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字數:7420 加入書籤
呂布想了想,對於蔡琰的名字有些耳熟,一時想不起來。至於什麽女人用的絲襪不感興趣,反倒是對白糖興趣濃厚。他可知道【石蜜】可是來自西域的一種糖,口感味道美妙,十分稀少。
現在呂布心情好多了,心中對未來多了許多曾經不敢想的憧憬。除了想辦法完成三個任務,他還準備回去秘密打造一套“馬中三寶”。
189年九月中旬,洛陽城內,嘉德殿中,大會文武。
殿中,右邊站著以司徒王允、太傅袁隗為首的一群文臣,個個麵色難看;左邊是以呂布、李傕為首的西涼猛將,個個身披戰甲,腰配戰劍,虎虎生威。
經過近個月的休息,呂布總算“康複”,讓讓董卓很是鬆了一口氣。
殿前方,站著一個肥胖,一臉胡子,眼神凶惡的男子,也是身披戰甲,腰配戰劍。其旁邊站著一個身著官服,文文弱弱的青年男子,眼中帶著些邪性。
這二人就是:董卓和李儒。
.......
龍椅上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麵色難看,身子有些顫抖,樣子甚是可憐。
“這是要廢少帝另立獻帝?”呂布心中想著,雖然已經了解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但心中無法確信。
因為曆史中記載的他娶了儼氏為妻並有一女,可現實中沒有啊!至今單身一人,何來的妻女。看來曆史也不竟然是全對。
哦,對了,呂布163年出生,年方二十又六。曆史終歸是人記載的,細節難免有差異。
沒什麽至今單身?....世道太亂,一心求功名。
就在這時,董卓突然拔劍,對著眾人說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
李儒接過策文,讀道:“孝靈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愚鈍,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儀....而陳留王協聖德....慈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順天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讀完,命左右扶少帝下殿,解其玉綬,北麵而跪,稱臣聽命。隨後又叫何太後去服侯蔌。少帝和太後痛哭不已,群臣無不悲慘。
這時,殿中有一大臣,憤怒大聲叫著:“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下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隨後揮出手中的象簡,直接向董卓砸去。
董卓頓時大怒,命左右將其拿下,推出門外斬首。
此人是尚書丁管,致死神色不變。
呂布見此感概不已,想起了【無敵小霸王】給他看的史書中記載的:後人有詩歎之曰:“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唯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請陳留王劉協登上皇座,群臣無奈隻能朝賀。而後命人將少帝、何太後和帝妃唐氏帶入永安宮,並封鎖宮門,禁止群臣進入。
可憐的少帝四月登基,九月被廢,短短不到半年,呂布為之唏噓不已,此時感覺有實力才是王道,同時心裏對董卓的恨更加濃烈。
至此,董卓成功的立劉協為帝,即獻帝,今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為相國,不必拜見天子,入朝也無需跪拜,可佩劍著履入殿,威福莫比。
同時董卓命郭汜、張濟等人不斷到各地,搜刮財寶、美女,四處搶掠燒殺,惹得天怒人怨。
李儒見此,趕緊勸說董卓應該啟用名士,來增加自己的名望,以便他日更好的發展。董卓聞言,點了點頭,準備宴請名士,好好款待一番,想收其所有。
不過,沒多久,董卓就聽說,少帝和何太後、唐妃困於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少帝時常哭泣。一日,遇見雙燕飛於庭中,遂吟詩一首。
詩曰:“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唔久宮殿;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
董卓憤怒道:“怨望作詩,殺之有名矣”。遂命李傕帶武士十人,入宮弑帝。
少帝、何太後和唐妃此時正在樓閣上,突然聽宮女報李傕帶著武士來到永安宮,少帝大驚。
李傕以鴆酒奉帝,少帝問何故。李傕冷言道:“春日融合,董相國特奉上壽酒”。
何太後不肯喝下鴆酒,同時大罵董國賊,李傕大怒,雙手一把抓住何太後扔下樓閣,同時命人絞死唐妃,鴆酒灌殺少帝。
李傕回報董卓,董卓命其將三人葬於城外。自此以後,董卓每每夜色入宮,***.宮女,夜宿龍床。時常引兵出入洛陽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一日,董卓入朝,越騎校尉伍孚迎至閣下,拔刀刺殺董卓。無奈董卓力大,被其雙手摳住。
呂布見此無奈的搖了搖頭,此時還不能和董卓翻臉,於是出手,一拳將伍孚打倒在地。
董卓神色不善的看著伍孚,問道:“是誰指使你刺殺咱家的?”
