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瓦匠,石匠,農民

字數:5353   加入書籤

A+A-


    三教合一是國的特有名詞,是指儒教釋教道教三個教派的融合,其有儒家立場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場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場的三教融合三種類型。 vw對於此種現象,學者多以三教合一統而論之。然而,從三教並立到三教合一,則有一個過程。元明間三教合一一詞的出現可以說是三教間關係已經具有內質的演變。

    三教合一第一次出現是在五代十國的梁武帝時期,在三國以前是沒有三教合一這個名詞的。之所以在梁武帝時期出現三教合一的情況出現,原因有兩個:

    1 兩漢時期道家的興起和普遍的群眾基礎,道家學說雖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但是道教真正的確立是兩漢時期,早期統治階級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為主導,隨著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劉徹采納,並形成了霸王道雜之的統治手段,在統治階層形成了儒家替代道家思想事實。但是這樣的替代並未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可,通過幾次農民起義,例如黃巾起義讓道教得到相當的群眾基礎。兩漢時期佛教的進入,尤其是梁武帝的篤信佛教,讓三教達到三足鼎立的情況。

    2 梁武帝本人從小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早年他曾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對儒家和道家都有極深的研究,晚年開始信仰佛教,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在此基礎,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槃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皇帝的力量總是無窮的,梁武帝從大般涅槃經找到理論根據,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漢傳佛教,也是國佛教形成吃素的傳統。所以梁武帝提出了三教合一三教同源更是成了很多人的依據。

    有兩個事情說明一下,第一,全世界所有佛教徒,隻有國佛教的佛教徒吃素,這是國特色,所以,吃素與否,不是衡量一個佛教徒的標準,吃素完全是一個胡扯出來的東西,第二,有專家學者經過所謂的研究,認為國的老子西行,到了印度教會了釋迦牟尼,從而造成了佛教產生,老子再繼續西行,遇到了耶穌,從而成基督教。我無法評價這些專家學者,因為我不會和沒腦子的人計較。

    國化是包容的,從而形成了三教的不斷融合,著名的例子是曇鸞的故事。

    曇鸞,生於北魏孝帝承明元年476年,雁門今山西省代縣人。從小學習儒家學說,求學途積勞成疾,為了治療氣疾出門尋訪名醫,毅然長途跋涉赴南朝梁地求訪苦求道教名土陶弘景。陶弘景被其誠意所感動,傳其仙經。陶弘景傳給他服氣法。精神抖擻的曇鸞辭別陶弘景,北歸途經洛陽時,遇印度僧人菩提流支。曇駕向對方誇耀自己學得長生不老術,對方大喝一聲,訓戒說:佛教裏有觀無量壽經。於是曇鸞便拋棄服氣法,皈依淨土念佛,此奠定了淨土教的基礎。

    從曇鸞開始,國曆朝曆代都有大量的高僧,從儒家入,經過道家,最後成為高僧,直到到了元朝,王重陽和丘處機的出現,再次將三教合一拔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尤其是丘處機,被元朝皇帝稱為神仙。

    國自古用儒家求學,道家養身,佛家求法的人很多,但是兩千多年,從未有人得道。哪怕一些成了高僧,也毫無建樹。反倒是那些專於道家或者佛教的人,成卓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簡單:佛道不能同修。

    馬跑的快,大象力氣大,你希望馬和大象交配產生一個即能跑又有力氣的物種,這隻是可笑的一廂情願。

    還是那句話,道家治幻,佛教求真,這是一個硬幣兩兩麵,你隻能求一麵,如果要硬幣豎起來,那麽你什麽也看不到。

    隨著西方化的入侵,基督教在傳入,儒家逐漸被基督教取代,尤其是在百姓的心,更是如此。近些年國傳統化的沒落,很多人痛心疾首,其實大可不必,如果一個化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那麽它必然會受到追捧,當一個化不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別拋棄也是必然。

    當今社會開始鼓勵什麽弟子規,這是個多麽可笑的事情啊,第一,所謂的弟子規不過是清朝不入流,在鄉裏教書的秀才用了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意思寫了個順口溜,不要說清朝,是在建國以前,被所有學者不恥,認為是走夫的東西。在2000年以前,國大陸弟子規的普及率,幾乎為0,隻有台灣有部分人學習。第二弟子規的普及和一個傳和尚分不開,那是淨空法師,2004年,淨空的廬江化教育心在江西廬江湯池奠基,2006年開始對外招生,到2008年解散之間,總共耗資2億。這是個多麽龐大的事業我們不得而知,根據鳳凰當年的數據,這個企業在短短的兩年間獲取了70倍的收益。請注意,是70倍超過世界所有的生意,包括軍火和毒品。且不說賺錢是不是有罪,讓一個和尚講解儒家的東西,這和讓一個外國人給國人講唐詩宋詞有什麽區別

    扯遠了啊。對不起,覺得這一章被騙了,花錢冤枉的讀者,請聯係我,我退給您。

    基督教隨著西方化進入華夏,迅速取代了儒家的位置,為什麽呢因為效果,華化幾千年,孔子被稱為聖人,可還是人,而老子成仙了,佛陀成仙了,帝本來是神,如果你家人生病了,你要燒香,是拜神仙還是人呢

    人需要一個寄托,尤其是在無助的時候,希望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來幫助自己,所以,神永遠人靠譜,當你貧窮的時候,儒家告訴你安貧樂道,而基督教告訴你,這是主安排的,是對你的考驗,帝讓小鳥都有東西吃,花朵都有美麗的衣裳,你是神的兒女,他怎麽會忘記你呢參見馬太福音,你更能接受哪種呢當我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覺得基督教好牛逼啊。這一大碗心靈雞湯啊,讓人好舒服啊。

