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心生平蠻策

字數:3774   加入書籤

A+A-


    崔耕問道:“怎麽?你那府庫裏的四十萬貫財物,難道不是靠和蠻人做買賣得來的?”

    牛仙客苦笑道:“崔相何必明知故問?那幫蠻人窮得叮當響,我就是和他們做買賣,又能賺幾個錢?”

    崔耕這才想到,從唐至宋,差著幾百年呢。差了這幾百年的時間,戎州的開發程度,當然大不相同。

    他奇怪道:“那你這些財物,總不是種田得來的?整個戎州才有多少漢人?”

    “種田更是賺不到什麽錢。”牛仙客一咬牙一狠心,道:“明說了吧,下官賺的這些錢,是靠和吐蕃人做買賣而來。”

    “原來如此。”崔耕緩緩點了點頭。

    在崔耕眼裏,國際貿易當然能大賺特賺了,沒啥奇怪的,也沒啥值得震驚的。

    但是,在牛仙客的眼裏,崔耕的這種表現,卻是早已猜到事情真相的明證!

    他說道:“下官多句嘴,要是旁人說起和吐蕃做買賣的事兒來,您得裝得震驚一些。就是下官若非崔相問起,我也是抵死不認的。”

    崔耕這才想起來,兩國貿易牽扯到許多政治因素,不是牛仙客一個小小的偏州刺史所能決斷的。

    若是上綱上線兒地話,牛仙客私自和吐蕃做買賣,就是給他扣一個意圖謀反的大帽子,都不是不可能。

    他想了一下,道:“你跟本王說實話,你和吐蕃都互市什麽東西?若事關鐵器和糧食”

    話說到這兒,崔耕忽然閉嘴。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帶去了大量鐵匠,現在吐蕃的鐵器製作水平不在大唐之下。

    就算牛仙客想賣鐵器,人家吐蕃也會不買啊。

    至於糧食,以這年頭的交通狀況,妥妥的虧本。事實上,別說糧食了,就是銅錢運來運去的,都會虧本。要不然,為何到了宋朝,蜀地用鐵錢,外麵卻是用銅錢呢。無它,交通困難,把外地的銅錢運到蜀地來不劃算。

    所以,牛仙客和吐蕃交易的,必然是價值高、重量輕的貨品。

    到底是什麽呢?

    牛仙客道:“冀王不必擔心,下官和吐蕃人貿易的,並非鐵器和糧食,而是茶葉。”

    “茶葉?”

    崔耕先是一愣,然後,好懸沒扇自己幾個嘴巴。

    蠢!

    我實在太蠢了!

    我怎麽就忘了,所謂的州、姚州乃至戎州等地,就是後世“茶馬古道”的起點,也就是“西南絲綢之路”的起點!

    從這裏西可至吐蕃,與吐蕃人貿易南可至南詔,與南詔人貿易。再往前走,甚至可與天竺人貿易。

    這幾個州府,簡直是躺在一座金山上啊!

    原來我還一直為如何平定這二州之亂憂心不已。

    按照曆史記載,大唐對這兩州的統治,一直都不怎麽穩固,後來甚至為南詔國所占。

    宋太祖趙匡胤“玉斧劃河”,這裏更是為大理國所有。

    直到忽必烈先滅大理再滅大宋,這二州之地,才重新屬於中國。以大唐年間的條件來看,幾乎無解。

    但仔細想想,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兒啊!

    蠻人之所以很難收服,所謂崇山峻嶺瘴疫眾多,隻是一方麵的因素而已。

    最主要的是,唐人對這裏的蠻人,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同化方式。

    漢人乃是農耕民族,你教這些蠻人種田,很好很有道理。但是,地呢?這裏山川多而平原少,人家蠻人就是想種田也沒辦法。

    但是,山上種不了田,完全可以種經濟價值高的茶葉嘛。隻要把蠻人納入大唐的經濟係統來,同化是早晚的事兒。

    另外,這裏遲遲難以收服的原因還在於,朝廷看不到什麽經濟利益,舍不得大規模的投入。

    但是,一旦此地的稅收大增,朝廷又豈止會扣扣索索地,一年隻給姚州增兵五百人?

    有了兵力和錢糧的大量投入,別說這二州了,就是龍潭虎穴又何愁不穩?

    元朝以後,這二州再未脫離中國版圖,與西南絲綢之路的興盛當不無關係。

    崔耕越想越是高興,嘴角甚至泛起得意的微笑。

    牛仙客卻再次會錯意了,繼續道:“冀王曾經出使吐蕃,想必對吐蕃人喜茶有所了解。他們多食牛羊肉,以及糌粑等油燥之物,必須喝茶才可消解。所以,咱們大唐的茶葉,在吐蕃不僅非常好賣,而且價格甚高哩。”

    崔耕當然知道,吐蕃人喜茶,主要是為了幫助消化。另外,茶葉可以補償高原食物所缺少的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對健康大有益處。吐蕃人雖不明原理,但喝茶對身體帶來的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所以,茶經一經出現在吐蕃,便迅速風靡起來。

    他緩緩搖頭道:“牛刺史還是要多讀些書,吐蕃人喜茶不假,但不至於不喝茶就無法消解。其實,這茶葉出現在吐蕃也才不過二三十年的時光。據傳其讚普杜鬆芒布在位時,得了一場重病,百般醫治無效。正在這時,有一隻小鳥銜來一根帶著葉子的樹枝。杜鬆芒布將葉子含在口中咀嚼了幾下,大覺神清氣爽。於是乎,他就下令群臣一定要找到這種葉子。後來吐蕃人才知道,這種葉子,叫做茶葉。”

    牛仙客老臉一紅,道:“冀王真是淵博,下官不多,讓冀王見笑了。”

    “無非是一些野史而已。牛刺史雖然不多,但治民有術,倒也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呃,對了”崔耕輕咳一聲,道:“牛刺史派去和吐蕃人做買賣的人,到底是漢人,還是蠻人?”

    “當然是漢人。那些蠻人蠢笨無比,讓他們做買賣,恐怕得被吐蕃人坑的褲子都不剩哩。”

    崔耕倒不覺得蠻人的智力有多低,但他們沒受過什麽教育,不適合做生意卻是肯定的。

    這樣的話,指望他們自己走茶馬道做買賣,是不可能的了。

    崔耕道:“那牛刺史以為,讓這些蠻人種植茶樹,采摘茶葉,最後再把茶葉賣給官府如何?蠻人有了生計,就可以編戶齊民乃至納稅,戎州徹底安穩。”

    出乎他的預料之外,牛仙客連連搖頭,道:“冀王,您沒開玩笑吧?此計絕不可行!”

    “為什麽?難道蠻人連這麽點兒活都幹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