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大明糧油儲備集團

字數:618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天啟七年,忙碌的秋收到來了。
    各地百姓開始忙碌著進行秋收,收割機器倒是比較普及,這幾年下來,機械製造廠除了生產出了手搖式小麥收割機,還陸續研發生產出了大豆收割機和玉米收割機,還有提高棉花加工效率的軋棉機。
    這些農業機械銷售情況良好,國有資本財團旗下的農業公司,以及軍方生產兵團等等都是率先采購,民間資本成立的農業公司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投入,也是大量使用這些農業機械。
    在這些農業機械的逐漸普及下,新政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這些農業機械還暢銷全國各省,不少地主、商人對於改善生產力也還是比較上心的。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水力糧食加工廠之類的技術普及開來,機械製造廠這些年在機械研究上是有很大的進展的,水力機械是越造越大,內部結構也慢慢複雜起來。
    這些水力機械實際上為接下來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很好的基礎,高溫高壓蒸汽機一出現,把這些水力機械的動力從水力換成蒸汽機驅動的就可以了。
    天啟七年秋收,受災影響較小,各地喜獲豐收。
    東北地區,第一次大規模的收獲了成片成片的大豆,麵積達到了六千多萬畝,其中生產兵團播種的大豆占到了一半。
    對北大荒的開墾,已經初見成效。
    大量的大豆收獲上來,東北地區的那些水力榨油廠頓時全力開動了起來,爭取在氣溫降低之前,多榨一些豆油出來。入冬之後,這些水利設備就運轉不了了,得等到明年開春之後才能繼續生產。
    水力設備麻煩之處就在於此。受到了季節水量變化的製約,無法一年四季都全力生產。
    好處就是,不需要燃料。
    東北地區的大豆產區獲得豐收。意味著大明出現了一種新的大宗商品,那就是大豆油。
    大豆榨油這是中國很早就掌握的技術。西方人則掌握得比較晚,他們甚至比知道大豆可以榨油。
    大豆榨油之後,豆粕還可以賣給養殖場當飼料,這些豆粕富含蛋白質,絕對是精飼料。特別是如今大明境內馬匹數量大量增長,馬匹是肯定要吃一些精飼料的。
    豆油成為大宗商品之後,改變了過去的食用油市場。過去大明的植物油倒是不少,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都有。地方上還有一些其他植物油,棉籽油也很流行,隻不過棉籽油吃了會使男性絕育,一般都是用來點燈。
    植物油雖然品種多,但生產卻很零星四散,沒有形成大規模商品化生產區域,而有了東北大豆油的輸出,關內地區可以騰出更多的土地生產其他作物。
    農作物上的地區分工,也將變得越來越明確。
    東北地區除了收獲了大批大豆,小麥、玉米同樣獲得了豐收。玉米這種東西在嘉靖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如今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東北地區的玉米種植麵積。也是非常大的。
    秋收之時,東北地區小麥收獲麵積達到了將近一億三千多萬畝,夏收的時候則收獲了六千多萬畝。
    整個東北全年小麥播種麵積達到了將近兩億畝,而玉米播種麵積則達到了八千多萬畝。
    大量的小麥和玉米被收獲上來,東北地區隻有一千多萬人,根本消耗不了這麽多的糧食。
    這些糧食一部分運往北方關內各省,一部分則將運往南方各省,東北地區的小麥、大豆、玉米向南北供應,同時還有從鎮東省運來的漁產。也是向全國供應。
    大部分糧食還是向北方新政地區供應,如今新政地區有大量人口都在從事工業、建設活動。已經脫離了土地的人口比較多,同時農業上也開始大量種植經濟作物。糧食產量開始下降,糧食必須從東北這樣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供應。
    與此同時,台灣和南洋地區的水稻在天啟七年也獲得了豐收,每年這些地區遭受一些台風災害是肯定的,不過因為氣候比較溫暖,一年可以種植兩三季水稻,所以影響不是太大。
    天啟七年從台灣和南洋運回的水稻就更多了,台灣地區的耕地如今已經開墾出了一千多萬畝,呂宋、爪窪島等地的水稻種植麵積也有所增長,水稻種植麵積達到了三千多萬畝。
    南洋地區的商品糧生產率並不是那麽高,因為更多的土地是用來種植甘蔗、香料、棉花,以及一些熱帶經濟作物,如劍麻、橡膠、棕櫚之類的。倒是台灣地區的商品糧輸出率很高。
    不過中南半島這一年卻是開始為大明輸出了不少大米,安南、高棉、暹羅這三個國家為大明輸出了上千萬石大米,都是大明的商船用各種商品換換來的。
    上千萬石大米對於這些國家優越的大米生產環境以及耕地資源來說,實際上是不多的。主要還是這些國家的耕地資源開發程度很低,過去並沒有與大明形成這樣的貿易關係。
    如今大明的商船願意大量運走中南半島的商品糧,這些國家開始鼓勵開墾,加上大明國有資本財團的資本開始進入中南半島,在這三個國家境內大量開荒,未來從中南半島獲得商品糧還將不斷上升,這裏將成為大明的又一個大糧倉。
    這些輸入大明,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一般。
    如今大明北方缺糧,一方麵是天災原因,一方麵又是朝廷在大量的建設基礎設施和工廠,工廠的開工以及礦業的發展等等,都造成了大量人口離開了土地。
    南方各省同樣也缺糧,主要還是南方地區資本主義的發展,工廠、作坊也非常多,大量土地被用來種植經濟作物引起的糧食不足。
    過去南方的糧食還要靠湖廣地區輸出,糧食就變得很不充足了,經常出現米價瘋長的情況。
