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實業帝國:造軍艦

字數:4522   加入書籤

A+A-




    大野澤雖然位於宋、魯、齊、衛四國之間,然而這四國卻全都沒有真正的看重這一塊地方!

    因為這時代天下各國的疆域都是以城邑來劃分,而並不是以具體疆土來劃分的,因此大野澤也沒有人真的劃分出特定的疆界來。這和後世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五大湖的疆界,倒是極為相似!

    而如今中原各國大部分都是農業國家,在大野澤裏最多能夠讓漁民撈點魚,補貼點家用,各國諸侯也實在看不上這點收入,因此也就沒有將勢力往那裏擴充。

    這就給了戴言機會,一個擴張領土的機會!雖然他最主要的目標是打擊水匪,然而這絲毫不影響他往水上擴張力量!

    組建舟師,戴言沒有絲毫的經驗,隻能依靠吳眛這位原越國將領自己發揮了。戴言隻是交給了吳眛一些商人捐贈的船隻,隨後又從陶丘召集了一些水性好的庶民們,讓吳眛自行來訓練!

    人員訓練的事還好說,然而一看到戴言交給所交給的船隻,吳眛就立即搖頭道:“主君,依靠這樣的船隻,我是絕對無法消滅那些水匪的!”

    吳越之地江河密布,水匪自然也比中原之地多得多!吳眛在向遭劫的商人打聽,又從自己在越國多年剿滅水匪的經驗可以知道,水匪們手中的船雖然短小,然而其來往速度非常之快,絕不是如今商人們捐贈的船隻能夠追上的!

    必須要建造行動迅速的船隻才能行動!

    然而陶丘雖然每天停靠的船隻數都數不清,然而卻並沒有一個造船廠。而宋國唯一一個造船廠卻是在睢陽,裏麵大批會造船的工匠都被國君視為禁臠,等閑不會透露出造船的技術!

    在如此情況下,吳眛也隻好先嚐試著用這些商人捐贈的船隻先行前往大野澤打擊水匪了。結果果然如他所料,商人們建造的這些船隻雖然高大威猛,卻無法真的威脅到那些水匪!而那些水匪的船隻雖然都是短小異常,有的甚至直接劃出舢板來對商人船隊進行攻擊,然而這些水匪實在是太靈活了,這些高大威猛的船麵對任何的水匪都能夠擊敗,然而對方壓根不和你碰麵,你能拿他怎麽辦?

    因此當吳眛剿匪持續了半個月以後,他也不過是在大野澤中占據了一個小島作為據點,殺掉的水匪自己都能數的清。相反由於陶丘這邊強行的剿匪政策,使得大野澤的水匪們被激怒了,他們甚至開始聯合起來攻擊陶丘的商船隊了!

    這樣的情況令得戴言無法容忍了!如今的戴言手上雖然缺少的東西非常多,然而他最不缺的就是錢了,在如今的他看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因此他大手一揮,立即就批準建立了一個造船廠!

    造船廠的技術,戴言聽從了吳眛的意見,從吳越之地高價邀請工匠來到陶丘,並且在菏澤岸邊親自劃了一大塊土地作為造船廠基地!

    中原各國一直都稱呼吳越兩國為蠻夷,因為這些地方的民眾都十分貧困,不像中原之民一樣老實耕作,遵守禮法,而是喜歡四處劫掠!

    不過在有遠征吳越經曆的戴言看來,這樣的事情實屬平常!吳越之地的農業遠遠不如中原發達,土地裏無法產出足夠的糧食,民眾想要活命,那肯定需要四處去搶啊!

    然而吳越之地卻也有著中原諸國比不上的方麵,至少在戴言觀察來看,吳越之地鑄造兵器和造船的技術,中原列國都是比不上的!

    鑄造兵器就不說了,天下十大名劍,有七把都和吳越之地相關!

    而吳越之地作為水鄉澤國,大家出遠門都是靠船的!造船業就直接影響著大家的生存,這能不發達嗎?

    而戴言在引進的所有吳越工匠中,最重視的乃是一位從吳國時期傳承下造船技術的工匠——翼人。而他名字裏麵的含義則是造翼之人!

    翼,乃是曾經的吳國軍用船隻的稱呼。因為這種戰船在行駛時,其行動之迅速彷如飛翼!

