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新體係(一)
字數:4142 加入書籤
看譚嗣同一臉嚴肅,劉奇笑笑:“好吧,這分幾個等級,開戰之令,我下,統領文武,如何開戰之令,你的事,如何用兵,動用多少,兵部尚書的事,這怎麽打,那是總參軍將的事,如何?”
臣以為妥當!”孫萬林回應,戰事可不僅僅是兵部的事情,丞相統領文武甚為妥當,而具體的調兵遣將,當然是兵部的事情,參軍府負責謀劃如何作戰,最終下令,各軍按令具體布置,很順的一條線。
譚嗣同思考了下,問道:“那眼下如何變?”
他的問題孫萬林心知肚明,笑道:“我自當辭去總參軍將,由殷芳接替。”
譚嗣同搖搖頭:“我不是貶低殷將軍,若論謀略,武將軍更為妥當,隻是這參軍府尚在兵部之下……”
言下之意,那是認為武香為總參軍將更好,可這等於給武香降職,麻煩的是,誰出任兵部尚書?
孫萬林立刻想到辦法,“此事好辦,可令武將軍署理總參軍將…..”
陛下之意,是統兵、調兵分開…..”
眼下兵部很難有適合之人,能理順已不易,武將軍對陛下忠心耿耿,且先將就著,等天下安定,再議如何?”孫萬林說道。
猶豫會,譚嗣同點點頭:“也隻能如此了,陛下以為如何?”
行吧…..”劉奇應了,“不過壽卿兄,你可不能把事情都推小香那裏,要不這樣,這兩年,你就以左丞相統領天下兵馬吧……”
推是推不掉的,何況孫萬林也想繼續發號施令,這個台階合適,他哪有不下之理?抱拳道:“臣遵旨……”
算是有了一個結果,在此基礎上,慢慢理容易多了,譚嗣同隨即提出另一個他擔心的事情:“陛下,如今破虜軍已有近四十萬,大部在四大步軍之中,後續新征召的兵馬還要放到四軍之中,那這四軍可就太大了,稍有差池…..”
他說得隱晦,但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四位上將軍兵權過重,雖然他們都是可信之人,可要是底下有人謀逆,他們不查,那就是災難。
每一軍差不多十萬人,劉奇不覺著很多,不過譚嗣同的擔心是能理解的,現在各軍在外,距離也比較遠,新招士兵一直補充,難保不突破二三十萬,他想了想問道:“複生兄有何想法?”
臣直言,臣想分兵權,可否再立新軍?”
如何立?”
臣思量著,可否從四軍中各調一師,分成三師,補入新兵,設麒麟、白澤、獬豸、夔牛四軍…..”
好有特色啊……,劉奇當年設四大神獸之軍,不過是一時興起,也為迎合這個時代,提升破虜軍的名望,他沒想著一直用下去的,可聽譚嗣同這麽一說,到也另辟蹊徑,“複生兄,若陸軍各軍皆有名,那以後海軍、空軍該如何?”
空軍?譚嗣同愣了下,難不成飛行器也要入軍?不過他沒細想,這事難不倒他,回應道:“海軍可用龍之九子名,不知可夠?”
九個艦隊?夠了,劉奇點點頭。
空軍麽……,自然是飛天之物,古有五方神鳥、五鳳之說,尚有九雛……”
劉奇樂了,“夠了夠了,就依你,再立四軍,何人統領,交壽卿與兵部商議。”
兵部之事算是告一段落,譚嗣同隨後提出政務變革,他首先提出的,就是減少各州之府,“陛下,明清一來,州府並立,如今咱們改省為州,那各州之下的直隸州,便有些混淆了,再者,有些府管轄十數縣,有些所管不過數縣,多寡不一,若不變,這府衙林立,所需官吏也多不少,臣以為,可仿照濟寧州裁撤,並入兗州府之法,山東州之下,臨清州裁撤,並入東昌府,安徽州一地,泗州、滁州、和州裁並為滁州府,太平府並入寧國府,六安州並入廬州府……”
……江蘇州一地,撤海州,並入徐州府,撤通州,並入揚州府,撤鎮江府,並入江寧府,撤常州府,並入蘇州府,撤太倉州、海門,並入鬆江府……”
聽著譚嗣同敘述,劉奇明白,此事要做,確實得眼下就做,否則各地穩定,官吏上任,再弄就麻煩了,他想了想問道:“若裁並之後,有些府所轄之縣太多,該如何?”
