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偏向虎山行

字數:4420   加入書籤

A+A-


    郭子儀和張守珪眼前一亮,齊聲道:到底什麽法子

    崔耕道:待吐蕃人把工事造好,深溝高壘,莫說十萬人了,是五萬人,咱們唐軍也不好攻破。 vw但是現在,吐蕃人立足未穩,給了咱們可乘之機。

    郭子儀道:你是說,派人喬裝打扮,給咱們的人送信,讓他們趁著吐蕃人立足未穩之際,發動猛攻但是吐蕃人現在占了長春穀,派人送信幾乎完全不可能

    非也,非也。崔耕搖頭道:趁著吐蕃人立足未穩之機,發動猛攻,這個思路是對的。但是,發動猛攻的並非別人,而是咱們。

    咱咱們饒是以郭子儀和張守珪的勇猛,聽了這個計劃,都倒抽了一口涼氣。

    崔耕眼睛一眯縫,不屑道:怎麽二位怕了

    郭子儀年紀輕,還受不得激,漲紅了臉道:怕某自從從軍以來,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談什麽怕字隻是隻是

    張守珪接話道:依崔兄的意思,咱們不僅要偷吐蕃人的大營,而且要戰而勝之。換言之你這是要六百破十萬啊那吐蕃人又不是泥兒捏的,這個法子也太異想天開了吧

    崔耕輕輕一拍幾案,道:二位都是用兵的行家,多餘的話我也不說了。現在某問你們兩個問題:其一,此計有沒有成功的可能

    張守珪道:當然有可能了。莫說咱們主動偷營,是不偷營,莫名妙地炸營之事也是有的。軍嚴禁夜間喧嘩,違者立斬,是這個道理。

    崔耕繼續道:第二個問題,除了此計之外,咱們可有其他辦法

    某現在卻想不出來。

    還是的啊,現在的情況,咱們除了這最後一搏外,別無他路。二位還有什麽猶豫的

    雖然崔耕郭子儀和張守珪相識的日子不長,雖然三人崔耕的官階最低,但經過之前的幾件事兒,三人已經隱隱以崔耕為首了。不光是崔耕救了他們的命,關鍵是崔耕總在恰當的時機,找到最佳的應對眼前危局的手段,事實證明,崔耕總是正確的。

    現在崔耕正兒八經的把這條計策提出來,並且說出了一番道理之後,由不得郭子儀和張守珪不認真考慮了。

    最終,郭子儀輕歎一聲,道:實在不行,也隻能如此了。

    張守珪則眉毛一挑,沉吟道:崔兄的意思是死馬但活馬醫

    崔耕依舊搖頭道:非是死馬當活馬醫,而是某有八成以的把握,此計能夠成功。

    啥八八成

    怎麽二位不信。崔耕微微一笑,道:那咱們拭目以待吧。

    崔耕這話可沒吹牛。

    六百破十萬,雖然聽著那麽不靠譜。但是,這事兒在曆史記載還真發生過,而且是在大唐和吐蕃的這場大戰。

    當時,軍情緊急,王晙以朔方軍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帶著兩千精騎來援薛訥,正好趕吐蕃大將盆達延,帶著十萬吐蕃軍,吞兵於大來穀口,準備對唐軍發動偷襲。

