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字數:4192   加入書籤

A+A-


    大楚王朝。

    連戰五日。

    前線節節敗退。

    邊境大軍,傷亡慘重,近六千萬之眾,統帥遭受鎮南軍大將軍楚江刺殺身亡。

    但最重要的是,一尊不知從何而來的上古巨獸,數萬丈真身,刀槍不入,強弓勁弩盡都無用,隻有邊境大軍結千萬之眾,蓄大勢合成,才能傷及這尊巨獸。

    可是大德聖朝鎮南軍,顯然配合著這一尊巨獸,牽製著大楚王朝的邊軍。

    這便是大楚王朝邊境防線潰敗,兵敗如山倒的真正原因。

    “上古時代,天荒十三神王之一,焱王。”

    “據說它已經隕落在了大劫之初,與洞庭龍君幾乎同時隕落,未有料到,它竟然是逃入下界,避過大劫,沉眠至今。”

    “它破界飛升,在東洲之內,倒也不足為奇,但是……為何它這等上古神王,會為大德聖朝效力?”

    “背後是大神通者授意?還是它獲悉了什麽秘辛?”

    “堂堂上古神王,竟然成為了大德聖朝的馬前卒。”

    楚帝看著前線戰報,神色凝重到了極點。

    實際上,他心中卻也知曉,此時此刻,最震撼的恐怕不是他,而是那些上古時代的仙神。

    焱王並未隕落在上古大劫之中,至今仍然未滅,足以讓那些上古的仙神感到震驚。

    而堂堂焱王,昔年何等桀驁,六萬年後,竟然為大德聖朝效力,甚至甘願為大德聖朝衝鋒陷陣,這是最讓上古仙神為之難以置信的一點。

    “前線潰敗,大德聖朝的鎮南軍,來勢洶洶,有勢如破竹之氣,直奔我京城而來。”學士府帝師來報,應道:“老臣請命? 往前線去? 助鄭大將軍穩住陣腳。”

    “帝師有何準備?”楚帝這般問道。

    “驕兵必敗。”帝師應道:“大德聖朝這些年間,蓬勃發展? 輕視我大楚王朝? 在五日之內便攻破我大楚王朝邊界,如今軍勢極盛? 反觀我大楚王朝軍隊,皆有頹喪之意……但換個角度來看? 他大德聖朝的將士? 因屢次戰果,已狂妄自大,而我大楚王朝軍隊,知恥而後勇? 心中憋著一股惡氣? 更有對背後百姓的擔憂,他們心緒難平,亦有保家衛國之念,隻是大德聖朝來勢洶洶,被焱王一撞? 衝散了該有陣腳,潰不成軍。”

    “帝師的意思是?”楚帝眉宇微皺。

    “敵軍驕傲難當? 可誘敵深入,他們自視太高? 不會過多估算風險,容易入我軍險境之中。”帝師說道:“須有學士府? 鼓舞士氣? 來一場反敗為勝? 可穩住陣腳……在大楚王朝背後,還有上古時代的存在,雖然那未知的存在,不知有何謀劃,但目前來看,他不會坐視我大楚王朝滅亡。”

    “可是大德聖朝這些年間的發展,若不是有上古仙神的默認,又怎會如此順利?”楚帝歎道:“雖然不知大德聖朝背後是誰,但至少可以斷定,大德聖朝背後必有依仗,才能比我大楚王朝,發展得更加強大……原以為是天王殿第一仙王,如今看來卻也未必是他。”

    “那便隻當是大神通者互相製衡。”帝師正色說道:“一切靠大楚王朝自身,目前也須得穩住陣腳。”

    “既然帝師心中有了把握,那麽便有勞帝師往前線一行,穩住戰局。”楚帝這般說來,道:“前線戰事,刻不容緩……”

    “老臣今日啟程。”帝師如是應道。

    “有勞。”楚帝沉聲道。

    “陛下保重。”

    帝師施了一禮,離開大殿之外。

    楚帝靜靜看著大殿外,看著那遠去的身影,神色複雜,眼神之中,似有光芒,閃爍不定。

    過得片刻,才聽得他長歎一聲,道:“帝師此去,恐壞朕之布局。”

    暗中有道聲音,低沉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製止?”

    楚帝默然片刻,說道:“順其自然,不可製止,否則事有泄露之危。”

    那聲音默然半晌,才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楚帝站起身來,負手而立,遙望帝師去向,過片刻後,忽地躬身施禮,道:“恭送老師。”

    暗中沉寂無聲。

    他已明白楚帝之意。

    在戰事當中,趁機了結這位在大楚王朝當中位高權重的帝師。

    “帝師修為已至鑄鼎,本身智慧通玄,掌控我大楚王朝學士府,如國之耳目,何以殺之?”

    “能殺他這種人的,隻有他這一種人。”楚帝說道:“隻要將他的布局,傳於當年的劉四平,如今大德聖朝的劉越軒,帝師必是萬劫不複。”

    “傳說當年帝師十分看重劉越軒,有提攜之恩,更有指點之恩,還有救命之恩。”

    “兩國交戰之下,對於他們這種人來說,個人恩義隻在其次。”楚帝說道:“而且……就算劉越軒不殺他,至少會破他的局。”

    “明白。”

    “去罷。”

    ——

    大德聖朝,鎮南軍。

    大軍長驅直入,攻城掠地。

    焱王為先鋒,眾軍策應,有劉越軒出謀劃策。

    而真龍學府的學子,修習兵法之道的,從軍為將。

    那些準備進入監察司的,則是在大軍之中,充當耳目,權且作為曆練……這一場,將決定他們有沒有資格進入大德聖朝監察司,以及他們進入監察司之後的職位品階。

    “我大德聖朝的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下一城不難,但治理一城不易。”

    劉越軒沉吟說道:“何況數十年來,數代人的改變,這裏的地界,人人都以大楚王朝子民自居,對於大楚王朝有著極大的歸屬感……那些心懷熱血的,哪怕未有從軍,也心有不服,試圖暗中攪弄風波,讓大楚軍隊反攻回來,種種此類,不但需要鎮壓,也需要教化。”

    而在一旁,聞旱低聲說道:“是否需要報知龍君,調動各地官員?”

    每逢戰事,也是最好的晉升機會。

    武將衝鋒陷陣,戰功累累,自然不必多說。

    文官的機會,也在於此。

    各地官員調動,空出來的位置,對於真龍學府的那些學子而言,又是極大的機會。

    “也好。”

    劉越軒這般說來,道:“不過龍君近來還有些事要忙,恐怕調動官員治理各方,不是這兩日能做到的,可是大軍攻勢極盛,也不能因為後方而受挫。”

    聞旱沉默了下,然後說道:“一勞永逸,後方無憂,莫非你想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