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恭請立太子
字數:4930 加入書籤
我掐死你
韋後鬱悶地想吐血,好懸沒把這句話直接說出來。 vw
她心暗想,你紀處訥嚎什麽嚎啊,群臣本來懷疑,是本宮授意你害死了吳國公。你現在這麽一嚎,那不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嗎
李旦看出了便宜,跪倒在地道:想不到紀處訥竟受人指使,在臣弟的府邸安排了細作。想必是臣弟往日所為不謹,引人誤會,請陛下削去臣弟的王爵,讓微臣出家嵩山,此終老。
這完全是以退為進。
素玉說得明白,紀處訥是受了武三思的指使,把自己安插到相王李旦的府內。
但李旦偏偏不提武三思,隻說是受人指使。那暗含的意思,是不信這僅僅是武三思的意思,認為這其還有韋後或者李顯的意思。
所以,人家要求像武攸緒一樣,出家修道,讓皇帝和皇後徹底放心。
李顯敢同意嗎
他要是敢同意,那是容不得親兄弟的桀紂之君
李顯趕緊道:相王快快請起,何至與此,何至於此啊那都是武三思和紀處訥擅作主張
陛下
這邊李旦還沒安撫住呢,那邊太平公主也淚眼婆娑,雙膝跪倒,道:臣妹初嫁薛邵,隻因其兄謀反,薛紹被母後下令餓死獄。再嫁武攸暨,隻因死了個不明不白。罷了,罷了,總而言之,臣妹是個苦命之人,這和親吐蕃去也。
她在隻因後麵含糊其詞,更引人聯想。薛紹是被大周女皇武則殺的,那麽武攸暨是不是大唐皇帝殺的呢
李顯也有了種跳進黃河都洗不清的感覺,道:太平你莫誤會,不是朕想讓你和親吐蕃,是那個
他還是想讓天來背黑鍋。
可是,話還沒出口呢,聽有人高聲道:啟奏大唐天子,外臣以為,太平公主不應和親吐蕃。
誰李顯抬頭看去,正是吐蕃使者論彌撒。
頓時,一股被背叛的感覺,從李顯的心頭湧起。他心暗想,你們吐蕃不願意要太平公主,早說啊朕費了這麽大勁,都快被人們罵為無道昏君了,你才說不想要,這不是坑人麽
他不悅道:為什麽
論彌撒心裏也頗為委屈啊,本來自己覺得,太平公主雖然年紀大了點兒,但身份尊貴,如果這次能促成她出使吐蕃,自己肯定大功一件。
可是,那個大唐宰相崔湜,不斷勸說自己放棄這個想法。他說,崔耕和太平公主過從甚密,如果太平公主和親吐蕃,恐怕會惡了崔耕。本來和親的目的是為了兩國和平,若是一個處置不好,引得崔耕要挑起兩國紛爭怎麽辦
崔耕自己當然知道啊,論弓仁的老師,出使一趟吐蕃,造成了吐蕃的分~裂。自己聽了這話,還真有點猶豫。
到了今天,自己又突然發現了一個特別容易忽視的問題這太平公主她克夫啊
好麽,她現在已經有兩個夫君遭了橫死了。若是嫁入吐蕃後,小讚普有個三長兩短的,自己還能活嗎
當然了,盡管心裏是這麽想的,嘴裏他可不會這麽說。
論彌撒道:外臣以為,成公主乃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嫁我吐蕃讚普鬆讚幹布。任城王乃大唐太宗皇帝的同輩之人,而如今我吐蕃的小讚普尺帶珠丹乃鬆讚幹布的重孫,而太平公主卻是太宗皇帝之孫女。輩份不對,與禮不合,所以不應讓太平公主和親。
擦
與禮不合你們吐蕃蠻子也配跟我們大唐講禮
李旦直氣的一陣蛋疼,偏生還無法反駁,隻得道:但我大唐並無合適輩份的公主出嫁,如之奈何
論彌撒想起了崔湜的提議,道:無妨,大唐沒有合適的公主,我們吐蕃有。
什麽意思
我吐蕃有長公主赤麗瑪蓮,年方十八,溫柔賢淑,可配大唐親王。
李顯微微一愣神兒,道:這也行
論彌撒反問道:怎麽不行大唐公主可嫁吐蕃讚普,吐蕃公主當然也可嫁大唐親王。
