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回 雙劉決裂
字數:4759 加入書籤
劉璝三人逃出涪水之後,馬不停蹄的朝綿竹奔去,意圖自綿竹進入成都,朝劉璋匯報情況以及劉備的野心。但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綿竹的費詩、孟達二人早已投靠了劉備。
孟達見三人朝綿竹飛奔而來,知道涪水的劉備必然出了什麽變故,讓這三人跑了出來。孟達深知不能將這三人放回成都,否則後患無窮,便打算暗中打算將這三人扣下。
三人飛奔至城下,求孟達開城放人,孟達便在城上假意問道:“三位將軍不在涪水鎮守,反到我綿竹關下,可是涪水已陷於馬騰之手?”
劉璝忙答曰:“非是如此,劉備屯紮涪水,其意不軌,大有攻取益州之勢!我三人本被扣留,馬超兵馬攻城,我等方才趁亂逃出。如今扣關,隻求早日回成都,與我主匯報!”
孟達佯驚道:“劉備竟有如此想法?三位將軍速速進城,我等徐圖商議!”
於是便叫士兵大開城門,迎三人進城,並設下筵席,為三人接風,三人大喜,竟是喝了個爛醉,被孟達關入大牢。
不過對於三人的處置,孟達與費詩卻陷入的僵持;孟達認為劉璝為劉璋心腹,不除必為後患;而費詩卻認為,如今各為其主,原本將三人扣押已經算是不義,若是再殺之,豈不成為天下笑柄?
二人相持不下,最終還是孟達選擇了妥協,畢竟都曾是劉璋的屬下,趕盡殺絕實屬不好;而且劉備入蜀之後,迫切的需要當地人才,若現在殺了三人,隻怕將來會讓蜀地之人寒心啊。
原本孟達以為自己將三人扣押,無人朝成都匯報,一切都都會按照之前的步子來。但他卻忘了將此事匯報劉備,以至於劉備以為三人已經逃到了成都,在龐統與法正的慫恿下,終於提前起兵。
屯紮在閬中的張任聽聞劉備果然起事,當即大怒,就欲興兵攻打,但心想自己身負守閬中大任,若自己離去,馬騰必然拿下閬中,便不敢輕舉妄動,隻令一使者自廣漢郡進入成都,匯報此事。
得聞此事的劉璋大怒,他沒想到劉備竟然真的如此兩麵三刀,便重新啟用黃權等反對劉備的人,以蠱惑之罪將張鬆下獄。直到如今,劉璋都以為張鬆不過是被劉備利用了,哪知道張鬆的兄長張肅聽聞弟弟被捕,以為東窗事發,便將張鬆聯絡劉備的事情一五一十全部說了個清楚。
這下好了,張鬆的蠱惑之罪還有的救,現在這背主投敵之罪,是誰也救不了了。
劉璋尚且不知綿竹已經投敵,便讓黃權領軍一萬前去綿竹增援,又從江州調來永安太守嚴顏,命之駐守廣漢郡,將成都最後的兩道屏障穩固。
劉備如今隻有一萬多兵馬,北有馬超,東有張任,但劉備知道張任不敢隨意出擊,自己隻需要主意北方的馬超便可。不過如果自己足不出戶,隻鎮守涪水,無異於自殺,便令之前在南郡投降的霍峻以及龐統領一千人馬留守涪水,自己則帶著黃忠、法正等人,帶領剩下的兵馬朝綿竹走去。
聽聞劉備進攻綿竹,馬超立馬來取涪水,卻不想霍峻是個硬骨頭,想啃都啃不動;他不僅不與馬超正麵進攻,反倒是運用蜀地優勢屢屢騷擾馬超,加之龐統輔佐,馬超最終隻能選擇退兵。
另一方麵,劉備走到綿竹城下,見城上旌旗蔽空,知道有劉璋增援,也不知其守將已經投靠了自己,便令軍隊與綿竹外布陣求戰。
黃權與孟達、費詩二人建議道:“綿竹城易守難攻,劉備新來,我等固守城中,挫其銳氣;待其疲憊之時,再做進攻!”
這三人中隻有黃權不是劉備手下,孟達二人自然有意坑害他,便說道:“不可,之前聽聞馬超進攻涪水,若涪水被拿下,劉備必然強攻綿竹,屆時我等必然算是慘重。不如趁其立足未穩,黃將軍領兵共其正麵,待我等發號,吾與公舉(費詩的字,是不是很意外?)自山道進攻劉備,必破之!”
費詩亦是附議,而黃權本來打算堅守,聽了孟達的話之後,也覺得頗有道理,心中不疑,便領兵三千出城對敵。
孟達與費詩豈會去埋伏?他們就是等著黃權戰敗,然後他們就可以拿下黃權,獻關投降。
黃權出城後,聽聞屬下道:“孟達將軍已經開始行動!”心中便不疑,哪知道這是孟達的計策?孟達隻讓數百兵馬自小路進山,山道狹窄,便顯得人很多的模樣,黃權果然中計。
“如此,便依計行事!”
