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河北第一武道會!(一)

字數:3497   加入書籤

A+A-




    “然後呢?”易、孟二人迫不及待問道。

    “二位賢弟說說,這靈劍門都是什麽人,哪兒能咽的下這口氣?”

    “魏兄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說說,王宗主有沒有親自出手?”易瀟一臉期待模樣。

    “王宗主並未現身,此事從頭到尾全都由靈劍門大師兄史阿一力操持。史阿接下戰書,以一敵三未落下風,也為靈劍門挽回了一些顏麵。”

    “魏兄可知,那戰書是何內容?”孟瑜問道。

    “道聽途說,倒是有些耳聞。大致好像是……武人童淵,聽聞同道王劍師創靈劍門,其見獵心喜,亦立下神槍宗,特攜不成器的弟子來靈劍山門拜會。

    二位賢弟應知,這自古以來,便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說,如今神槍宗下達戰書正如同戰場鬥將對陣一般,乃是令整個河北武道都為之振奮的消息!”

    “雖說我讀書修身多年,可聽到如此訊息仍不免有些激動,似乎渾身的熱血也開始燃燒,恨不得習練一身武藝,效仿那班定遠,投筆從戎!”易瀟慷慨道。

    “此事固然令人矚目,可說到底也隻是江湖之事,難登大雅之堂,似乎並不值得魏兄如此上心,其中可否別有深意?”

    其中有沒有深意難說,不過孟瑜此時的眼神倒是深意滿滿。

    “哈哈哈,不愧是處行賢弟。”魏姓青年眼中精光轉瞬即逝,而後笑著拍上孟瑜的肩膀,口呼他的表字,“其中,確有深意。”

    青年稍作停頓,而後看著二人緩緩說道:

    “此事到此,本應就此揭過,可誰知……

    毋極侯竟然下令,要以此次比武為契機,召開首例河北第一武道會。”

    “武道會?”易、孟二人麵麵相覷。

    “正是!

    武道會,顧名思義,是針對全河北武道的一次盛會!無論你是袁公帳下的大將,亦或是白馬將軍的士卒,無論你是某小門派的雜役,還是某大宗門的宗主,隻要你敢來,隻要你具備實力,這武道會就可以給你足夠的認可,也可以讓你一夜之間揚名河北,乃至天下!”

    震撼。

    他的話仿佛給易瀟和孟瑜二人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窗戶。

    “以貴之愚見,若此次武道會順利,這必將成為整個大漢都風行的項目。河北武道會乃是先驅,今後或許還會有中原武道會、巴蜀武道會、司隸武道會、西涼武道會……就其影響而言,甚至不遜色於許氏兄弟的月旦評……

    不,若是能圓滿完成,就憑貴現在知道的內容,我敢斷定這武道會的影響力還要遠遠大於月旦評!隻不過是一個評文,一個評武而已。”

    “遠遠大於月旦評!”

    縱然孟瑜易瀟今日已經受到極大的震撼,可聽到魏貴給的評價還是忍不住心跳加速。

    這魏、孟、易三人自幼便熟識,彼此之間再了解不過,其中孟瑜聰慧、機敏、最有才華,易瀟正直、好學、重情重義,而這魏貴則對旁人頗有城府,心機深沉,眼光毒辣。他說的話,孟、易二人還是十分相信的。

    月旦評是什麽,天下恐怕無人不知。

    後世南朝梁的詩人劉峻在其駢文《廣絕交論》中就寫道:“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宋人秦觀也有詩雲:“月旦嚐居第一評,立朝風采照公卿”。

    後人視月旦評為“第一評”,因獲月旦之高評而飛黃騰達,成為達官顯宦者,在朝堂上威風凜凜,其風采超過公卿大臣。這話雖然有所誇張,但也足見其影響力之大。

    月旦評,其初創者為許靖許劭堂兄弟,此二人都是東漢末年的著名賢士,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

    由於是時朝綱混亂,奸邪當道,政治腐敗,禍亂四起,為了治理國風,抑惡揚善,這二許兄弟倆憑其才識謀略以及士林中的名望,在清河島上開辦了一個講壇,每月初一命題清議,評論鄉黨,褒貶時政。

    在這命題評價中,二人之描述不虛美,不隱惡,不中傷,能辯人之好壞,能分忠奸善惡,或在朝或在野,都在品評之列。評後驗證,時人都很信服。凡得好評之人,無不名聲大振。一時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來,以領二許一字之評以為榮。

    東漢末年的入仕模式是察舉製,也就是靠名聲、靠推薦,想要混進上層社會,沒有幾個名士做引路人是難之又難,這也是為何蔡府詩會如此受人重視的原因,若得蔡邕這個級別的大儒一句好評,可勝寒窗苦讀十年也不算過,所以張鈺被冠以“才高八鬥”的名號,也沒人敢來公然挑釁,因為一句評語足以讓人平步青雲,而反對者則相當於是在與士林為敵。

    這也是為何張鈺對蔡邕一直心存感激,發誓好好幫他照顧女兒的原因之一。

    許氏兄弟利用“月旦評”為時政舉薦了不少人才,對當時取士有著很大影響。如許劭推薦的樊子昭、和陽士、虞承賢、郭子瑜等都顯名於世,人稱許劭為“撥士者”。而他最有名的,便是對曹老板的那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成為了對曹操最好的描述,也成了千古之佳話。

    隻不過由於戰亂的影響,曾經享譽天下的月旦評如今已經銷聲匿跡良久,但它的遺留的風姿卻令天下士子永難忘懷。是故,二人在聽到魏貴的描述後才會如此難以置信。

    “以我愚見,毋極侯之心恐怕也不隻在此。”魏貴輕輕晃著腦袋,卻是不肯再說下去。

    “瑜有一事不明,若是真照魏兄所言,萬一公孫將軍和袁將軍兵戈相向,或是發生武人之間難免會有的江湖仇殺,那毋極侯豈不是騎虎難下,徒徒毀了自己名聲?”

    “聲望易毀,可也易得。萬事皆有利弊,取舍隻需權衡。

    在毋極侯眼中,他可以讓舉辦武道會的利大於弊,所以他選擇了實施這個如天馬行空的想法,我等隻需靜觀好戲便是。”

    “若是真能成,那毋極侯豈不是比許氏兄弟還要有名望?”易瀟喃喃道。

    “所以,我們得爭取趁早拜入無極閣,成為蔡中郎、孔明先生……還有毋極侯的弟子。”

    “這本就是我兄弟三人的誌向所在,隻不過此時……二位還不隨我前去看一場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