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1章 梟雄頓莫賀

字數:4493   加入書籤

A+A-


    當初崔耕和法進等人從扶桑回國,也不是將人員全部退回的,還留了部分眼線在那裏。

    這封信就是那部分留守人員寫的,詳細介紹了扶桑現在的情況。

    其一,長屋王餘孽作亂,火燒平城京,扶桑天皇被迫遷都。

    其二,扶桑天皇為取得佛祖保佑,加快修建大佛的速度。為了修建大佛,扶桑朝廷不斷加稅,百姓苦不堪言。現在的扶桑,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這兩個消息當然都是好事兒,但是……這好事兒也太好了。

    本來按照崔耕的計劃,是馬上調兵遣將,與扶桑朝廷的軍隊大戰一場的。

    但現在看來,完全不必著急。

    沒想到聖武天皇吃了這麽一個大虧之後,不是加強全**備,而是在迷信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勞民傷財,逼得扶桑百姓不斷反抗。

    長此以往,扶桑國內各階層的矛盾越來越大,甚至會很可能會引發曆史記載中的“橘奈良麻呂之亂”。

    既然如此,崔耕又何必著急把火地領軍出征呢?等再拖個一兩年,等扶桑的國力進一步削弱不好嗎?

    現在出征扶桑,反而有促成扶桑各階層消弭矛盾,一致對外的可能。

    但現在問題來了,崔耕之前已經答應了李晟,借十萬精銳給大唐朝廷,一戰滅回紇,隻是這時間得在自己征伐扶桑之後。

    那現在不用征伐扶桑了,是否要實現諾言呢?崔耕當然不願意。

    怕什麽來什麽。

    正在這時,簾櫳一挑,楊思勖走進了書房,道:“那李晟又來了,不知您見是不見?”

    李晟是真有韌性,盡管崔耕明確表示,自己在征服扶桑之前,不可能借給朝廷兵馬。但他在灰心氣餒幾天後,就重整旗鼓,每日來越王府報道,勸越王回心轉意了。

    當然,這次他受了教訓,不敢再拿崔耕的諾言說事兒了。隻是表示,如今正是消滅回紇的大好機會,越王不肯出兵的話,朝廷也不敢全心全意的對付回紇,很可能功虧一簣。還請越王看在大唐百姓的份兒上,務必答應這個要求。

    至於崔耕推說,自己出兵扶桑,照樣給朝廷造不成威脅?

    李晟也有說詞:越王的大軍出海之後,誰知道主力在哪兒?不放在眼皮底下,朝廷依舊不能放心。

    就這樣,李晟盡管沒什麽新穎的角度,但每日都要覲見崔耕,把這番陳詞濫調說上一遍,盼著崔耕能回心轉意。 木係少女的八十年代生活

    要是一般人,崔耕早就避而不見了。不過,李晟畢竟是曆史記載中的名將,崔耕盡管對他有些看法,還是想到人才難得,不願意與其撕破臉,隻是一直不肯答應他的要求而已。

    往日李晟前來拜見,崔耕沒什麽壓力,婉言拒絕。

    但是今天,三個月之期就要到了,崔耕若不起兵征扶桑,又該如何麵對李晟呢?

    他想了一下,還是決定見招拆招,道:“把他領進來吧。”

    “是。”

    功夫不大,在楊思勖的引領下,李晟走了進來。

    “參見越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將軍免禮,賜坐。”

    “謝越王。”

    楊思勖搬來一個矮凳,讓李晟坐下。

    崔耕輕咳一聲,道:“‘李將軍這次來見本王,可是又要講那些大道理麽?你自己不嫌麻煩,本王的耳朵裏卻都要起繭子哩。”

    楊思勖也插話道:“老奴也都聽了幾十遍了。誒,我說李將軍,您能不能換點新鮮的啊?也就是越王脾氣好,換成別人……就比如當今的李隆基吧,恐怕早就不見你了。”

    頓了頓,又道:“咱再說得誅心一點兒,若是越王對李隆基提類似的要求,他能答應嗎?你莫見越王是至誠君子,就可著勁兒的欺負啊!”

    出乎二人的預料之外,李晟歎了口氣,道:“不,二位誤會了。實不相瞞,末將這次來見越王,並不是想說之前的話,而是來向越王辭行的。”

    “啥?辭行?”

    “正是如此。三月之期就要到了,越王這不是馬上就要領兵攻伐扶桑了麽?末將現在還不離開更待何時?”

    “那你回去之後怎麽辦?”崔耕關切地問道。

    李晟道:“末將有辱使命,回去就向王相請罪。至於回紇之事麽……此乃軍國大事,末將插不進嘴去。但若朝廷依舊執行原來的計劃,末將定當請戰,哪怕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無怨無悔。”

    他的語氣極其平淡,好像在說別人的事兒一般,不見半點慷慨激昂之色。

    但崔耕卻明白,李晟的確就是這麽想的。此人在曆史上有“小汾陽”之稱,忠君愛國、為天下蒼生著想之心絕不在郭子儀之下。

    若是之前,他有征伐扶桑的幌子頂著,還覺得沒什麽。但是現在,既然短時間內不想征扶桑了,他心裏麵還真有些過意不去。 滅天問道

    有那麽一瞬間,崔耕幾乎都要脫口而出,自己願意出兵十萬為質了。

    不過話到嘴邊,崔耕又咽了回去。

    他字斟句酌地道:“李將軍莫著急走。這麽說吧,如果一定要本王出兵,也不是完全不行。不過麽,在此之前,我起碼得先知道,和王相勾結的那個回紇貴人到底是誰吧?”

    “啊?您回心轉意了?”李晟大喜過望,驚呼出聲。

    “呃……那也不一定,本王還得多加斟酌,看看咱們到底有多少勝算。”

    世事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原本李晟自認為能夠算計得了崔耕,對崔耕詢問誰是回紇內應的事兒推說不知。

    現在崔耕明顯脫出了他的算計,他又覺得,告訴崔耕這事兒也沒什麽了。

    李晟道:“其實末將還真知道那位回紇貴人是誰。他就是現如今的回紇的丞相,藥羅葛頓莫賀。他既是回紇丞相,又是回紇王族,對回紇的進軍路線了如指掌。”

    藥羅葛頓莫賀?

    崔耕聽說過這個名字,藥羅葛是他的姓氏,頓莫賀是他的名字。

    在曆史記載中,安史之亂後,回紇牟羽可汗看到中原紛亂,準備舉兵入侵唐朝。

    宰相頓莫賀勸說道:“唐朝是大國,沒有對不起我們的地方。前次我軍進入太原,取牛馬數萬,回國不久,就消耗略盡。今天舉國出兵遠征,如若不勝,怎麽回歸?”

    牟羽可汗不聽,頓莫賀就起兵殺了他,自立為汗。

    當然了,一言不合就弑主自立,這頓莫賀肯定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他殺牟羽可汗也未必完全是為了大唐。

    不過,這件事兒起碼說明,頓莫賀在回紇中屬於親唐一派的。

    那麽,他會不會出於某種原因,將回紇賣給大唐呢?

    崔耕又問道:“不知那頓莫賀又是受了王相什麽大恩,才決定為了王相,出賣自己的母國呢?”

    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從功利的角度來講,回紇宰相已經是回紇最高的官位了,大唐朝廷能給他多大的好處,讓他願意放棄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呢?

    “此事就說來話長了……”

    李晟不敢再在崔耕麵前耍心眼兒,將事情的經過娓娓道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