伍孚昂起頭,大喝道:“董賊罪惡滿盈,人人願得而誅之,我恨不得將你五馬分屍!”
董卓大怒,命人將其押下去活刮,伍孚至死罵不絕口。自此董卓出入常帶甲士護衛。
呂布鬱悶不已,心道:“要想殺董卓怕是不容易了,還好沒有接任務,不然真不好在一年內完成。”
與此同時,袁紹在渤海,聽聞董卓弄權,為禍天下,欲拉攏各方諸侯共討董賊。
呂布此刻回到家中,獨自坐在房間中,並喝退了左右,神色嚴肅,喃喃自語:“果然大方向是按照曆史記載上發生的....那麽,自己的命運應該會像史書上一樣悲催結局!”
呂布可不是會向命運屈服的人,現在他最想的是不斷強大自己,以便未來能與群雄分庭抗禮。
想到這裏,呂布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幹部下。高順、曹性二人在史書中記載的到死都未曾背叛自己。
高順的陷陣營,勇猛無敵,不畏生死,就像是一支敢死隊。而高順本人平時少言,但做事認真。
還有張遼,在呂布死後才投下曹操,不能說其背叛了,而是呂布自己說過:他若死了,張遼可另尋他主。
想到自己的一幹部下,呂布眉頭緊縐,不可否認,按照以前他的性格,極有可能會演變成曆史上記載的一樣:眾叛親離,慘死在白門樓。
“決不能再讓曆史重演!”呂布心中誓言道,有小霸王幫助,改變命運不是不可能!
....
今天,董卓宴請群臣和名士,聽取李儒之言,欲重用名士,以望名。
可最近,這群不安分的大臣,不斷給董卓找麻煩,今天董卓有些不高興,決定要整治一下這群文臣名士。
“來人,上肉!”董卓看了看在坐的眾臣,命其左右。
“各位,別客氣,這可是新鮮的肉....是一個不知好歹的刺客”董卓夾了一塊肉吃著,表情十分享受。
眾臣聞言,個個嘔吐不止,臉色鐵青。
站在董卓身邊的李儒和呂布一臉錯愕,強忍著,不敢嘔吐出來,倒是李傕一臉淡然。
還好董卓沒逼他們吃,不然呂布恐怕止不住會殺了董卓的,心歎:董卓就是個畜生!
“等我將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取你狗頭!....也為丁原報仇雪恨!”呂布暗暗發誓,越看眼前的董卓,越像是個:惡魔!
眼下隻能蟄伏,秘密發展勢力,然後找機會除掉董卓!
....
“吃,都給我吃,不然誅你們九族!”董卓惡狠狠的喝道,他自己夾起一塊人肉大吃特吃起來,一副極度享受的模樣。
讓人憤怒,讓人作嘔!
奈何董卓勢大壓死人,眾人不敢怒也不敢言。當然自古也有不少忠烈之士,比如下麵這一位:
“董賊,你就是個惡魔,畜生不如,不得好死!”一個名士忍不住,突然暴起,站起指著董卓的鼻子破口大罵。
董卓大怒:“叉下去,烹了!....滅其九族!”
在雒陽,他董卓就是天,想殺誰就殺誰,想滅你九族,跑都跑不掉。
“董賊你不得好死!....”那名士至死罵不絕口。
“不作死就不會死!....不過也令人敬佩,勇氣可嘉!”小霸王忍不住吐槽一句。
呂布聞言,疑惑,問道:“無敵小霸王,你說他明知道這樣會死,為什麽還要站出來?”
