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老帥離世

字數:4496   加入書籤

A+A-




    載津做夢都沒想到,大清裱糊匠居然將這個窟窿又一次裱糊起來,他還眼巴巴的等著關外亂戰一場,為此,他甚至放任關外的消息向中華大地蔓延。

    整個十月,各方的目光都注視這東北這片土地,連山東的rì běn人都徹底停止了進攻,轉為全麵防禦。

    這不奇怪,事情太大了,一旦俄國和大清開戰,整個局勢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rì běn的角色就尷尬了,局麵又要回到兩年前,變成rì běn獨自在山東和劉奇對戰。

    譚嗣同聽聞此消息後,哈哈大笑,真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何況他很敏銳的看到,這件事怎麽做對大清國都是不利的,妥協必然要付出代價,以後江南清兵在英法來攻山東時,也會心存恐慌,萬一和洋人有衝突,那就是替死鬼。若大清硬氣起來,破虜軍等於坐山觀虎鬥,任憑關外打得天翻地覆,也不關山東的事。

    更為重要的是,譚嗣同也看到了英國和rì běn的尷尬境地,要不是依克唐阿是滿人,是黑龍江將軍,他都有心聲援一番。

    劉奇對此事的看法和譚嗣同差不多,不過他認為滿清朝廷妥協是必然的,一個依克唐阿和關外混戰相比,代價顯然小很多,唯一的變數是俄國人是否想罷手。

    有托德在,消息很快傳回泰安,英國出麵調停,俄國公使庫滿親自前往錦州,最終,俄國人罷手了,至於付出什麽代價,托德不清楚。

    劉奇不知道,那庫滿說服阿列克塞耶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阿列克塞耶夫覺得,趁機占領整個東北利益巨大,李鴻章的讓步都比不上這個,最終讓阿列克塞耶夫罷手的原因,還是山海關一線詭異的情形和英法的態度。

    庫滿明確告訴阿列克塞耶夫,一旦開戰,英法必將退出,rì běn也獨木難支,這種後果,阿列克塞耶夫必須自己承擔。

    光這個,阿列克塞耶夫並不怕,有中國東北在手,散了就散了,然而庫滿後續的話語他不能不重視。

    庫滿認為,一旦開戰,大清國必定要保東北的,這是大清的根基,全然不同於什麽山東,更為重要的是,庫滿明確說劉奇不會在一旁看著,旅順那場戰事,劉奇不會善罷甘休,而以他曾經幫北洋水師的例子說,破虜軍出關參戰可能性非常大!

    從庫滿的話語中,阿列克塞耶夫明白一點,中國東北並不是板上釘釘的肉,如果劉奇和大清聯手,整個盛京他不見得站得住,光有吉林和黑龍江兩個苦寒之地,不足以彌補他為此付出的代價,而大清和劉奇聯手後的局麵也難以估計,一旦附帶損害了英法等國的遠東利益,那麽中東、近東都會發生連鎖反應,後果不堪設想。

    不管怎樣,先解決了劉奇,再圖大清,都是最好的選擇……”庫滿這句話,阿列克塞耶夫無法反駁,何況事情突然,他確實沒有完全準備好。

    阿列克塞耶夫罷手,等於事情解決了,雖說付出不小的代價,不過慈禧和光緒還是很滿意李鴻章的臨機決斷,將一場危機化於無形,再說這次的代價既沒有賠款,也沒有割地,至於依克唐阿?他為大清國交出性命,是應該的。

    雙方和解的消息自然沒那麽快傳遍天下,得知此消息的譚嗣同也隻能嗬嗬了,至於其對大清國造成的影響,當然不會像開戰那樣來得迅速和猛烈,隻是這種內傷,有時候更為可怕。

    這一年冬天,久病不起的彭起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十一月四日,何涴婧讓人將已經不能說話的彭起抬到劉奇房中,劉奇見義父如此,心中淒然,如果沒有義父,他不會走到今天,這個老人,為他這個沒有任何關係的人,付出了所有的一切。

    長跪在地,劉奇忍住眼中淚水,隻是說著曾經的往事。彭起微微抬動了下手,何涴婧急忙上前,問道:“爹爹要說什麽?”

    ……”彭起微微動了動嘴唇,並沒有清晰的聲音。

    爹爹是要見蓮兒麽?”

    彭起輕輕晃動頭,眼睛往劉奇方向看。

    爹爹放心,大哥總會出來的。”

    彭起再次輕輕晃動頭,眼睛還是往劉奇方向看。

    邊上譚嗣同看著這一切,心中一動,兩步來到床前:“彭副帥,您且放心,大王定能出來,大王定能登基坐天下!”