    世界認為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和教,但是在華夏修道界,主流三教是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為什麽沒有教因為基督教和教是同宗同源,都是起源於古猶太教,他們有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甚至有共同的耶穌,其求道法門大同小異。

    依然是同樣的情況,佛教和道家都有人悟道,因為教義的原因,基督教隻有基督和先知,而神力掌握在教廷,所以可以推斷有悟道著,但是不為人知,因為屬於教廷。但是三教都學而悟道的,古今也沒有一位。因為不同的理論構成不同的係統,基督教是唯一神論的,學了基督教,你又如何看到道家的漫天神,佛教的漫天佛呢

    這像用醫的診斷,西醫治病,如醫告訴病人,腎虛啊,西醫過來把腎割開,沒找到虛的地方,或者西醫診斷醫治療,西醫說病毒性感冒,醫不知道是病毒是風寒風熱,根本沒法開藥方。

    白靈槐在乾元閣呆了一千多年,從來沒有在哪本書裏記載一個修道之人可以佛道雙修,在一個人的神識世界裏同時出現軒轅皇帝和佛陀,自己正要問個明白的時候,這又冒出個要修教堂的耶和華,主啊,老天啊,如來啊,你們這是要聚到一起玩鬥地主啊。

    軒轅黃帝用鋤頭拄著下巴:這個老外昨天下午來的,來了啥也不說,是弄石頭,老臉一直繃著,像誰欠他錢一樣

    昨天下午那不是和死人在基督教堂打鬥的時候嗎

    乾元閣裏關於基督教的書籍不多,對基督教的修行法門沒有一個字的記載,難道修行基督教法門的人,神識世界裏會出現耶和華那麽魏猛後背的基督烙印,和這個有沒有關係呢

    魏猛,你信基督教嗎白靈槐看著往河邊蹭的魏猛道。

    信啊,怎麽不信啊我還指望著平安夜能和奚羽月共度晚餐呢魏猛一邊說,兩隻腳一邊往河邊移動。

    你給我滾回來,你要敢下河,我打你一百拐杖。白靈槐把拐杖拋到空,拐杖在空舞動地像個風車一樣,圍著魏猛轉悠,虎視眈眈地盯著魏猛的身體,魏猛無奈地往地一坐:白老太太,你這樣有意思嗎咱們不是都練完了功嗎你咋還說話不算數呢你該不會還想玩一次雙修吧魏猛說著往白靈槐的胸部掃去,剛才抱地勁,充分體會了一下白靈槐的有料,隻可惜隻能是在神識世界裏才能看到白靈槐這副熟女性感的模樣,在現實世界,要麽是個小蘿莉,要麽是韓老師,哪有現在這副模樣好啊。

    滾犢子,你給我老老實實地打坐不用白靈槐說,魏猛真不敢動,拐杖一直圍著他轉,在這地方他的黃巾力士的神力啊,飛天夜叉皮的神速啊,都沒有了功能,他很不明白,為啥自己的神識世界,白靈槐有法術而自己偏偏沒有呢

    白靈槐起身朝著軒轅黃帝和佛陀施禮道:二老,我有個問題想問二老,可能這個問題很幼稚,請二位能給我指點迷津。

    白靈槐想問一下,過去有沒有過軒轅黃帝和佛陀一起出現的情況發生,書沒有記載未必曆史沒有出現過,可不等白靈槐問出她想問的話,軒轅黃帝便道:小丫頭,我和這個和尚也是第一次見麵,過去他踢我走,我踢他走的事情時有發生,可這麽在一起相安無事,這還是第一次。當然了,加多個外國的瓦匠,更是破天荒第一遭啊。

    我不是瓦匠,我是帝耶和華背著一塊石頭從眾人身邊走過,他停下腳步,也沒有看眾人,扔下這麽一句話,徑直走過小河,走到茅草屋後麵,放下石頭,繼續去弄石頭。

    看見沒看見沒這幅德行。說他是瓦匠他還不願意了,我是個農民,他是個石匠,你是個瓦匠怎麽了都是勞動人民。

    對,勞動人民最光榮魏猛扯著脖子喊了句。

    小夥子說的對,勞動人民最光榮,不勞動吃啥,不勞動喝啥,吃穿都沒了,他還臭美啥。

    魏猛聽了哈哈大小,沒想到這個老頭還是個小品迷,趙本山的台詞張嘴來。

    軒轅皇帝,正常的人福田是九塊,是三清祖師也不過三十三塊福田,為什麽這裏的福田一望無際,無窮無盡呢白靈槐問道。

    我說了,這是玉皇大帝的福田,我知道,你想說玉皇爺也不應該三清祖師的福田多,可是你別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玉帝的福田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三界眾生的福田。

    我的也是啊,彌勒佛的須彌山最高,代表了六道眾生的佛緣。

    那為什麽魏猛運功你們才能種田鑿台階呢你們不是說這裏是玉帝的福田,彌勒佛的須彌山嗎魏猛修行,應該種他自己的福田啊,而且魏猛沒有修行佛教的法門,運功周天是道家法門,為什麽佛陀您也要鑿台階呢

    這個要問老天爺了。我們也不清楚。

    魏猛關係著三界眾生的福田和佛緣,多明顯耶和華背著石頭從眾人身邊走過,依然沒停下,依然沒看眾人一眼,徑直地走了。

    你看把他能的,啥都知道,啥事他都知道。瓦匠,你知不知道你為啥來這兒啊軒轅黃帝朝著耶和華的後背喊著,可是耶和華像沒聽見一眼,把石頭放在,繼續弄石頭。

    白靈槐看看耶和華,看看佛陀,又看了看軒轅黃帝,一個瓦匠,一個石匠,一個農民,這個組合倒是不錯。

    414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