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三國會姚州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李隆基迫不及待地問道:到底什麽法子
臨淄王發沒發現,唐隆政變後,您屢屢處於下風,在於陛下和崔耕聯合起來。小說
你先前都說了八百遍了,這不是廢話嗎王琚不耐煩地插嘴。
鄭愔搖頭道:並非廢話。眾位請想,現在太子勢弱,陛下和崔耕勢必貌合神離。但若是太子要擴展勢力,他們又勢必再次聯合絞殺。所以,太子要重握大權,千難萬難。
李隆基似乎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了點什麽,沉聲道:說下去。
鄭愔道:假如少了一方掣肘呢如說崔耕出外
那不是放虎歸山了麽
非也,非也。鄭愔搖頭道:隻要韋後在咱們手裏握著,崔耕即便回了魏州,也不敢興兵作亂,談不什麽放虎歸山。更何況,咱們又何必放崔耕回魏州
李隆基沉吟道:如果崔耕不回魏州的話,那倒不是不行但是,不讓他回魏州,該讓他去哪呢
劍南道
為什麽是劍南道
鄭愔道:當初,高祖皇帝曾經有意傳位為太宗,曾經對太宗皇帝言到,以他為太子,以建成為蜀王。並且告訴太宗皇帝,建成若是安穩,讓他一世富貴。若是不安穩,也難為大患。不知這個典故,臨淄王聽說過沒有
當然聽說過。蜀地乃困龍之局,出入之路異常艱難。隻要外麵把路一封,任你多高的才能,也隻能坐困蜀了。
正是如此,太子盡可以把崔耕派往劍南道。這樣的話,他既不能給陛下幫忙,又對魏州施加不了什麽影響,堪稱一舉兩得。
可是李隆基還是有些猶豫,道:咱們打算的倒是挺好,父皇能同意此事崔耕又願意去劍南道嗎
殿下放心,如今陛下安全了,崔耕入劍南道對他百利而無一害,絕不會反對。至於崔耕自己麽
說著話,鄭愔從袖兜拿出了一份公,道:那崔耕人稱崔青天,素來以天下為己任,這次他不去也不行了呢。
李隆基接過公來看了一遍,越看越是高興,最終猛地一拍大腿,道:這份公來得及時,真是天助我也
那份公到底寫的是什麽
其實不是什麽好事兒,乃是劍南道姚州土蠻發動叛亂,勾結吐蕃,將姚州大都督李知古點了天燈了。
現在,姚州雟州以及其下轄的幾十個羈縻州,都已經盡落入了蠻族之手。
這還不算什麽,關鍵是,此地占據了交通要道,姚州以南的昆州黎州盤州等地,已經和朝廷斷絕了消息,也不知那些州府的官民百姓是死是活。
在一般人看來,那發動大軍平亂不行了
其實沒那麽簡單,此地處於崇山峻嶺之間,再加是瘴疫之地,天然不利於大軍行動。
再說了,朝廷也沒什麽大軍可以出動。
這地方,實際是是後世四川和雲南的交界地帶,巂州屬四川,姚州屬雲南。蜀地和原之間道路難行,蜀地到這裏的道路,得加個更字兒。從後勤的角度來看,朝廷根本派不出多少多少大軍平亂。
相對而言,吐蕃到此地的路況倒是好了不少。大唐能增兵,吐蕃也可以增兵,打起來沒個頭了。現在大唐內部隻是勉強保持著和平,哪打得起這種仗
還有最關鍵的,此地南邊也不安穩,那裏是六詔之地。
想當初,吐蕃讚普赤都鬆讚率十萬大軍入侵六詔之地,在大獲全勝之機暴病而亡,吐蕃被迫撤軍。
經此一役,六詔損失慘重。但相對而言,蒙舍詔受的損失最小,殘存的實力遠遠超過了其他五詔。
因為蒙舍詔在六詔最南,又名南詔。
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南詔幾乎都要一統六詔。
姚州和雟州對於大唐來說,那是偏遠得不能再偏遠的地方了。但對於南詔來說,卻是異常富庶之地,早有染指之心。
現在的情況是,姚州雟州本為大唐之地,吐蕃和南詔都有染指之心,吐蕃已經有了行動,南詔有沒有實際行動朝廷還不知道。
與此同時,大唐想聯南詔對付吐蕃,吐蕃想聯南詔對抗大唐,局勢異常複雜,急需一位夠份量的朝廷大員去處置姚州亂局。
崔耕曾經任劍南道查訪使,在劍南道舊部頗多,德才兼備,簡直是處置此事的最佳人選。
對於崔耕本身來講,這也不是一件壞事。
即便不談那些憂國憂民的情結,到蜀地去大展手腳,總在長安被軟禁強得多不是
所以,鄭愔這個主意,沒人能夠拒絕。
三日後,朝廷正式討論姚州雟州的問題,李隆基順勢提出,要崔耕出任劍南道安撫使,以嶺南道之力處置姚雟二州蠻族叛亂,以及應付吐蕃和南詔可能的進攻。
崔耕想了想也允了,不過,他提出了一點要求。自己這次出鎮劍南道,不必掛一個宰相的虛銜兒了。至於自己的宰相之位,可由崔湜來接任。
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時,崔湜還是宰相。政變成功後,李隆基以崔湜貪汙受賄為名,打發他去做華州刺史了。
崔耕此舉,算是用自己出外,換取崔湜為相。李旦想了想,崔湜是太平公主的姘頭,自己還要靠太平公主平衡李隆基,也允了。
不過李旦趁機提出,既然崔湜這個大貪官可以原諒,那蕭至忠是否可以原諒呢
蕭至忠以前依附韋後是不假,但是,總體來講,他還算是清官一名。崔耕沒什麽意見,表示同意。
眼瞅著李旦和崔耕三言兩語,敲定了蕭誌忠為相,李隆基簡直鬱悶的想吐血。
無它,蕭至忠的兒子在唐隆政變為亂軍所殺。他不對自己恨之入骨,除非太陽從西方出來
父皇隨口一句,又在宰相班子裏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對頭。現在的宰相班子成員是:姚崇宋璟劉幽求李成器唐休璟崔湜蕭誌忠,自己在裏麵的力量幾乎可以不計了。
他高聲道:若崔湜蕭至忠都可以為相,我以為,另外一人更應該為相
誰
353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