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造紙廠

字數:3221   加入書籤

A+A-




    太陽朝升夕落,依循著不變的規律運轉,如同世界上最守時的鍾表,從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偏差。

    當橘紅色的夕陽灑在烏戎潘當的城牆上時,這座城市還處在熱火朝天的忙碌之中。

    造紙廠在詹娜的主導下,很快就蓋起來了。

    島上的瑟維洛渠寇被打的不成氣候,隻能化作散沙苟活下來,所以索斯人在幾乎沒有外敵的情況下,可謂人力充足,有著大量隨時可供使用的勞動力。

    造紙廠建在靠近外城城門的地方,說是廠子,其實隻是一間很大的院落,外間是和普通的商鋪、酒館沒什麽區別的門麵,內部坐落著寬敞大院。

    院子裏堆放著大量的樹皮、蕁麻和壞繭,學者們讓狄安娜將索斯女性們養的蠶吐出的壞繭都收集起來,打算廢物利用,這些原本沒用的東西,恰好成了造紙的上好原料。

    幾位工程學和機械製造出身的學者們一起搗鼓出一架頗為簡陋的造紙機器,這機器包括了打漿、脫水、壓榨等功能。

    雖說看上去不太可靠,可實際運作起來居然效率頗高。

    工人們將蕁麻切碎後一番洗滌,加上壞繭和樹皮放進大木桶裏,化學專業出身的格利斯頓在閱讀了巫醫卡茲巴留下的筆記後,從森林中采集了許多草木,燒成灰,製成一種奇特的堿水。

    將堿水兌入材料中一番蒸煮,便算是完成了材料的加工前綴,接下來隻要將煮好的原材料放到機器中就可以了。

    整個過程看似複雜,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十分簡單,這其中格利斯頓的堿水和學者們製造出來的機器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工人們分工合作,一撥人負責運送蕁麻和樹皮,一撥人負責切碎、還有負責加堿水和蒸煮的,每一步該怎樣做,都先由學者們細心教導,不一會兒的功夫,這些索斯工人們就能夠獨立操作了。

    他們都是索爾花金幣雇傭來的,每人每天在造紙廠裏工作,會給予10個銅板的報酬,這在烏戎潘當已經是非常好的工作了。

    由於解放了奴隸和無名者,又征服了大量的瑟維洛人,不單單是烏戎潘當城中的土著,還有許多被擊敗的渠寇,最終也選擇加入了索斯王國。

    這使得索斯人的總體數量瞬間爆棚,總計已近超過了十萬人,如此大規模的人口,田地卻不夠分。

    從前屬於各部落渠寇的土地都零散地分布在整個荒角上,如今整個國家的農業都由農事局統籌在狄安娜的管理下。

    可諸事繁忙,盡管已經廢寢忘食的在工作,可關於田地劃分,開墾新田,分發農具這樣的事務,仍然進展緩慢。

    這也和辦事人員的缺乏有關,索爾不得不暫時將大量能寫認字的無名者們,提拔到農事局文書的職位上去,如此才能勉強加快一些進度。

    但這還是導致了烏戎潘當城內,累積了大量無事可做、無地可種的人,這也給管理帶來了極大不便。

    克拉托斯和黑齒即便在沒有戰爭的日子裏也從未休息過,他們不得不一遍遍帶著狼騎兵或是索斯戰士們到街上巡邏,來製止發生的衝突並且震懾那些遊手好閑的人。

    而索爾雇傭工人的方式,也是一種新型的嚐試,他將自己在崖角的土地置換出去,從狄安娜手裏換得了不少金幣,再加上他在索斯商會中的股份收入,整座造紙廠可以說都是索爾一人出資興建的。

    同時,這家造紙廠在剛剛成立的烏戎潘當市政府中也進行了注冊,注冊的類別雖然是商會,可實際上索爾清楚,這將是一家集生產、銷售於一身的企業。

    這也是整個索斯王國,第一家商會、第一家工廠、乃至第一家私營企業,從地皮到雇員都是索爾自己掏的腰包。

    雖說在所有人的理解中,對於索爾這樣做的意義不甚明了,在黑齒看來,陛下直接從國庫中取錢不就行了?為何還要賣掉自己在崖角的土地呢?

    要知道那可是全崖角最大的一片農田,索爾將他賣給“政府”在人們看來就好像是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一樣,完全沒有必要。

    但索爾認為自己需要這麽做,他不想讓整個國家成為自己欲予欲求的附屬品,而是想要這個國家真正成為自己的力量,成為自己手中的利劍。

    若想讓索斯王國成為一把利劍,那麽就要讓他先擺脫對自己的依靠,讓它成為一套有係統,有規則、能獨立運轉的發達機器才行。

    故而索爾算是開創了私營企業的先河,好在他是這個國家的國王、又是神子、掌控著軍隊、索斯教、政府以及學者們,這使得他的企業根本不可能失敗。

    但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樹立榜樣,樹立一個真正的私營企業應該怎樣做的榜樣,在烏戎潘當這樣一個不久之前還依靠著奴隸耕種為生的城市裏,索爾認為這種榜樣是非常重要的。

    也許再過不久,當整個荒角、乃至世界都開始用索斯造紙廠提供的白紙時,或許就會有其他聰敏的索斯人,在這片土地上開辦第二家企業了。

    這樣下去,索爾相信,屬於索斯人的工業革命將不會太遙遠。

    索斯人或許不知道什麽是工人、也可能不理解什麽叫工廠,但他們知道能夠為國王陛下服務將會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好差事。

    況且對很多人來說,反正暫時也沒有田地可種,雖然有烏戎潘當市政府每天分撥的一點隻供果腹的口糧,但那想要滿足一個大家庭的日常需求可還不夠,如果每天能得到二十個銅板,那就能從那些來貿易的商人們手裏買到不少吃的了。

    故而當索爾為工廠招工的時候,幾乎全烏戎潘當都轟動了,這不禁讓索爾想起了自己記憶中的一場場千軍萬馬爭競的考試,最終他隻錄取了他認為的最精明的幾個人。

    而事實也證明他的感覺是對的,這幾人在學者們的教授下,很快就學會了各個環節的操作技巧,造紙廠也在這一天開始運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