    如今卻是不同了。有了台灣、南洋和中南半島,以及東北地區輸出的商品糧,再加上湖廣這個傳統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南北沿海各省的商品糧便變得充足了起來。
    東北地區和南洋地區的商品糧並不會對湖廣地區的商品糧市場造成什麽衝擊,因為糧食這個東西是可以調節的。
    在有了足夠商品糧供應的情況下。朝廷可以在北方將更多的人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推動圈地運動,同時也可以增加北方各省的經濟作物種植麵積,減少糧食的生產,從而為湖廣地區的商品糧讓出市場。
    另外,糧食也是可以儲備起來應急的。
    天啟七年還是比較風調雨順的,因此商品糧的產出是大於市場需求的,國有資本財團自然是進行了一番調控。
    湖廣地區的商品糧是有多少收多少。然後利用長江水運將這些糧食運出來,加上各地的商品糧,充分保障南北各省的糧食供應,使糧價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之內。
    多出來的商品,則囤積起來。
    對於國有資本財團來說,有足夠的資金囤積這些商品糧。
    如今國有資本財團已經牢牢盤踞北方市場,同樣也進入南方市場。朱由校雖然一時半會沒有把改革推行到南方去,但同樣也在通過控製糧價的方式,保障南方百姓的基本生存權。
    隻要不出現饑荒,就不會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至於南方百姓在南北工業競爭中失業的問題。同樣也有辦法解決。失業的百姓可以移民,也可以到北方各省務工。
    反正隻要願意做事,總不可能餓死人。出路到處都是。
    就算是快被餓死了,到地方官府報名移民,路費和沿途的夥食朝廷都包圓了,總不會讓人餓死的。而且船運越來越發達,溝通南北的海上客船也逐漸變多了,南北交通是便利了許多。
    而且南方一些產業也是北方工業發展所代替不了的,例如生絲業,還有各種各樣的行業,南方在發展輕工業方麵是比較占優勢的。隻不過紡織業在接下來肯定是會遭到劇烈衝擊。因為高壓蒸汽機已經出現了。
    至於重工業領域,必然是被北方甩開的。
    南方地區的農業。反倒是更有發展前景了,因為北方工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很多的經濟作物原材料。
    隻要失業人口移民,完全餓不死人,機會都是有的。
    就像是後世的中國,經濟再不好,到處也是用工荒,隻要肯做事,還怕會被餓死?當然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基本生存權已經不單單是吃飽肚子那麽簡單,還包括安居樂業方麵。
    不過明末這個年代,基本生存權的標準就低了很多。在這種生產力還不是很高,又天災不斷的年頭,確保百姓溫飽就是基本生存權的主要標準。
    飽是可以保障了,溫方麵也逐漸在提高。
    秋天一到,草原上也到了剪羊毛的時候,而關內地區的棉花也成熟了。北直隸與河南、山東的商品棉都獲得了豐收,江南地區同樣也有比較龐大的棉花種植規模,這也是江南地區從以前的糧倉變成了如今糧食不能自給的原因。
    澳洲地區同樣也產出了一些商品糧和商品棉,不過還是以商品糧為主。呂宋、爪哇地區的商品棉倒是不少,這裏的種植園同樣也種植棉花,是西班牙人與荷蘭人留下的種植園產業。
    另外東北、蒙古、朝鮮等地產出了不少裘皮,同樣是可以禦寒的東西。
    羊毛、棉花、裘皮,大量的工業原材料的產出越來越多,讓大明滿足內需方麵更輕鬆了許多。
    天啟七年,朱由校之前擴張的布局,總算是獲得了足夠多的資源,資源多了之後,調控起來也簡單了許多。
    這年秋收,注定是一個忙碌的時節,有些地方的秋收甚至忙不過來。
    朱由校看著下麵發上來的各種報告,高興之餘,卻明白接下來的挑戰將會更加嚴峻,小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而已。
    明年就是曆史上的天啟元年了,陝西將會發生超級大旱災,陝北地區將成為一個重災區。
    不過朱由校倒也是做好了準備,正好今年各地糧食獲得豐收,於是朱由校便下令再度儲備一大批糧食用於應急。
    首先是重點加強了陝西地區的糧食戰略儲備,同時下令增加各城鎮糧食儲備,這樣的糧食儲備主要是交由剛成立的大明糧油儲備公司來負責。
    大明糧油儲備集團是剛剛成立的一家國有資本集團,將負責全局的糧油調運、加工、儲備。
    同時也放寬了對糧食銷售市場的管製,主要還是當前建立了幾個商品糧生產基地,民資糧商在國有資本介入糧食市場的情況下,已經很難掀風作浪了,但是民資糧商對市場還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所以朱由校決定在新政地區重新對民資開放糧食收購、加工、販賣、零售等方麵的市場。
    不過在那些商品糧產出地區,除了湖廣之外,東北、河套、河西走廊、台灣、南洋以及中南半島這些地區,民資在糧食收購上還是受到管製的,這些地區的糧食價格較低,隻能賣給大明糧油儲備集團。
    濟民糧行則與大明糧油儲備集團進行了合並重組,同時那些國有糧食加工廠、農業公司同樣與大明糧油儲備集團進行了重組,業務主要放在糧食生產、收購、加工、調運、儲備、零售方麵。
    重組之後的大明糧油儲備公司,整合了下麵的國有資本農業公司,以及各個生產兵團的農業產出,擁有全大明最龐大的糧油生產規模,成為最大的糧油生產商。
    同時擁有眾多水力糧食加工廠,也是糧食加工規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糧食儲備倉庫,以及銷售點。
    重組而成的大明糧油儲備集團,瞬間成了一個巨無霸一般的存在,並且將眾多資源整合在了一起,效果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麽簡單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