    而翼又分為大翼、中翼和小翼,大翼長十丈,闊一丈五尺二寸,一船可載士兵二十六人,槳橈手五十人,操駕水手三人,長鉤、長矛手十二人,指揮二人,共九十三人。船載弩三十二張,箭三千三百支,盔、甲各三十二副。中翼長九丈六尺,闊一丈三尺五寸。小翼長九丈,闊一丈二尺。

    而這種翼船,雖然乃是當世最高的幾項科技之一,然而在戴言看來它依然還有缺陷,戴言二話不說,就將中原船舶的一項重大發明給用在翼船上了。

    這種發明就是櫓。櫓乃是魯國造船業的創新,原本是指魯國的木盾。然而魯國既然能出現魯班這樣能造“木鳶”的神級工匠,也是一個極有創新性的國家,後來就有魯國人將這種大木盾安置在船的船尾或是船的旁邊,這就形成了正式的櫓。

    櫓原本是很重的東西,然而一旦它固定在了船上,人們搖動起來就不甚費力了。而櫓在水中的受力麵積比起槳要大得多,一旦搖動起來產生的推力自然比槳要大得多!

    後世人們常說的“檣櫓灰飛煙滅”,實際上就說明了櫓在古代水戰中的重要作用!

    在秉承著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是事的理念下,戴言又接連製造了另外一種更強大的船舶:樓船!

    在知道戴言決定建造這樣一種船隻以後,不僅是翼人,甚至連吳眛都是感動得哭了出來!

    樓船一開始並沒有特殊的意義,就是指甲板建築特別巨大,船高首寬,外觀似樓的船隻。像天子、諸侯出行時所乘坐的船隻,大多也可以算做是樓船的前身了。然而真正意義上的樓船,其實還是吳國人的發明!

    中國曆史上第一艘載於史冊的樓船,則是春秋時吳國所造的“餘皇”了。餘皇號乃是吳王的坐艦,吳國艦隊的指揮艦,是真正的樓船!在吳楚長岸之戰中,吳師初戰不利,餘皇為楚國奪去,當時吳國帥軍與楚軍作戰的乃是公子光。餘皇被奪走使公子光發了狠,他在夜間親帥吳國士兵偷襲楚軍大營,憑著吳人對於餘皇的看重,激發了吳人士氣,大敗楚軍並最終奪回了餘皇!

    而這位公子光就是將吳國引導向強盛,並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

    樓船就是當年吳國強盛的象征,作為吳人後裔,聽到可以重新製造、駕駛樓船,這兩人怎能不激動呢?

    對於樓船的製造,戴言也並不是全盤按照吳人的建議來做的。他參考了當年吳人樓船的設計,而後又派遣了墨家的工匠參與進去,對其許多部分做了改進。

    在經過多年的探索以後,墨家在力學的研究上取得了極大的突破!而對於浮力,乃至於重心,他們也都非常了解了。因此對於這種適用於內河作戰的樓船,他們並沒有參照吳人好大喜功的特點,在上麵加裝五層建築,建成十丈高的高大樓船,而是將大部分的建築都放在了船身,而在船表,則隻有區區兩層建築。

    如此看起來,這種新的樓船就沒有這時代其他的樓船那麽高大顯眼了。不過這樣才符合戴言的意見,雖然如今陶丘很富裕,然而在軍事上的動作還是低調為好!

    而調低了重心,對於中國船隻特有的一項發明,戴言也沒有漏掉,這就是船尾舵!船尾舵乃是設置在船尾正中改變船舶航向的裝置,可以對船隻的平衡進行調節,被古人稱之為“淩波至寶”!

    在後世流傳的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中那一艘巨大的船上麵就有著這麽一件裝置!而船尾舵的發明其實很早,至少在這時代,戴言已經能夠從船隻上看到這種裝置了。

    這種原始的船尾舵乃是豎直而設的一塊舵槳,這種結構在精通力學的戴言和墨家弟子來說,自然是缺陷重重!在經過眾人改裝後,這種船尾舵被改裝成垂直結構,而且在舵麵上加裝了許多的開水孔,這就減小了水的阻力,不僅使得操控變得更加容易,也使得船隻的行駛更加迅速!

    而對於舵的改裝,戴言還對其加裝了升降裝置,使得船隻可以隨著水的深淺而對舵加以調整!

    而這種新式的樓船除了調低重心,加裝了平衡裝置的船舵以外,對於動力方麵也添加了許多的改進。加裝櫓,改裝中原列國更加優異的船帆就不說了,最重要的發明則是加裝了木輪,使得這艘新建造的樓船變為了車船!

    如此一來,這艘樓船本身就有著三種動力了,分別是櫓與槳提供的動力,風帆提供的動力,以及用腳所提供的木輪動力!

    在平時樓船依靠著風力緩慢行駛巡邏就可以了,一旦有需要櫓槳和木輪同時運作,整艘樓船將立即可以由行駛緩慢的烏龜變為行動迅捷的獵豹!任何水匪的船隻也別想從這樣的對手手下逃脫!

    當吳眛見到了這艘新打造的樓船以後,直接感歎道:“這樣的船,別說去追擊水匪了,就是去征服大海,也不是不可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