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中德泰安條約
字數:4163 加入書籤
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c
禮部衙門,韋文康的神情和巴蘭德一樣,輕鬆的外表並未消除雙方緊張的氣氛,很早就投入賭注,巴蘭德當然希望能夠得到足夠多的利益,比如像英國一樣,在大清國身上拿到能想到的一切。
韋文康慶幸帝國有一位睿智的皇帝,把問題簡單化是他應對巴蘭德的法寶,作為談判陪同著,黃遵憲、陳季同、鍾天緯也有同感,很多預先商量好的條件,因韋文康麵見劉奇後,全部被剔除,不在此處與德人商議之中,當時他們覺著皇帝陛下完全不懂外事,這麽好的機會放棄了。
然而雙方熱情見麵,不著邊際的談友誼之後,德國人試探拋出的實質性東西讓幾人倍感失望。
要說麵子,德國人還是給了的,巴蘭德想學英國,可不代表他覺著劉奇好欺負,在關稅這件事上,德國是給予中華帝國絕對自主權的,也就是說,德國絕對不像英國那樣,插手和把持中華帝國的關稅。
同時,德國也表露支持劉奇的貨幣,以此來確保中華帝國對外貿易的擴大,但除了兩條之外,德國人要價可不低,巴蘭德希望能接管英法在中國的租界,同時擁有長江內河,以及沿海城市的自由通商權,至於領事裁判權,巴蘭德采取了變相擁有的方式,德國公民在華受中華帝國法律管轄,但違法公民的裁定,得由德國在華法院來判決,也就是說,巴蘭德通過這種方式,讓德國人享有特權,並以此來解釋德國在租界設立領事法院或領事法庭,派駐警察和軍隊的必要性。
光這幾點,已經讓韋文康幾人無法接受,更別說其他還未提及的商貿、礦產資源上的特權了。
充分領會皇帝陛下意圖的韋文康采取避實就虛的方式來應對,他並不直接回應巴蘭德提出的要求,而是將商議話題扯到雙方建交上,他告訴巴蘭德,隻有雙方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其餘的才有繼續商談的可能。
順著韋文康的話,陳季同很聰明的提及眼下中華帝國還與各國處於戰爭狀態,除了青島一地,其餘西洋在華租界,還不是帝國管轄之地,就算破虜軍占領天津,這座城市也處於無序階段,據他所知,帝國元帥府和兵部首要目標還是擊敗清廷,沿海各城市的收複,很可能不是一兩年內的事情。
黃遵憲則從平等外交,能夠提升德國形象這一點來旁敲側擊,並以一年前德國出錢,讓泰西幾國被俘兵馬得到釋放為例子,暗示巴蘭德放棄在中國的一些東西,能夠讓德國在歐洲得到更多。
幾天的溝通交流,巴蘭德被韋文康等人的太極弄得一籌莫展,每每他想來硬的,韋文康就會不失時機的提出一直以來,雙方合作愉快,也沒有什麽糾紛,不妨再等等,等帝國徹底擊敗滿清朝廷,雙方再進行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談判。
維係現狀顯然不是巴蘭德想要的,與中華帝國建立外交關係,正如黃遵憲說的那樣,對德國在歐洲的形象和利益有重要作用,英法在華的失敗,已經極大的削弱了兩國在歐洲的聲音,作為歐洲大陸能與俄國抗衡的強國,一個領導歐洲的機會擺在德國麵前。
而且,巴蘭德還有一個不能說的企圖,從中華帝國皇帝劉奇的言行來看,他與俄國是很難合作的,在日本這個看似崛起的島國因對華戰爭原形畢露後,德國很需要崛起的劉奇在東方遏製和牽製俄國。除此之外,因劉奇與英法的戰爭,他與兩國短時間也不會和睦,那麽東南亞方向劉奇帶給英法的壓力也就變得巨大,這同樣也能遏製和牽製英法。
簡單來說,德國不能等,要盡快和劉奇建立正常關係,以免劉奇在東方這場戰爭中,獨力擊敗俄英法,而德國幹看著,沒有起到作用,德國很多有影響力的人都向德皇建議,關鍵時刻,出麵斡旋,保全英法,甚至俄國的顏麵,是德國應該做的事情,而且一本萬利!
巴蘭德在中國多年,當然清楚這場劉奇與歐洲各國的戰爭最終必然走向政治解決的道路,而且從德國出麵解決奧匈、意大利等國戰俘這件事上,他也看出,隻要時機得當,有人出來斡旋,劉奇必定也會走這條路。
韋文康始終堅持先建交,其餘事情以後再說,巴蘭德那裏會不知道以後更難說了,這完全就是空頭支票,十有八九不作數,不過話未說死,就有機會,誰能保證劉奇就沒有天大的麻煩,要德國幫忙呢?
