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針鋒相對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A+A-
“朝廷既定之大政,本官隻當遵從,自是不敢違逆。”
說著李守元便抬眼瞥了潘佑一下,輕蔑一笑,道:“然而,潘使君言之鑿鑿,一口一個朝廷大政、新製措施,但稅製新規之中,可沒有讓使君如此逼迫下情,恣意自專,朝廷新政也不是任你潘使君隨意解讀的!
潘使君近來所作所為,莽撞操切,急功近利,究竟是上命授意,還是假新製而為私政,這恐怕還有待商榷吧!”
李守元此言落,滿堂皆驚,鄭州李沆什麽情況還不明了,但在這衙堂上,副使是正式向盤使君發難了。一幹京畿官僚,低眉順眼的同時,耳朵都高高豎起,目光中抑製不住期待,既緊張又興奮地關注著事態的發展。
堂間氛圍這明顯的變化,潘佑自然察覺到了,又不禁多瞧了李守元兩眼,臉上浮現出一抹怒色,語氣凜然道:“李副使的指摘,本使可不敢當,也當不起。本使施政,上遵天子,下從民情,稅改之事,首在田土,田土不清,稅務難征,新政勢必難行。
本使所為,皆是依從朝廷製命,皆是為了改革大局,李副司使今日這通指責,無端生事,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有意阻我京畿稅改大事?”
“怎麽,這京畿道司大堂上,已沒有我李某人說話的權力了?”聞言,李守元也冷笑兩聲,朝西北方向拱了拱手:“朝廷當初設立布政副使,除了協助主官治政安民,對主官同樣也有約束製衡之責,以免恣意妄為,誤國害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本官身為京畿副使,使君施政有失,自當秉公直言,為民陳情。寧肯被攻擊一個‘別有居心’,也不願緘口不語!”
看李守元這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潘佑不由嗤笑道:“好一個忠君之事!本使一心為公,推行新製,反倒成誤國害民的奸臣了?嘴上秉公直言,實則盡是推諉之言,搪塞之辭,對稅改新政暗懷阻撓之心。如此進言,於國何益?如此規勸,本使又何必聽從?”
潘佑話音剛落,李守元便懟了回去:“潘使君如此橫加指責,又是何居心?本官父子飽受國恩,心中常懷感激,對朝廷大政,隻有積極推動,不負期望,豈有遲誤?
隻是如何推動新政,可不是你潘使君一人說了算的,稅收新規,也不是由你潘使君任意解釋的。
潘使君初到潁昌時,曾當眾說,此來是為國盡忠,為民請命,是聽從陛下號召,來做實事的。
京畿道上下官員,也都睜大雙眼,看著使君表現。然而,以潘使君這數月以來的做法,不得不說,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使君以強權相逼群僚,群僚必以強權壓迫百姓,層層下壓,必生亂象,民情尚且不穩,又談改革?
潘使君履任方三月,本官可是在任已三年,自認對京畿道上下情況的了解是要多一些的。
改革固然勢在必行,卻也不能因為改革,而荒廢了各地衙署的日常行政,若是過於操切,改出了亂子,如何向朝廷交代?
京畿道土地眾多,地況複雜,民情繁瑣,土地清丈,費時、費人、費力,本非短時間內所能丈量完成,各州官府,在完成本職公務之外,也難抽出更多的人力,尤其在這秋忙時節。
因此,本官還是那句話,事必做,但宜緩不宜急,宜穩不宜亂。
還望潘使君能稍聽人言,倘若一意孤行,有朝一日,民情沸騰、怨聲載道之時,那後果可不是我京畿道司所能承受的!”
李守元言罷,潘佑沒有再直接懟回去了,再度盯著他看,仔細地打量著此人,不得不說,此人看起來當真是氣度不凡,衣冠楚楚。潘佑的形象與之相比......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
眉頭不由得皺起,當然,潘佑並非自慚形穢,而是在琢磨起李守元這個人。此前數月,在他履任京畿道後,李守元作為副手,對他的工作,雖然沒有明確支持,但也沒反對,事事業都盡量配合,不與自己起爭執,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搭檔。
而潘佑也不管李守元,是韜光養晦也好,還是另有籌謀,隻要不影響他稅改施政即。然而,不聲不響數月之後,在這當堂會議,在他土地清丈限期當前,李守元突然發難,矛頭直接指向自己,這讓潘佑惱火之餘,也不免心驚。
潘佑政雖猛,行事操切,這是性格使然,也是為政理念的體現,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傻,沒有一點政治頭腦,僅靠運氣,也不可能長達十多年都不失州官之任,也坐不上這京畿道衙門的頭把交椅。
潘佑疑慮的是,李守元此舉,顯然代表的不是他個人,這背後還有誰,這後還會有什麽動作?選這麽個時機發難,是有什麽由頭嗎?
對此,潘佑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帶頭者是李守元這個勳貴子弟,是自己副手,還是讓潘佑側目。
另一方麵,則是感覺這個李守元,不好對付!別看他與潘佑正麵相抗,激烈爭執,但從頭到尾,人家的態度都很明確,朝廷既定政策方針,他李某人是全力支持的,隻是如何推進施行,存有異議。
李守元針對的是潘佑,攻擊的也是其治政,目標明確,還能做出一副為國為民的堂皇模樣......
而李守元如此表現,顯然比起直接衝著新政去,要聰明得多,也難纏得多。潘佑一直試圖用朝政大局、新製改革來壓李守元,但李守元根本不接那茬,態度明確,對新政十分支持,不滿的隻是潘佑,還不針對他個人,隻對其治政作風與手段有異議......
雖然潘佑知道,李守元這類人真正反對的,還是稅改新政,但這項最有力的武器卻不能拿來用在其身上,這種感覺,自是格外難受。
而李守元針對潘佑,針對新政,自然不是毫無緣由的,這背後涉及到利益之爭,也有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
朝廷要換將,李守元本是很有機會的,出身能力資望都不錯,但事與願違,被潘佑這麽一個醜廝、一個外來戶占了本該屬於他的位置,他豈能甘願。
看潘佑,自然就更難順眼了,而潘佑上任以來的一係列表現,則更讓李守元厭惡,與黨進之間的衝突,則加劇了那種深層次的矛盾。
要知道,在榮國公趙匡胤的那個圈子裏,李繼勳與黨進都是核心成員,李繼勳更是擔當著老大哥的角色,兩家的關係自然不錯,潘佑拿馬邑侯府來立威,自然也就得罪了黨侯的好侄子李守元了。
而京畿作為權貴紮堆的地方,靠近權力中樞,土地又十分良好,在京畿道內置辦田產的人多不勝數,其中就包括始安侯一家。
這新稅製下,他們這些擁有大量土地的權貴們,雖有一定的稅額豁免,但成本的暴增,稅額的負擔加劇,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劉皇帝說過,這稅改,就是從大地主們的身上割肉,而就以京畿而言,最主要的地主就是這些權貴們。
如果能上位,手裏有權也就罷了,偏偏來了一個潘醜夫,心不甘情不願,又有權力利益之爭,如李守元者,怎麽可能放下芥蒂,配合其施政。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