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實力與勝負

字數:4872   加入書籤

A+A-


    藥房內,王中仁正在給李明治傷。

    王中仁的斷定結果是內髒受到烈撞擊,傷勢有點嚴重。

    隻能吃點消炎和調養的藥物,估計得休息三個月才能恢複,這還是因為李明的身體素質好,否則半年一年也不一定能養好。

    致於為什麽受傷,很簡單,這個冬季每個人的戰力提升太快,卻又不能很好的掌控自身。

    李明與熊二兩人相鬥多次,一個靈活刁鑽,一個攻高防厚。多數是打一陣,李明圍著熊二走圈,熊二又打不著李明,相持不下。隻是久了李明老是轉圈逃避,體力下降的快就會喊停了。

    這次受傷是因為李明想到了新招,而且通過靈活的步法繞到了熊二的身後,本想趁這個機會,出其不意,背後出手攻下陰取得一場勝利,卻不料態二一個蹲身背貼,給了李明一個親密的接觸,然後就這樣了。

    傷得有點重,但隻要不死,部落的人也就不會怎麽管,受傷是正常的事。

    王守義一聽就明白了這事的前因後果,如果不再製止,估計受傷會越來越重,甚至打到身體上的死穴會造成死亡的。

    馬上要開春了,獸潮來襲存了不少肉,正常來說可以不去春獵的。但在原始社會要保證部落的安全,春獵比之秋獵更重要。

    特別是大型凶獸在部落周圍定居繁衍生息的話,對部落的安全就更沒保障了。

    狼,豹,虎,豺等捕獵型的肉食凶獸更要全部清理,萬一留下幾隻,對正在春種的婦幼老少襲擊,那是要命的事。

    所以,不能再鬥了,特別是動手了。實力大進又不能完美的控製,再動手切磋隻會有害無益,影響部落的春種和春獵。

    部落的人對李明受傷的事並不太重視,但王守義卻另有看法。

    練武練功卻收不了手,就說明馭駕不了自身,這是練武的大忌。

    用最形象的說法就是練了魔功,進度進,自身不能掌控,與人對打,傷敵也傷己。放在後世影視當中就是,動不動就傷人殺人的魔頭,人人得以誅之。

    進度快的原因王守義很清楚,光練打法和發勁,自然提升的快。但沒有去習練法,對自己掌控不夠,反過來在打法上不能收發自如。

    這光練打法和發勁就算一個普通人習了二個月也有很明顯的進步,更別說放在原始部落經常狩獵武力出眾的勇士了。

    普通人軍訓三月,就一些隊列,跑步,負重的練習都能脫胎換骨。更別說專練打法和發勁,這打法和發勁是能速度成的。隻有打法和發勁的武功可以說是魔道功法。

    “看來還得往正道上引啊!”

    王守義心裏感慨,一個獸拳還引出了魔道和正道。

    王中仁一番治療讓眾人放下心,大家也就散去了。

    王守義就對王中仁說了自己的想法“爹,不能再動手切磋了。最近大家的實力漲得快,不比以前,出手之後還能夠收手。若不小心打到要害,輕則傷殘,重則死亡。”

    王中仁皺了皺眉頭“動手不是很正常的嗎。相互對練是提升武藝最快的辦法。多打打就掌控自身武藝。應該沒什麽大礙吧。”

    王忠仁有這種想法也怪不了他。部落的練習本來就是這個流程,所謂合格出師,也就是能夠在教官手中能夠找個十個來回。

    不對打,天天練習幾個動作和招式,又豈能對自身的武藝有提升和靈活運用呢。

    王守義理解王中仁的想法,但實力相當且強大的兩個人對打,一招不慎便是傷殘和死亡。特別是還無法掌控自身的對方對打。

    在國術中,師徒對打,稱之為喂招。這是快速培養弟子的一個方法。但在喂招時,弟子進展過快,師傅若無強大的實力在喂招時保證自身和弟子的安全,受傷在所難免。

    更別說動手切磋了,這如果下棋,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武本質上就是以弱勝強之法,特別是打法和發勁在習武當中起到以弱勝強的作用占重比非常大的。

    用孫祿堂對武的境界化分,明勁,暗勁,化勁。而習武以弱勝強,會發生明勁擊殺化勁的事情來。這是習武之人的悲衰。

    有人習武十年,不敵人家習武半年。更有這種說法“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半年打死人。”

    境界不代表實力,明勁亦能殺死化勁。更別說這種習武境界的化分隻是孫綠堂對習武之人對自身武藝的進步和了解的劃分。而不是僅練武人實力的劃分。

    以王守義對練武的看法。境界是練武之人對自身武藝掌控的一個劃分而己。而實力的劃分更是複雜,不能單以境界劃分。

    一個俄國大力士,可能以境界劃分在處於明勁,卻能同境界在化勁的國術高手對打,甚至一擊勝之。這個大力士的強在自身的身體素質比化勁的宗師還強,在加上練習打法和發勁,一擊勝化勁的宗師也就不難了。

