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洞前的印證
字數:5126 加入書籤
金龍洞,不是一個洞。
崖前,大大小小的洞口,不下百餘個,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不一而足。
高者己入雲霧之中,低者在雪水淹沒之中。
大者,並排五人,亦是寬敞;小者,一人俯低,或勉強能入。
這些洞口,分布在最高約六百米,寬約三裏的崖壁之上。
鐵手、王守義等十人,站在崖前,不知如何是好。
鐵手細看地圖,亦無提示,那個是真正的金龍洞,哪個是入口。
“看來,隻能一一查探了。”鐵手向來剛毅無情的臉,也堆起了皺眉,不由歎了一口氣。
王守義調起微弱的念力,來來回回掃探,猶如普通的洞口,並沒有什麽收獲。
再看圖上的標注,僅僅是一片山崖,寫下“峽盡,洞現”這四個字,的確再無提示。
劉霸、劉波二人,熊二、向山也仔細檢查,並無奇導之處。
“或許,這片崖洞都叫金龍洞,不須提示。我看這些崖洞的分布,相信大部分的洞是相連的。隻要不入死洞就行。”劉霸開口,說出自己的判斷。
王守義問鐵手“這地煞之氣,究竟是什麽樣的。”好以此判斷洞口。
“地煞,無形,亦有形。或是一塊石頭、又或是一團泥巴,也可以是一種生靈或株植,這是有形之物;無形,指一團雲煙,又或是某種氣息,更為神秘的是,它有可能隻是天地成紋,散發出的一種道韻。”鐵手沒有隱瞞,這種地煞之氣的神秘,就如族中秘聞所記載的這般,自己也未見過。
祖地中,有最核心的弟子練化過,給的解釋也是這種。
多說幾句,也隻是,得此物,一是運,二是感應……更是不好捉摸的東西。
“即為氣,有形無形亦與氣有關。陽化氣,陰成形,陰乃死物,陽指生機,有陰有陽方有命。這地煞之氣怕是不凡,不管有形無形,應俱有活性。”王守義回憶華夏古籍對地煞和氣的描述,一字一言緩緩出口,卻也不敢肯定。
“王大師傳承久遠,竟有這種見解。元氣乃天地常有之氣,萬物生發之本,練元氣入體,即為真氣,乃為陽,生機之源。而這地煞之氣,俱元氣、真氣之特殊性,是乃一活物,隻是地煞無智,須要煉化,否則有害。”餘千圓接了王守義的話,對地煞之氣也有自己的一翻見解。
“依這麽看,有形無形隻是表象,其根本是活性。隻是這活性怕不是陰氣陽氣的結合體那麽簡單,而是另有玄妙之處。”鐵磊開口。
“畢竟我等沒有見過,而且這等東西,怕是擺在我們麵前,也不認識。族中的真傳弟子給我說過,能得到這地煞之氣,一是憑運氣,二是靠感覺。就連練化過的人也是這種說法,這種玄之又玄的地煞之氣,怕是極為隱秘多變。”鐵手望了望山崖的洞口,接著說道“不知道,哪個洞中有這個地煞之氣。為了避免重複探查,不如把這些洞口做一下分配,抽簽還是商議。”
鐵手有做領導的風格,話一出口,大家俱點了點頭。
大家族之人,憑這一點,就把大多數的人比了下去,會管理是成為人上人的基本,僅靠武力是不行的。
“那麽得到地煞之氣,該如何分配。”劉波問道。
“能得此物,一憑運氣,二靠感覺。運氣就不說了,而靠感覺得到,就說明這應該就是你的。憑運氣得不到,靠感覺也得不到。怕是搶到手中有無法練化吧?”王守義自然偏向劉波,他們現在是平陽人。
鐵超、鐵名揚等看向了鐵手,鐵手才是他們的領頭人。
鐵手點頭,表示同意王守義的說法“守義老弟說的不錯,也避免了爭奪,我讚同,但我提出一點,這運氣虛無飄渺,當真有人得到,若是無感應,不如交易,換些有用之物伴身,豈不更好。”
“可”
王守義點頭答案。
眾人亦是認同,畢競雙方實力相當,爭奪必有死傷。
王守義和鐵手為雙方默認的領頭人,接下來商議洞口的分配,並做了約定。
王守義有些佩服世家及鐵手了。
不是一人一個洞口,而是兩人一洞,各留一人在洞外接應。
兩兩之間,既可以監督,又可以合作,這種分配像極了玩平衡。
