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什麽是利益

字數:4273   加入書籤

A+A-




    熱河金丹道事件,也是曆史上有數的大事件,因它最終點燃了蒙古分裂的導火索,史書對此事件沒有正麵的評價,隻因此事就沒有對的一方。

    昭烏達盟盟長達克沁並不因劉奇的出現,而改變了他對漢族異常暴虐的做法,蒙、漢間的民族矛盾早已激化得不可開交,本來是突發事件,在劉奇出現後,變為有組織和預謀的。

    金丹道首領楊悅春已是有反心之人,蒙漢矛盾如此尖銳,他便想借機起事。所謂機,就是趁著大清國應付劉奇之機,破虜軍跨海攻擊的消息傳來後,楊悅春簡直喜出望外,他本是等著破虜軍攻打直隸時起事,如今居然還有比這更好的!

    如果楊悅春等破虜軍真的攻入盛京,再動手,肯定能割下一片天地,隻是他等不及了,他並不想依附劉奇,而是想著在破虜軍占領盛京前,造反成功,然後和劉奇分庭抗。

    都想做皇帝啊,為避免和破虜軍早期起衝突,楊悅春也想好了,要打出替天行道、掃胡滅清的旗號。憑借金丹道的宗教勢力,楊悅春起事並不難,何況他這掃胡可是來真的!

    所謂胡,便是蒙旗,楊悅春帶頭殺蒙古人,手下無不響應,尊稱他為總大教師,很快匯集上萬人,攻打達克沁的貝子府。

    被欺壓的漢族在楊悅春蠱惑下眼睛紅了,見蒙人就殺,昭烏達盟一片混亂,四月初五,楊悅春攻破貝子府,將達克沁及家人殺得幹幹淨淨,隨即自稱平清王。

    假如劉奇攻入蒙區,必定也是剿撫並重,斷不敢濫殺無辜,你可以征服一個民族,但不能把他們從**上消滅,否則帶來的報複是永世的,後來的希特勒做不到的事情,楊悅春能做到?

    為此,他招來剛剛出關的八旗精銳的凶殘報複,載津大軍毫不容情殺向昭烏達,不出十日,楊悅春一幹烏合之眾被打得四分五裂,他自己則帶著兩千餘人,逃往內蒙腹地。

    見大軍前來,那些蒙人也不含糊,起來報仇,見漢人就殺,整個昭烏達成了人間地獄,經曆楊悅春和載津一來一去,可謂十室九空,屍橫遍野。

    這是一場悲劇事件,雙方都無正義可言,人的獸性被完全激發和暴露,表麵上載津是迅速平息了金丹道的造反,可埋下的禍根影響非常大,漢族和滿蒙之間的信任在這一地區蕩然無存,並向外擴散,相互之間出了仇恨,已沒有任何一絲聯係。

    而楊悅春逃入內蒙,也是散播瘟疫,在動搖了大清根基的同時,也給劉奇後來收複內蒙帶來很大的麻煩。不過就眼下來說,劉奇是受益的。因為這次事件也波及到官場和軍隊,滿漢之間的不信任和猜忌,迫使光緒不得不讓載津駐留盛京,以防不測,這一栓,就生生把載津栓了兩年,讓他想奪取八旗新軍大權的夢想化為泡影。

    五月二十四日,江南更壞的消息傳到京城,破虜軍攻入湖南,新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為確保武漢三鎮,不得不收縮兵馬,放蘇長水逃竄過長江,造成無數麻煩,更要命的是,破虜軍借勢連取黃州、襄陽、德安、安陸四府,外帶漢陽、武昌二府大部,大半個湖北都丟了。

    這還不算完,劉坤一固守江寧府的後果,是破虜軍破安慶重鎮,從這裏過了長江,攻占皖南,隨即兵鋒一轉,與湖北一部,拿下九江,殺入江西,南方諸省亂作一團。

    “這可如何是好?”翁同和臉色發白,從各地文書報來的消息,破虜軍已經勢不可擋。

    光緒也是臉色蒼白,洪楊之亂後,這是大清國最糟糕的時候,江山葬送近在咫尺。

    奕倒是沒那麽焦慮,他和兵部一同商議過,破虜軍雖說兵鋒很盛,不過就後續的消息看,已屬強弩之末,若沒有大的變化,停止進攻可能就在此時。

    問題是等賊兵休整妥當,下一次開戰,恐怕就不好辦了,為今之計,也隻有借助外力了。

    出班一番分析,讓光緒稍微定心之後,他說了自己所想,聽著有些不靠譜,不過奕有把握。

    “皇上,臣與洋人已說好了,他們答應,不讓賊兵兵艦入長江。”