    彭起臉上浮起一絲笑容,嘴裏謔謔了幾聲。

    劉奇終於忍不住流淚,在最後時刻,義父依然還操心他能否當皇帝。

    李閏看彭起麵有紅潤,知道他這心事放下,不會撐多久,她拉了拉譚嗣同衣袖,低聲道:“讓他們一家人在一起待會吧。”

    譚嗣同點點頭,招呼眾人離開,讓武香、馬夏等人帶蓮兒進去。

    不到盞茶功夫,屋裏傳來何涴婧和劉奇的哭聲,一代豪傑,破虜軍副統帥,魂歸天國,彭起這一生最輝煌的,就是他一時心動,保護劉奇,無意中幫劉奇改變了曆史,雖然他沒看到最終的結果,但沒有他,或許什麽都將不存在。

    在他走的最後一刻,義子義女在身邊,還有他彭家的後代,一位帝國的公主,他瞑目了。

    彭起的葬禮隆重但不鋪張,破虜軍主將,政務高官,能來的都來了,還有義子義女,孫女,為他送行。劉奇的出現,讓坊間有人說蘭婧王病亡的消息不攻自破,不過也讓不少人擔心,劉奇全程都裹得嚴嚴實實,而且有專人攙扶,也未讀祭文什麽的,一切都是蘭婧王妃代勞。

    蘭婧王還能撐多久?很多人疑問。

    葬禮之後,外界不知道的是,譚嗣同與孫萬林密商後,將武香、李德文等有限幾人留在泰安,他們決定了一件事。

    起頭的,是譚嗣同,他如今已經恢複了本名,很多人這才知道,王同並非毫無來曆,譚嗣同的心思,在彭起病亡那晚,就萌生了,他和夫人李閏先做了交流,李閏非常讚同他的想法。

    譚嗣同非常清楚,彭起病亡,何涴婧失去了最有力的力量,民主共和之事,因前些日子的刻意準備,已有一些影響,一旦戰事結束,有心人開始推波助瀾,必定會堅定劉奇準備民主共和的心。

    譚嗣同知道,這是劉奇的無奈之舉,他不能等無法消除載津附體那一天,才開始準備,但這種事情一但動了,譚嗣同不能肯定,事情是否會朝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他本不是眷戀權利之人,劉奇付出這麽多,他覺得不能對不起他。

    和唐才常那一番談話之後,譚嗣同覺得真走民主共和之路,危險並不亞於其他的路,以其這麽走,不如更穩妥的走另一條。

    而李閏說的更直接,若劉奇一輩子都出不了籠子,你讓王妃和三個孩子怎麽辦?確實,可以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可他們這些人總有死的一天,而且民主共和,誰知道新的領導者,會如何對待大王的孩子?要是有人忘恩負義,他們如何在九泉下和大王、王妃相聚?

    由此,也就讓譚嗣同將前前後後、斷斷續續的一些想法連在一起,說直接點,就是兩者兼顧,他想先推劉奇登基稱帝,如果載津的威脅始終存在,那就看看能否輔佐太子,建立劉家江山。

    這條路的變數就在於太子年幼,要想親政,那也是十多年後的事情,解決之道,譚嗣同想到兩個辦法,一個是他想過的由何涴婧垂簾聽政,另一個,就是效仿西洋一些國家,走君主立憲之路,以此來確保劉家是名義上的皇帝,從而達到馬夏提出的要求。

    真要走民主共和之路,譚嗣同認為也隻有這一條路行得通,有這個想法,譚嗣同行動了,他趁著葬禮,和孫萬林密商,孫萬林當然雙手讚同,他認為劉奇必須做皇帝,哪怕一天都行!而且輔佐太子也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不到萬不得已,不搞民主共和,否則怎麽向天下人交代?怎麽向破虜軍中對劉奇忠心耿耿的人交代?怎麽向故去的彭副帥交代?怎麽麵對天下人敬仰的蘭婧王妃?

    留下李德文等人,除了要說這件事外,也是將劉奇遇到的困局,向貼心的一些人透露,由此也讓下麵不要被一些流言所影響,李德文、邱中會等人聽聞此事,當真震驚的無以複加,想不到世間還有這種事情!

    李德文直言不諱,他不管大王還能否露麵,他心中,劉奇是天下唯一的君主,他誓死效忠,朱雀副主將曹方更是拍了桌子,他還沒忘,武香帶朱雀時,說過的那句話,朱雀誓死保衛大王,這是朱雀的責任,哪怕天下人全部拋棄大王,朱雀都不會,他的話語非常極端,就是下地獄,朱雀也是大王的兵馬,照樣殺盡十萬閻羅!

    邱中會雖說內心有些想法,不過大勢之下,他不會逆水行舟,就這麽,劉奇稱帝,已經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