陛下,若裁並,那各府裁並之後,還得裁並小縣,倘若那一府所轄之縣仍多,可劃歸臨近的府。”
劉奇點點頭:“那就按你說的辦吧,那些還不在咱們手裏的州,照此先謀劃著。”
臣遵旨…..”
除了裁並這件大事,譚嗣同稟報的事情還有官吏的精簡,他提出府衙所在縣不另設縣衙,由同知兼任縣令,府衙下屬教授、醫監及各司兼管該縣各項事宜,這樣一來,府衙也有相應的實事要辦,雖說同知兼任縣令,會讓府衙所在縣有額外好處,不過就是單設縣衙,因府衙的存在,這個縣也是有特殊照顧的,還不如明白些,還解決了府衙所在縣的縣令高半格的問題。
除此之外,是州一級的設定,雖說已有州牧,其下機構卻並未明確,暫按滿期行省之製坐著,譚嗣同對州一級想了很久,元明清以前,州省設置並不固定,借用漢、唐、宋官製皆不行,明製倒還湊合,可滿清沿用明製,若要區別,唯有自創,結合早先縣下機構設置,他設少牧為佐貳官,州衙對應各部,設財稅廳,禮教廳、衛生廳、商務廳、工建廳、司獄廳六廳,各廳長官稱尹,其副手為少尹,唯有巡捕廳設判官,不歸州牧管轄,而直屬刑部。
吏部、禮部、兵部之事,不太涉及州,也就不設廳,其事務由州衙內設辦公機構完成,其官為長史,內設機構及各廳下設科,分管各廳不同事務,其官為知事,除司獄、巡捕二廳,其餘各廳皆與州衙在一起,並不單設官署。
總的來說,這個機構已經相當精簡了,劉奇沒啥不滿意的,他隻是提醒譚嗣同,官吏俸祿皆由朝廷出,這吏的數量得有章程,如無必要,不可隨意增加,此外吏也該有等級,以區別能幹之人。
這倒是好辦的,譚嗣同為難的是帝國朝廷已然成形,品級劃分必須進行,而眼下的問題是,文武之間難以對應,文官各級也有所偏差。
以前初設時,知府不過五品,這州設了,數上去各廳高府一級,為從四品,那麽少牧四品,州牧隻有從三品,再往上,各部高一級也就三品,若同級還隻有從三品,算上左右丞相從二品,丞相頂頭到了二品……
劉奇聽完暈了下,確實和他最初想的有些偏差,隻因沒有尚書省什麽的,是否再設一個丞相府?可設了也不過丞相統領,若虛設正一品職位,似乎更沒必要,什麽大學士、太師、太傅之流,能做什麽呢?
複生,這文武先分開,不要對應,文官由上往下理,各部皆有官署,丞相以後也得有,設丞相府為丞相,左右丞相衙門,丞相為正一品,左右丞相為從一品,大理寺卿、禦史大夫為正二品,九部尚書為從二品,州為正三品,府仍舊五品、縣七品……”
譚嗣同有些錯愕,府、縣不動是可以的,他隻需要提高廳一級,廳尹四品,廳少尹從四,就能和府銜接,往上少牧從三,那州牧便是正三品了,可大理寺和禦史台居然高出九部,有些意外了。
律法、督查若不高於九部,那法令難行,官吏難監察的……”看出譚嗣同疑慮,劉奇淡淡道。
譚嗣同頓悟,他不是不知道西洋國家情況,皇帝陛下有些變相將西洋之法拿來用了。
陛下聖明!大理寺、禦史台高於九部,那各部行事便要依法律己,不能隻聽丞相府之令,而各州低於九部,也削弱各州之權…….”
劉奇嗬嗬笑了:“複生兄,也就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何來聖明?這道理你比我懂……”
譚嗣同也樂了:“陛下為何要說得如此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