    以王守義的看法,實力有三大方麵,一是境界,也就是自身對武藝的掌控。二是身體素質,練武三十年你的身體素質也比不上大象的。三是功法的強弱,你練十年太極,我練半年形意,可能在境界上我不如你,但在對戰中,我比你強。

    實力以三個方麵來衡量,但在打鬥時,綜合的東西又多,勝負又不單單以實力就能區分勝負。有經驗的武師在看擂台比賽時,通過觀察可以判斷勝負,正確率可高達八成。但如果實力相當的對手打擂台,哪怕你是武神,也無八成的正確判斷率。

    當然,如若實力強於對於一個境界的話,勝利基本上是妥妥的,越過實力的門檻,越階而戰,戰而勝之的天才還是很少很少的。

    實力在打鬥時的區別用簡單的辦法區別,就是在於自身素質和打法發勁相匹配。打法和發勁又稱之為技擊。身體素質是本身的實力,就如一台馬達,而技擊就是發動這台馬達而己。

    三十千瓦的馬達你隻能有效運用十三個千瓦。而對手二十千瓦的馬達能有效的運用十五個千瓦。比鬥時你就輸了。十三比十五能贏嗎,除非你能爆發超過十五千瓦才能勝過對手。所以實力最終對比就是發揮出來的功率而己。

    王守義想象了一下。把孫祿堂和熊二做個對比。熊二是個100千瓦的馬達,孫祿堂是個30千瓦的馬達。熊二這馬達能發揮35千瓦的功率來,而孫祿堂卻能超越本身馬達的極限達到40千瓦。兩個相鬥前期肯定是熊二處於下風的,但隻要撐下來,孫祿堂爆發結束,熊二就可以取得勝利,撐不過就是輸。

    為什麽實用35千瓦的能贏發揮達到40千瓦的。不用說,就是時間乘以功率的結果了。勝負就是實際做功的大小對比。

    王守義這麽一想,有點啞然發笑。實力的表示就是身體素質馬達乘以技擊實際功率(別問為什麽,前麵說實力不就是實際功率的對比,作功對分勝負嘛。那隻是一個對比而已。大象站著不動,發揮為零,你一個少年揮拳擊之,仍是輸,還要考慮身體素質這台馬達的血高防厚閃避等因素,以及技擊發揮身體素質帶來的加成。熊二以100x35對於孫祿堂30x40是穩贏的,但熊二要打到孫祿堂才行。但孫祿堂的40打35能打中熊二,設定熊二的防為100,孫祿堂於熊二對拚二十次就能殺死熊二,若是避開,直殺三次就能ko熊二。反過來,孫祿堂的防為30,熊二一擊可殺孫祿堂,除非擋住了。這裏麵還要有個耐久度,比如孫祿堂爆發40的戰鬥力有幾次,如果僅三次的話,與熊二對拚三擊之後,再剛的話,就是熊二十次剛孫祿堂,將其打敗殺死。比較複雜,以後會慢慢說清的。)用數字來表示,若部落普通成年人實力為一的話,熊二起嘛是十。若熊二的實力達到100,普通的圍攻就無效了,除非熊二傻到直麵去剛100個普通成年人。如果熊二實力達1000的話,小型普通軍隊都不能收拾他了。如果熊二實力達到10000,就能一人震懾一軍了。普通人身體素質為10,發揮為1,算10點的實力,現在熊二的實力就是30的身體素質,發揮為3而己,實力可算做90了。

    王守義可不能把部落的普通成年人對比現代的成年人,兩方比較身體素質和格鬥能力不在一條線上的。王守義的普通成年人可以說是指猴子,大牛這一群剛出師不久的少年。熊二一個能打九個,己經很了不起了。

    後世把宗師高手神化,一個人可打街頭混混幾十個。其實沒那麽厲害,還有武器的加成,如果赤手空拳,一個宗師和三五十個街頭混混籠中鬥,宗師十有是輸的很慘。

    拳怕少壯,雙拳難敵四手,可不是說說而己。多少軍中大將,武藝超人,卻死在小兵之手。曆史上真的能步戰以一殺百的武人就一個那就是項羽,劉備千人小隊追殺項羽隻剩了28人,項羽一人就殺了一百多人,可見武力值之高。另外還有李存孝,冉閔,楊再興,等人有一次斬敵過百的記載,但不是以步戰殺敵過百。這是曆史,五千年曆史,武力值高的人不少,能一次斬敵過百卻僅僅幾人而己,更是手持強兵,跨戰馬才能做到。項羽應是個人武力之最了。若項羽空手對敵,能否斬敵過百就另說了。

    ps:書友們,我是瘋語亂言,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支持小說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製)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