在呂布看來明知不可為,他也會服軟。比如之前投靠丁原,現在投靠董卓,都是他服軟的表現。當然他自己也知道,其中有些自己的貪婪。
小霸王說道:“呂布兄弟,你現在已經大概了解了華夏的整個曆史,應該要明白做大事者,要有遠見,不能隻圖眼前痛快。”
“像剛才那種愚忠之輩,曆史上比比皆是。然而許多年後誰還會記得他們?....你看王允,就是個老狐狸,忍常人之不忍,最後把你坑了,還殺死了董卓,名垂青史!”
小霸王立即為呂布找到一個標榜,呂布看著畏畏縮縮的王允,心中惱怒:沒想到曆史上的自己居然被這老匹夫利用美人計把自己坑了,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
那名士死了!
留下眾人,戰戰兢兢,麵色慘白,低著頭不敢與董卓對視,無奈強忍著,將肉放入口中。但還是有不少人忍不住大聲嘔吐不止。
其中曹操率先帶頭吃肉,眉頭都沒皺一下,也沒嘔吐。
呂布看著眼前的曹操,眼中閃過一絲冷光,他知道未來自己就是死在這人的手上。
心中想過要將曹操殺之而後快,但又不能,因為曹操可是大漢滅亡的重要人物,也是有了他,呂布才可能在後麵殺死董卓。
而且自己還有一個任務:【救曹操一命!】
“無敵小霸王,能不能取消救曹操一命的任務?”呂布想了想,最好還是早些將曹操除去才好。
小霸王:“不能呢....任務接受後不能取消,即使不完成,它也會一直存在。如果你有三個任務不能完成,也就不能再接其他的任務。這是係統規定,我作為管家,現在無法改變....所以謹慎接任務,努力完成任務才是正道!”
小霸王也擔心呂布亂來,最後兩人統統完蛋!
“我知道了。”呂布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
不過呂布心中對曹操很是佩服,能屈能伸,不愧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這也許就是後來官渡之戰中,曹操食人.肉的原因吧?”呂布心中暗歎。
曹操刹那間,感覺後背發涼,眼光向呂布的投去,但並未發現異常,回過神,繼續慢慢嚼著嘴裏的“肉”。
“哈哈....孟德,不錯!....這肉看來很符合你的胃口嘛。”董卓看著曹操,眼中帶著讚賞的目光。
“多謝相國的誇獎,跟您比起來,孟德還差得遠,今後還需要多向相國大人學習才是”。曹操麵帶笑容,感激道。不過心裏恨透了董卓,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好說,孟德今後可要多來我府上走動才是。”對於曹操的話,董卓很是享用,心情一下好了起來。
“恭喜曹都尉!”李儒乘熱打鐵,恭賀道。作為董卓的智囊,替他網絡人才是本分。不過心裏對董卓吃人肉的行為不讚同,但又想了想:做大事者,不拘一格!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今後還要相國多提點才是。”曹操笑著再次拍著董卓的馬屁。
周圍群臣和名士無不投以鄙視的目光,曹操對此自然是選擇無視。
宴會結束,群臣和名士無不悲慘,苦著臉離開了;而董卓卻十分高興。
“相國,有一人隻要拉攏過來,勝過百名普通的名士。”李儒敬業的替董卓考慮著。
“誰?....居然能值得文優這般讚揚。”董卓聞言,頓時來了興致。
“蔡邕,蔡伯喈,出了名的大學士,在士子中名望極高,如果能為相國所用,想必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也好讓天下人知道,相國是惜才之人!”李儒笑道。他想借此為董卓積累一些好名聲,同時也可以籠絡一批人才。
“哦?....那叫人將他帶來!”董卓對蔡邕倒是好奇了。
“相國請慢,對於蔡邕此人,我們不能硬來,應該先下旨封其為中郎將,再派親信去宣旨,才能顯出相國的大度和重視。也必會讓他感激涕零,從而為相國效忠!”李儒叫住董卓,建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