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山窮水已盡
字數:2193 加入書籤
崔耕此言,還真是發自肺腑。
在曆史記載中,悉諾邏恭祿的軍事才能不在論欽陵之下,數次打敗唐軍,攻克瓜州殺死刺史田元獻,河西、隴右震動。
李隆基派蕭嵩為安西大都護,抵擋悉諾邏恭祿的進攻。蕭嵩深知悉諾邏恭祿不能力敵,使用反間計,離間悉諾邏恭祿和尺帶珠丹之間的關係。尺帶珠丹斬了悉諾邏恭祿後,在安史之亂前,吐蕃再也不能與唐軍爭鋒。
就是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日頹,吐蕃也幾乎同步地衰落下去,沒占到多少便宜。甚至有時候,被衰落之極的大唐壓著打。
說悉諾邏恭祿是吐蕃最後一個名將毫不過分。
也隻有此等人物,才能命七萬軍士去死,而沒有引起大規模的嘩變,一般人可辦不到。
這方麵,大唐這邊有沒有能跟悉諾邏恭祿比的人呢?也是有的,此人就是崔耕收下麾下的哥舒翰。
為了打下吐蕃人的鐵刃城,哥舒翰命部下發動強功。限期不克,無論多高的官職都要斬首。
此役唐軍戰死四萬人,而吐蕃守軍呢?死了兩百,四百被俘。沒錯,這鐵刃城裏隻有六百吐蕃守軍。和今日之戰比起來,慘烈程度乃至不對等的交換比,真是差相仿佛,以至於高適寫詩歎道:泉噴諸戎血,風驅死虜魂。頭飛攢萬戟,麵縛聚轅門。鬼哭黃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與岩險,鐵騎皆雲屯……
“嶺南王,事已至此,咱們到底……該怎麽辦呢?”正在崔耕胡思亂想之際,章仇兼瓊的聲音把他驚醒。
“這個麽……再堅持兩天吧。反正一時半會兒的,咱們的水也用不完。至於越過去的三千人,他們也沒水啊,應該隻是占據要地,防備本王逃跑而已,不會進攻。”
這話有理。
最初唐軍修建安戎城時,當然是怎麽對自己有利怎麽來。
但是,吐蕃好不容易趁著大唐內鬥之際,奪了此城之後,就做了很多改動,改為有利於吐蕃防守。
所以,不但安戎城內沒水,安戎城以西百裏之內,根本就沒有任何水源。這些吐蕃人好不容易過來之後,就得先去百裏以外取水,不把飲水的問題解決了,沒那功夫攻城。
相應地,就算大唐的援軍來了,首先要解決的也是飲用水的問題。所以,章仇兼瓊一直以為,就算來個幾千援軍,恐怕對守城沒什麽幫助人少了不管用,人多了怎麽運水呢?吐蕃二十五萬大軍進攻,此城終究是守不住的。
事實上,安戎城丟失之後,唐軍為了奪回此城,數次派出大軍攻打,都徒勞無功。一是此城太過險要,二十因為飲水之事,牽製了大部分得精力。
甚至有一次,唐軍發了狠,動用十萬人,在安戎城附近建了兩個小城,儲備食水。結果,時間拖延地太久,吐蕃的援軍趕到,險些全軍覆沒。
章仇兼瓊想想也是,沒有對崔耕的計劃進行反對。就這樣,崔耕又堅持了兩日,吐蕃人又攻城損失了一萬多人。城中的大唐將士,如今已經不足千名,食用水也已然耗盡。
章仇兼瓊現在幾乎都放棄治療了,最後努力道:“指望吐蕃人被殺得膽寒,已經不可能。王上還是趕緊帶著兄弟們突圍吧,現在還有一線生機。再晚一步,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崔耕眉毛一挑,道:“怎麽?你以為本王真沒法子破敵?”
“這個……”章仇兼瓊沒有搭茬,但那意思,已經昭然若揭。
崔耕繼續道:“算算日子,咱們的援軍應該到了吧。多了不敢說,五千人總是有的。”
“您……您這不是……”章仇兼瓊強忍著,把“強詞奪理嗎”這幾個字兒咽下去,道:“就算援軍到了,還有那三千吐蕃軍把守險要之處呢。再說了,退一萬步,他們真的增援上來,水呢?咱們的水從哪來?還不是得撤軍?王上,聽卑職一句話,咱們這次準備不足,還是莫逞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