    唐軍的斥候提前發現了他們,於是乎,王晙從手下的兩千人,精挑細選了七百人,換吐蕃人的衣裳,將計計,對吐蕃人發動了夜襲。

    吐蕃人受到攻擊之後,不知唐軍來了多少人,驚慌失措,自相殘殺,死了一萬多人,全軍大潰。

    然而,你以為這完了嗎沒有。王晙手下的兵馬不多,非常容易隱藏行跡,完事兒之後,逃之夭夭了。

    吐蕃人整頓好兵馬,意欲找回場子,找不著王晙,隻能去找薛訥的麻煩。

    結果,王晙率這兩千人隱在吐蕃大軍之後。當天夜裏,故技重施,又是七百人偷營,吐蕃軍再次大潰。

    這回吐蕃人可沒重整旗鼓的機會了,薛訥派大軍趁機掩殺,吐蕃慘敗而歸。

    完全可以說,此戰雖是薛訥的一雪前恥之戰。但有一半的功勞,得記在王晙的身。

    現在崔耕這邊雖然隻有六百人,曆史少了一百,但考慮到郭子儀和張守珪這兩位名將的存在,這點差距也不算什麽了。

    更關鍵的是,現在吐蕃的大軍剛到,曆史大來穀口的吐蕃軍還要立足未穩。

    當然了,細節決定成敗,人家王晙能做到的事兒,崔耕等人未必一定能做到。

    稍後,崔耕和張守珪郭子儀仔細商量了這場冒險行動的細節。

    張守珪之所以能把殷利德背唐的前因後果搞的如此清楚,是因為這夥俘虜有個叫鬱理敢的吐蕃大人物。他是盆達延的親侄子,甚受盆達延的信重。這次是奉了盆達延的命令,緊急押運了一批糧草,供應大軍。

    崔耕把鬱理敢找來,稍微一威脅,這廝表示願意棄暗投明,配合唐軍的行動。

    崔耕當然不會完全信任他,命楊玄琰手持一把匕首,與之形影不離,但凡此人有一點小動作,結果了他。

    然後,命六百唐軍盡皆換那些吐蕃俘虜的服飾,往長春穀的方向而來。至於那些糧草輜重,當然全留在梁家莊了。

    一路之,他們當然遇到了很多吐蕃人的盤查,對此鬱理敢的解釋是,自己的隊伍遇到了唐軍大隊人馬的圍追堵截,隻得舍了輜重,趕緊回來報信。

    這下可了不得了。

    在崔耕等人看來,是大唐出了奸細,吐蕃人趁虛而入,大唐的江山社稷馬有傾覆之憂。

    但對於吐蕃人來講,隻知道殷利德投降,自己占了長春穀,並且掐斷了大唐的糧道。那麽,殷利德是真降還是假降會不是會如同三國時期的老黃忠一樣,故意詐降

    還有,今日之事也進行得太順利了,大唐人才濟濟,難道一點都沒發現殷利德的異狀

    若唐人是將計計,在長春穀的另一側早埋伏了大軍,現在己方立足未穩,唐軍前後夾擊,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現在,鬱理敢發現了唐人的大隊人馬,似乎證明了這種猜測奶奶的,該不會是唐軍已經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兒,要來個甕捉鱉吧

    若是在唐軍,即便有人散布類似的謠言,也沒什麽大不了的。軍規森嚴,不利於大軍士氣的流言注定傳不了多遠,會被基層軍官掐滅。但吐蕃人禮儀粗疏可不講究那個,一時間,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吐蕃大營,一陣恐慌的情緒,迅速蔓延開來。

    黑夜,無數吐蕃人竊竊私語,驚恐地看向未知大遠方,似乎隨時會有唐軍衝出來,將他們殺死,割下他們的腦袋,作為自己戰功的證明。

    長春穀兩側俱皆崇山峻嶺,糧車無法逾越。間的大片空地,駐紮了吐蕃人這次斷糧大軍的主力八萬人。唐軍必須將這八萬大軍車隊擊潰,才能打通糧道。

    崔耕一行走得並不快,直到四更天,才到了長春穀外。此時整個吐蕃大軍,早已得到了唐軍出現的消息,人人自危。

    是現在

    崔耕和郭子儀張守珪對視一眼,準備發出信號,全軍左臂綁好白布,對吐蕃人發動猛攻。

    是死是活,是成功還是成仁,都在此一舉了。

    可正在這時

    吱扭扭,營門開了,大隊的吐蕃騎兵湧了出來。數十燈籠火把燃起,將現場照的亮如白晝。為首一人看年紀在五十歲下,身形粗壯,麵如重棗,不怒自威。

    鬱理敢麵色微變,驚呼道:叔叔你怎麽來了

    不好

    崔耕頓時心一凜,暗暗尋思道:這位該不會是吐蕃軍的主將盆達延吧他要見鬱理敢,直接命其覲見不得了為何還要帶兵出營相迎難道說我們暴露身份了

    353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