當然,隻按韋文康說的,巴蘭德不滿意,也無法向國內交代,他轉而求其次,提出其餘事情可以以後再商談,但德國與中華帝國以前曾經明確過的東西,要確定下來。
賴賬顯然不給麵子了,也不利於雙方建交,這一點,劉奇和譚嗣同都同意必要的讓步得給,韋文康再次和巴蘭德確定以前談定的事情,其核心有三點,第一是青島,租借和駐兵都是定了的,領事裁判權沒說,韋文康不認,雙方糾纏一通,各自退一步,租借之內的德國人,由領事法庭裁決,之外,還得由帝國官府來裁定。
第二是長江上口岸通商,這是當時德國出麵解決各國俘虜時,劉奇答應過的,優先權。
第三是德國在華貿易的優先權,巴蘭德堅持要從當初說好的山東一地,擴大到整個中國,他的理由是當時劉奇隻有山東一地,自然也就隻提及山東,但這件事的實質是德國和中華帝國的事,而不是和山東州的事,帝國擴張到那裏,協議範圍就擴大到那裏。
韋文康幾人討論再三,決定讓步,因為巴蘭德在一開始的談判中,表達過帝國采購美國發電機設備的不滿,認為這損害了德國利益,希望以後不要發生類似的事情,有這個引子,等於是提及德國在華貿易的特權問題,二者基本一致。
所有這些明確之後,雙方基本達成共識,又折騰幾天,糾結和爭論文本文字細節,雙方終於在七月十八日,簽署了影響中華,甚至是整個世界的中德泰安條約。
該條約首先明確了德意誌與中華帝國的同盟關係,雙方互派公使,互相認可對方的貨幣和關稅等等,條約前半部分,有著平等關係的味道,不過後半部分,很明顯對中華帝國是不平等的。
雖說有些差強人意,不過這是中華帝國自建立以來,第一個和洋人建立相對平等外交的條約,它意味著德意誌帝國對全世界宣布拋棄東方這片土地上的大清國,支持造反的劉奇一統中華。
巴蘭德功成身退,他因娶了個美國女子,已不能擔任外交要職,巴蘭德本想推薦哈根作為他的繼任者,不過德國內部對此有其他想法,認為哈根不足以擔負此重任,準備以紳珂爵士,出任德國駐中華帝國首任公使,哈根將回到天津,出任總領事。
帝國這邊,陳季同如願以償,拿到帝國皇帝的任命,作為首任駐德公使,重返歐洲。
雙方這份條約,尚需德皇威廉二世的批準,這之後,紳珂才會上任,巴蘭德以特使身份,將留在泰安,為後續事情做溝通準備,除此之外,哈根要協助巴蘭德,詳細勘定青島租界的邊界,在泰安選擇使領館的位置,同時,根據中國戰局的變化,進行斡旋的先期工作。
某種程度上說,泰安條約改變了歐洲國家的遠東政策,最直接的,便是日本沒能在甲午年以小搏大,從而讓威廉二世的黃*禍論流行歐洲。
德國在中國的影響不斷提升,利益不斷擴大,讓威廉二世的思維發生巨大轉變,他雖然還是會提及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但更多時候,潛意識裏已經把劉奇當做戰略上的盟友來看待,畢竟劉奇給俄英法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對德國,何況德國這一次沒有付出太多,便得到比曆史上還要多的東西,而且與其他列強相比,獨一份,顯得非常突出。
雖說還有很多不平等,譚嗣同等人還是將這個條約視為外事上的一次勝利,由於劉奇治下沒有報業媒體,民間對此事還一無所知,不過德國人卻已經聞風而動。
戰爭讓青島這個港口成為中華大地耀眼的明珠,賭博成功的德國人在西洋國家中覓得先機,無數德國商人將目光投向東方這個古老的國家,在德國,報紙刊登有關中國的消息越來越多,而且對登基稱帝的劉奇多溢美之詞,隻因他對西方開放包容的態度,這就讓有著數億人的中國市場成為遠超歐洲各國總和的一個龐大市場。
如今往返中國的貨輪和客輪,已經占了德國海運兩成,並正已驚人的速度攀升,作為早期的合作者,瑞記洋行可謂風生水起,若不是破虜軍兵臨上海,有占據此地的可能,當家人安若德都打算將總部般到青島或濟南。
&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