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字數:4115   加入書籤

A+A-


    那這就更是蹊蹺了,若當真是為張獻忠建的‘陰廟’的話,那麽沒有必要在這廟裏麵再畫上‘麵燃大士’的畫像了,難不成這裏則是另有隱情嗎?”崔明麗在此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我們聽在了耳朵裏麵,心裏麵也充滿了疑惑。

    畢竟,單純從外觀上麵來看的話,這座廟是和一般的陰廟沒有什麽兩樣,但若是細細地考究起來,這裏卻和一般的陰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想到這裏,不禁要讓人心中起疑,這究竟是一個什麽地方呢?

    而陰廟根據所供奉的對象不同,又分類奉祀。死於非命的孤魂據說是鬼中的“厲鬼”,古以死而無後稱厲,因無後嗣奉祀的鬼魂,生活無著便成為“厲鬼作祟害民”,通常厲鬼供奉在“大眾廟”,尊稱為大眾爺;因剿賊平亂而戰死者供奉在“義民廟”,以嘉許其義行,在開台初期,清廷經常利用客家子弟剿平民變,所以這種義民廟尤其以客家地區為多。

    凡因修路、建築、遷墓所挖掘出土的無主骨骸,或有無名屍則集中供奉,稱為“有應公廟”;如為無主女屍則集中在“姑娘廟”,以示男女有別;海上浮屍則稱“水流公”,如北海岸著名的“十八王公廟”;也有民眾將城隍廟、地藏王廟統歸於陰廟。

    有應公類陰廟有“百姓公”、“金鬥公”、“萬善爺”、“大墓公”等種類。通常有應公廟在廟前掛有紅披,上書“有求必應”四個字,故稱有應公廟。

    據說因為有求必應,所以信徒很多,尤其是賭徒更是有應公廟最主要信眾。

    大眾爺和有應公,相同點都是奉祀無主鬼魂,相異處是大眾爺是鬼中的厲鬼,而有應公所奉的則是無主的骨骸。

    供奉這些孤魂野鬼的陰廟,通常在廟後都設有納骨塔、納骨間放置無主骨骸,納骨之處平常重門深鎖,隻有農曆七月才會開啟門扉。

    俗信七月初一是鬼門開啟的日子,凡供奉陰鬼之祠廟,在這一天淩晨,都會象征性地將放置骨骸的門打開,以示釋放鬼魂出來人世享受百姓的祭祀。

    在墓園如果看到一個小廟,上麵寫的如果不是福德正神,那麽這個就是類似山神,他不是正神,是魔神仔,就比鬼高一等級,是管理的當然,在台灣最常見的萬應公廟,所以,以上如果碰到的話,除非你是帶有目的的,帶上銀錢。去拜鬼,如果無心拜之,很有可能會出現,白天頭暈跟感冒一樣,但是晚上卻很亢奮。這個時候,你後麵一般都會跟著一個鬼,或者一群鬼。

    男生拜陰廟,最好不要求桃花運,因為跟在你後麵不是女人,而是女鬼吸你陽氣。所以,男生拜的是求財。

    女人進陰廟,不能穿的很少,而且,在陰廟的時候,必須說好還願的條件,一定要明確,比如一個女生在酒吧陪人喝酒希望拿到很多小費,一天能拿一萬,就去陰廟拜,但是陰廟,裏麵有十幾個神像,這個女生說還願的時候,會打一個5兩重的金牌給陰廟。

    你們知道台灣十八王公的來曆嗎?”崔明麗問著,這下子我們幾個又紛紛地禁了聲,隻有靜下來聽她慢慢地講著。

    十八王公廟,景點名稱,分別位於台灣的新北和高雄市內,台北十八王公廟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在石門往金山區的途中,廟的規模小,香火卻十分旺盛。高雄十八王公廟是從西子灣國立中山大學的入校車輛管理站站旁,有一條蜿蜒的囝山道,沿山道上山,就是十八王公廟。

    十八王公廟全名乾華十八王公祠,又名石門十八王公廟,位於台灣市新北區,在石門往金山區的途中,廟的規模雖小,香火卻十分旺盛,尤其入夜後人山人海的盛況,更在台灣廟宇中蔚為奇觀。

    十八王公廟的由來相當傳奇,據說在清朝時,曾有17位福州富紳相偕乘船到普陀山進香,不幸遭海難而喪生,屍體漂流至石門沿岸,僅一隻隨行的忠犬存活,但仍以身殉主;當地居民感其義行,遂將忠犬與17人合葬一塚,並建廟奉祀,名為十八王公,此後即不斷傳出十八王公顯靈的故事,因而打開了盛名。

    廟分正殿及十八王公墳塚,墳塚旁供奉忠犬的青銅塑像,據說以紅布摩擦銅像祈福,可招致好運,靈驗無比,遠近馳名;因而來進香的遊客絡繹不絕,北海岸公路也常因此大塞車。有趣的是,傳說十八王公嗜煙,因此香案前常見一根根豎立的白色長壽煙,成了廟裏最獨特的景觀。

    對了,你看,那裏還有東西……”嘟嘟仿若是發現了新大陸了一般,伸手指著廟裏麵的另外一側,而在廟中一側的牆壁之上,我們則看到了另外的一副壁畫,竟然是一個仙風道骨的道士。

    這是許遜!”這一次,我才算是一眼就認出了畫中的道士,你不為別的,這人我原本就是在“陸判手卷”當中有見到過的。

    否則的話,一直都是崔明麗在給我解釋的話,我也覺得自己太特麽廢物了。

    許遜,字敬之,江西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汝南,其父許肅於東漢末年率家避戰亂遷居南昌,吳赤烏二年(239)許遜出生於南昌縣益塘坡(今麻丘鄉)。晉代著名道士,道教淨明派祖師,尊稱許天師。道教尊為許真君,在道教流派中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後棄官東歸,於西山中修道煉丹,著書立說,創“太上靈寶淨明法”,白日飛升。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三年,將西山遊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徐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台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之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相傳為清鹹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台,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相傳著有《靈劍子》等道教經典。據道書記載, 少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 始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聞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吳猛得術士丁義神方,乃拜 大洞君吳猛為師,傳三清法要。

    他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

    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隱居,隻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裏,深為鄉人尊敬。直至西晉太康元年(280)四十二歲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於推辭,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

    許遜到了旌陽,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低田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裏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盛讚許遜的功德。鄰縣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旌陽人戶大增。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許旌陽”。

    太熙元年(290),鑒於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許遜掛冠東歸。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有的千裏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許遜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許祖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那就更不對了,這個廟若是沒有猜錯的話,應該不是陰廟,而是想將張獻忠鎮壓於此,所以這個地方,肯定就是之前的屠宰場!”崔明麗說著說著,聲音都開始打顫了。

    嘟嘟飛在了她的身邊,也揚起了腦袋,有些不明所以,“那具體是屠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