茶葉鐵器等,大明自然不樂意,久而久之又會有矛盾。

    所以林重陽就想能不能從經濟上來實現對蒙古人的牽製,讓他們家家戶戶都忙著薅羊毛,而且靠著薅羊毛可以吃飽飯,那還打什麽仗?

    誰也不能打仗就贏,一不小心就要命喪黃泉。

    薅羊毛也沒有危險,放羊、剪羊毛即可。

    李固想明白了,照例還是林重陽寫條陳,李固在後麵具名寫意見,然後直接送上去呈給皇帝。

    皇帝給林修撰的奏章批複向來比別人的快,第二日就發下來,依然是:朕知道了。

    朕知道了,意思就是照章辦事。

    至於這個章怎麽樣,就根據林重陽的奏章,然後繼續跟戶部、工部來完善,定下規矩,照章辦事。

    在京城的台基廠附近撥了一片宅子直接做紡織廠由工部主事藍琇主管,翰林院修撰林重陽監督,同時擴大了通州造船廠的規模,加大了大船的生產量,與南京龍船廠和清江船廠配合,生產皇家商船。

    林重陽就知道他奏章裏用巨大的利益來誘惑皇帝還是有效的,隻要讓皇帝知道海上貿易利潤多多,不隻是國內海上,國外以及那些偽倭寇都賺得盆滿缽滿的,如果朝廷不分一杯羹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倭寇不可怕,隻要不禁海,保持了貨物流通,就等於削弱了海盜們的力量。

    之所以還有海盜沒有滅絕,自然是因為通商力度還不夠大,開放港口還不夠多,政策還不夠開放,導致利益不均。

    不均總比斷他們財路好。

    這樣的海盜不可怕,更何況大明也不是沒有可用的水師,就讓他們先從護衛艦開始訓練,沒倆月就能練出一身本領來——前提是沒掛掉。

    全國有十幾萬錦衣衛呢,不拿出來用,讓他們長蛆生事?

    得到了皇帝應允,林重陽就有了主心骨,決定去忽悠葉斌和沈君瀾。

    誰知道,林重陽的升職認命倒是先下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開了個現言重生文,重生回到1990年,《寧做惡人》,請親們收藏、留言、點擊,多多支持。多謝。可以點擊作者專欄移步收藏,xet/onebook.php?novelid=3296372

    文案:

    重生前,她懂事乖巧,心疼家人辛苦,稚嫩雙肩挑起超負荷重擔,換來的卻是,“女兒就是賠錢貨”“給兄弟換親天經地義”,為了體諒這個體諒那個,最終吃苦的還是自己。

    重生後,她要為自己而活,

    算計她的,出賣她的,統統滾出天際!

    你若不愛自己,誰又會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