王守義笑了笑,這樣其實對自己也有益,不過王守義依然決定讓劉家兄弟一起。
“倒不是因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是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順應道家無為不爭的思想。”
當王守義讓劉家兩兄弟一起,鐵手都拱手示敬,這等氣量不是鐵手做不到,而是做不到如王守義這般風輕雲淡,不露聲色。
王守義和鐵手很快又默契的做了一個共同的決定留守洞外。
八人分四組進洞,時間為兩個時辰,再出洞相互商議。
鐵手這邊,鐵名揚與餘千圓一組,鐵超、鐵磊一組。
王守義這邊,劉家兄弟一組,熊二、向山一組。
各自準備,按分配的洞口進入,就剩下了鐵手和王守義二人。
“看來,這些辟穀丹,現在就有用處了。”王守義笑道。
“想不到,一路進來,難見活物。外麵還好,自峽穀起,蟲蛇蛙屬,都未見到。”鐵手坐在桃樹上,盤膝打坐。
“你鐵家走練體,也打坐。”王守義也選擇了一顆桃樹,盤膝而坐。
“練體為主,練氣為輔。氣血也是氣的一種。”
“那到也是,練體為基,氣蘊於體,相輔相成,不分高低。”
“哈哈哈……上次一戰,見守義老弟戰力非凡,據我所見,你是練氣為主。”
“那到不是,練體的路子難走,到了瓶頸,隻好以練氣反過來輔助練體了。”
“玄之又玄,積氣成形;返本還源,練精化氣。……殊途同歸,萬法同宗……神於體,神於氣,神於萬物是為生,生是源,身亦是源……”鐵手竟當著王守義的麵,說起了練體口決,這是討探切磋的意思。
“一方世界如微塵,一沙一葉皆成空間,可納萬物。血肉為體,亦是如此。練體之路,不僅是皮肉筋骨……而如你所說,神於體、神於氣……可見練至深處,不僅是身體的變化,防禦力增強,身體強度飛躍,氣血旺盛、力量大增,亦可通神……打破某個桎梏,入神境……似乎不用度神火之劫,或者減輕……”王守義。
“以體蘊神,可入神境,借天地萬物之力練體,可以蘊神。”鐵手。
“這地煞之氣……莫非,可以蘊神。”王守義問道。
“嗯,地煞之氣亦是萬物之力……有形無形之間可以轉化,比真氣凝氣成形,更強!就如你所說的活性,殺人於千米之外……”
……
兩人之間的討探,王守義終於明白了,真氣與地煞之氣的區別。
真氣,凝氣成兵,布勁成罡,一是構建結點很難,二是要源源不斷的真氣注入,形成循環。離體之後,極易擴散,融於天地之中。
而練化地煞之氣後,稱之為地罡氣,屬先天罡氣的地屬性。這種罡氣,活性足,可與無形與有形之間轉變,離體於千米之外,亦可殺人。
最重要的是,這種活性,可以源源不斷,可以再孕育於地罡氣。理論上隻要身體足夠強,養量足夠足,可以無窮盡……
而且先天顛峰不是先天的盡頭,先天巔峰隻是稱之為小圓滿,在這上麵還有大圓滿,更有先天就可力戰神境的大完美境界。
這種越境而戰,可不是取巧,而是正麵的對拚。
當真正練化地煞之氣的時候,就是先天大圓滿。
至於孕育的地罡氣,先天為九十九縷,加上原本的母氣,滿百就為大完美先天。
鐵手也收益匪淺,王守義說的量變積累,達成質變,在積累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方向,找到質變的方法,就是突破的契機。
這些東西,看似說了等於白說,就如鐵手之前所說的練體口決一般。
給你一本絕頂的秘籍,你也練不成絕世武功。
孔聖人傳下《論語》,有人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大多數人依然營營苟苟原地踏步。
啟迪一個人的思維,找到方向,打破某種障礙,稱之為大師。
大師之間的交流稱之為印證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