其實這裏麵,還是有小小的區別的。
莫覺得大唐兩漢和親是屈辱,一般來講,兩國和親,嫁出公主這方麵,地位要稍高一些。
如大唐經常把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周邊藩國之主,借以羈縻,能說大唐怕了他們嗎吐蕃也經常把自己的公主嫁給泥婆羅小勃律吐穀渾等屬國的國主,借機控製其國的朝政。
當然了,這也不是絕對,要根據各種實際情況來看,娶他國公主也談不什麽屈辱。
在大唐的思維定勢裏,一直是本國公主出嫁,從未想到往國內娶公主。現在李顯這麽一琢磨,娶個吐蕃公主來,也不是不行。
他問道:那為何不是讓你們吐蕃公主嫁給朕,而是嫁給大唐親王
論彌撒苦笑道:我吐蕃隻有這麽一個公主尚未出嫁,卻是與陛下的輩份不合。
其實這種和親的事兒,根本不在乎輩份的。但他之前拿了輩份說事兒,現在不可能不考慮這個問題。
頓了頓,論彌撒補充道:我吐蕃願意與大唐修好,卻不是怕了大唐。陛下選的親王必須足夠尊貴,最好是您的親生之子。
這樣啊
論彌撒的要求倒是不過分,但是,李顯可是真為難了。無它,自己現在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李重福,一個是李重茂。
該讓哪個娶吐蕃的公主呢
吐蕃公主嫁過來,因為是異族女子,勢必不能為正妻。但與此同時,人家吐蕃也不是小國,不能慢待了吐蕃公主。
所以,無論是誰娶了吐蕃公主,意味著此人成為了事實的大唐太子。
這可如何表示
他為難道:茲事體大,且容朕細思之。
陛下太平公主高聲道:臣妹以為,譙王李重福和那吐蕃公主甚是相配,不如讓他娶了吐蕃公主。
李顯擺了擺手,道:朕自有主張,太平勿複多言。
太平公主道:陛下當然可以決定誰娶吐蕃公主。不過紀處訥的案子,到底該如何處置呢是不是要查個水落石出
你
李顯瞬間秒懂了,這是太平公主在和自己提條件呢。
要麽自己做出妥協,立李重福為太子,要麽太平公主深挖這個案子,把韋後牽扯進去。人家作為苦主,有這個權力。
換言之,在遭到自己和韋後步步緊逼之後,太平公主實在受夠了,決定反戈一擊。
這個麽
韋後明白自己的確是冤枉的,但李顯不知道啊,當時有些猶豫。
李旦馬加了一把力,也雙膝跪倒,道:臣弟以為,譙王李重福人品貴重,可娶吐蕃公主。
臣附議呼啦啦,太平公主和相王一係的官員跪了一地。
韋後大怒道:胡說八道,李重福有謀害懿德太子太子之嫌,怎可娶吐蕃公主
然而,沒人理他。
人們繼續齊聲道:臣等以為,譙王李重福可娶吐蕃公主
其他大部分臣子,則站也不是,跪也不是。
但凡有點眼光的都明白,如今朝堂的大部分歪風邪氣,包括今日之事,都是因為韋後想當女皇帝引起的。如果能立李重福為太子,能早早刹住這股歪風邪氣。按道理說,自己應該支持相王和太平公主。
但是,與此同時,韋後現在是個小皇帝,自己今天敢勸諫,來日恐怕要遭她的報複。另外,此舉也難免幫著太平公主和相王,對付當今天子之嫌。
至於少部分韋後的鐵杆,則不敢做這個出頭鳥。誰屁股都有屎,現在站出來,紀處訥的案子牽扯到自己可怎麽辦
唰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齊齊投向了崔耕。倒要看看,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到底要站哪邊。
353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