    光緒聞言眼睛一亮,若如此,那還真有希望。

    確實,奕的說法並非胡說,在破虜軍兵臨長江,攻占安慶後,哈根帶來英法的威脅,他們將封鎖長江口,不準破虜軍的海軍進入長江,協助攻擊沿江要地,威脅武漢三鎮。同時,威脅劉奇不得斷了長江航道,不得阻止和檢查任何懸掛各國旗子的輪船在長江行駛,總之就是把長江當做自己的,限製破虜軍的一切行動。

    劉奇再次被氣個半死,可沒轍,英國皇家海軍,那是無敵的存在,他現在叫板,無用,再說占領這麽多地盤,他得消化。

    而且哈根這次的態度也有所不同,表露出是支持英法的,福勒不照麵,恐怕是躲了,連德、美這次都和英法穿一條褲子,劉奇還真不敢和全世界為敵。

    德、美態度微妙,當然有其背後的原因,列強趁火打劫,謀取利益是肯定的,但中國迅速被劉奇一統,顯然已經不是用利益交換能接受的,劉奇不知道,不甘心吃了大虧的日本人背後弄的些小動作起效了。

    日本玩陰謀,也是排的上號的,這一點上,他們比劉奇在行多了,要想翻本,伊藤博文知道靠自己是不行的,這得拉上美英法列強,他命手下不惜血本,在西洋諸國暗中製造輿論,說白了,就是出錢讓這些國家的知名報紙,刊登本國知名人士撰寫的文章。

    什麽是利益?那是要看得到,拿得住的才是,日本人拿錢買的觀點是,中國這個造反者野心勃勃,他不但要反大清國,還要反各國,扶持他,就是扶持未來的敵人,隻要他統一中國,必定會和各國談條件,必定會損害各國在華利益。

    隻有觀點不行,還得有實際的例子,日本人也不怕丟臉,拿自己為例子,闡述劉奇翻臉的因素。

    對於大英帝國來說,在劉奇這裏是吃過虧,失過顏麵的,這極大的影響了英國的光輝形象,並直接導致英國在歐洲的聲音分量下滑,此時哪怕劉奇給英國些利益,也無法緩和雙方的關係,對於很多英國人來說,出了心頭這股惡氣是首要的。

    輿論和日本人的小動作可謂相當有契合點,迅速讓英國國內強硬派勢力高漲,要求介入中國戰爭的聲音越來越大,這也是英國會聯合法國,向劉奇提出強烈威脅的原因,麵子得一點點找回來。

    這個時代的列強隻需要肉,不需要道義,法國在劉奇身上,肉腥味都沒聞到,當然不會對劉奇有任何好感,而德國雖然和劉奇有著良好的合作,但仍有很多人得不到想要的利益,認為支持劉奇,所得甚少。

    有同樣看法的當然還有美國人,尤其那些財閥,跟著德國介入山東,好像連湯都沒有多少,財閥們相當不滿,反過來看,能從大清國身上拿到的好處就是在太多了。

    共同利益下,各國一些交流和形成了新的觀點和想法,中國太大了,吃獨食顯然不行,在遠東各國還是要合作,這種情況下,德國國內也有了新的看法,認為支持劉奇獲取東方利益便不是唯一選擇。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英國在和各國交流時,提及了華爾身反饋的消息,說英國和大清國恭親王的商議很有成效,為剿滅劉奇,大清國能夠給列強想不到的好處,這種好處,在劉奇那裏是絕對不可能的,英國駐各國大使都強調,一個不統一的,混亂的中國,是最好的中國。

    這是落後的悲哀,劉奇也不能改變當下世界這種中國處於任人宰割的境地,他是人,不是神,不能一朝一夕,便讓這個國家強大無比。

    海軍無法進入長江,拿不下武漢,在上海沒有突破,往西、往南都有問題,劉奇不清楚列強會有什麽舉動,再說他也真如奕所料,強弩之末,打不動了。

    六月初四,濟南帥府命令發往各地,破虜軍各部停止進攻,轉為防禦,清繳所占之地的清兵殘部、流寇、土匪。

    攻城掠地,在劉奇看來不算難,更難的是他眼下遇到的,政務官員嚴重不足,這不是以前隻有泰安、濟南府什麽的,遙遠的距離和信息的遲緩,讓他無法兼顧諸事,所派官員若是亂來,那可是要命的。

    在與譚嗣同商議好幾天之後,他咬牙做出最後抉擇,抽調山東各地官員,隻要在馬夏那裏考核不錯的,有一個算一個,縣令升任知府,縣丞去做縣令,光杆司令帶些年輕人,直接上任,他不能讓軍隊來管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