黃權領兵出陣,正遇劉備先鋒黃忠,黃忠策馬求戰,黃權自知非其敵手,避而不戰。黃忠求戰不得,便來陣前廝殺,被亂箭射回,雙方一時陷入僵局。
黃權這邊列陣固守,靜等孟達信號;過了許久,終於聽見林中一聲哨響,黃權立馬出擊,直取黃忠,不曾想一陣鑼鼓喧天聲,左邊劉封,右邊劉備,原來早有埋伏,朝黃權衝殺而來,黃權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自己也險些被殺。
黃權不知費詩、孟達的兵馬何在,便徑直逃回綿竹,卻不想城門開後,孟達與費詩二人正笑眯眯的看著自己。
“你……你們?”
黃權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孟達下令抓捕:“我等已投降劉皇叔,黃公衡負隅頑抗,與我拿下,扣押牢中!”
黃權這才知道自己上了這兩個叛徒的當,悔之晚矣,隻能一麵痛罵二人,一麵被拉下牢中。
在牢中,黃權遇見了被扣押的劉璝、鄧賢、雷銅三人,心中大驚,詢問後才得知劉備早有反意,這三人被軟禁涪水,好不容易逃出來,卻又被孟達給收押了。
望著這番景象,黃權隻能歎道:“我主素無賢名,張鬆、孟達、法正等輩投降劉備,實屬意料之中。”
雷銅忽然道:“素聞劉備賢明,之前在涪水也對當地人秋毫無犯,切胸有大誌……不如我等與孟達一起,降了劉備吧!”
“放他娘的苟屁!雷銅,你我效忠劉璋十年之久,如今竟想臨陣投敵,真非義士也!”
眾皆視之,原是劉璝,此人素有義名,與張任並駕齊驅,但名聲卻不如張任。此人乃是劉璋心腹,忠貞無二,隻怕劉璋是個如同夏桀的人,他也會全力輔佐吧!
“劉璝之言甚是合理,雷銅,休要胡說!”黃權附和道。
唯獨鄧賢默默不語,似乎自有思襯。
雷銅見二人如此抵製,反是勸道:“二位將軍,難道你們真的以為,劉璋值得我等效忠?”
黃權並不說話,顯然是被戳中了軟肋,而劉璝則是罵罵咧咧:“我隻知道忠臣不仕二主!”
這是觀念的不同,不能說誰是對的;有的人為了功名,有的人為了氣節,無法相比。雷銅知道劉璝不會投降,便換了個目標,朝黃權道:“黃公衡,你追隨劉璋甚久,豈不知此人並非賢主?若他如曹操霸道也就罷了,但此人不僅未施恩於益州人民,也無征伐天下之大誌,遲早會被吞並。如今劉備入蜀,乃大勢所趨,還望將軍三思!”
黃泉聞言,陷入了深思之中,想起之前自己傾盡肺腑之言,而劉璋依舊聽信張鬆的佞言;如今劉璋雖然重新啟用自己,但自己對劉璋的忠心,早就動搖了。
“容我思慮片刻……”
牢中之人正討論著投降不投降的事情,而孟達早就在城上豎起了白旗,迎接劉備進城,百姓夾道歡迎。劉備嚴明紀律,不然士兵拿取百姓東西,受到百姓愛戴。
孟達與費詩二人表明忠心,劉備大喜,依舊讓二人為綿竹守將,其餘功勳,待拿下成都之後再做封賞,二人拜退。
劉備又聽說孟達扣押了劉璝三人以及黃權,便命士兵將四人提出,雷銅很快表明了忠心,選擇投降劉備,鄧賢在多方思襯之後,還是選擇投降了劉備。
到了劉璝的時候,劉璝各種辱罵劉備,毫無投降之心;劉備素來欽佩忠義之人,但此人無法為自己所用,勢必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在法正的教唆下,劉備斬殺了劉璝,成全其氣節。
等到了黃權的時候,卻沒有說一句話,劉備再三請求其助,黃權方才問道:“不知劉皇叔入蜀之後,如何待當地百姓?”
“自然是為人民父母。”
黃權不解道:“為何是父母?”
劉備笑道:“若民有罪,以法懲之;若民無罪,以律賞之。為父母者,取民之所得,給民之所需,富國強兵,民強則國安,民貧則國憂,便為父母也!”
簡單的幾句話,讓黃權大體了解了劉備的誌向;雖然黃權還不知道劉備是個什麽模樣,但這麽一句話,他相信劉璋是絕對說不出來的。
或許正如雷銅說的,比起劉璋,劉備更值得讓他效忠。
“惜負忠臣之名……”
黃權的一句話,已經將自己的立場完全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