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胡思亂想
字數:3139 加入書籤
顧仙佛一行六人一犬便在白雲庵安頓下來,白雲庵裏雖然隻有小尼一人,但是空餘的廂房卻不少,糧食蔬菜更是充足富裕,驟然多了顧仙佛六人一犬,但是供應眾人生活還是綽綽有餘。
在小尼的安排下,馮青流蘇主仆二人住在了後院廂房裏,顧仙佛四人一犬與猴子狂狗二人則住在前院。白雲庵本就足夠寬敞,八人散落在道庵各處,並未有多少擁擠之敢,隻是更增添了幾絲煙火氣息。
虎頭兒自己在房間裏收拾著家當,顧仙佛獨自一人走出廂房,蹲在廟宇前的水缸旁邊,以手撐腮看著天邊如血夕陽,呆呆的整理著這麽多天來的思緒。
格倫布達拿下之後,左賢王肯定震怒,反撲是一定的,就算他沒有信心打下顧仙佛已經早做好層層部署的馬場,但是為了給大單於一個交代或者說是給他麾下的大小部落一個交代,他也是必須發兵不可,畢竟這個格倫布達對於左賢王與西涼來說太過重要,顧淮曾經對顧仙佛說起過,從表麵上看來,若是西涼與契戎開戰,能決定第一年勝負走向的地理位置就兩個:娘子關和格倫布達馬場。
帖龍兒不是蠻橫無腦之人,查雄更是老謀深算,二者配合在一起,那就是比狼狽為奸還要更勝三分,而這次為了能順利拿下格倫布達,顧仙佛初歸西涼便大張旗鼓的閱兵,還給此次閱兵起了一個“殺春”的名號,現在塵埃落定水落石出,西涼大小官員甲士知道這次閱兵是為突襲格倫布達做掩蓋,所以他們會原諒今日的西涼王昔日的衛將軍在閱兵之時“失蹤”;長安的大小官吏和陛下也知道這次閱兵是為突襲格倫布達做掩飾,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原諒顧仙佛的這次類似於僭越的唐突舉動。
作為一個剛剛裂土封王的藩王,一舉一動必須要比在長安之時更加小心,否則你就是放個屁聲音大一些,長安那邊都能解讀出十八個不一樣的意思來。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顧仙佛回到西涼第一個月,才能出其不意地拿下這至關重要的格倫布達。
顧仙佛揉揉臉頰,麵容疲憊,笑容卻有些釋然:雖說這次唐突舉動肯定會讓長安不喜,今年軍費不是削減兩成就是三成,但是好歹拿了個開門紅不是,西涼的精氣神兒提起來了,這就比什麽都重要了。
梳理完格倫布達,顧仙佛又開始思索起萼綠城,萼綠城曆史悠久且處於契戎與西涼邊界之處,但是地理位置卻有些尷尬——誰都能輕易占領,但是誰都別想守住,所以經曆了幾次無意義的拉鋸戰以後,顧仙佛與左賢王便極其默契地放棄了這塊嘴邊的肥肉,但是私下裏的動作也極其默契地變本加厲起來。
樣記牛肉鋪在萼綠城紮根多年,再加上大大小小西涼衛諜子與軍中斥候在萼綠城潛伏了三四年之久,若是假以時日,這些諜子肯定能落地生根,但是這次為了突襲格倫布達,萼綠城中的所有西涼諜子傾巢而出,這便等於把萼綠城拱手讓人了,下次諜子想要滲透進去,肯定難上加難。
顧仙佛自嘲地笑了笑,自己思索起來隻是難上加難這四個字,但是當諜子真做起來,卻不知要填上多上條性命才能叩開萼綠城大門,大戰之前先死諜子,再死斥候,最後死將軍士卒,這一點是西涼老人都知道的,但是卻極少有人知道,再沒有大戰的時候,也有著無數諜子死去,且死得無聲無息,好像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記住他們。
不過從對萼綠城的滲透上看來,論玩諜戰,草原契戎那幫大老粗,還是比西涼略遜一籌的,比起密影來,更是差了好幾條街的距離。
這也算是不是好消息的好消息吧。
顧仙佛站起身,一邊活動著有些發麻的雙腳一邊走到院牆根,一手扶在牆壁之上,抬頭向上望去,他沒有望牆頭,而是望向更遠的天空。
同時他的思緒也隨著視野的廣闊更加廣闊起來。
現在整個西涼都得他自己一個人操心,原來自己隻需要負責武將的吃喝拉撒,可是現在隨著帶上這個西涼王的帽子,又得負責文官,西涼軍政在大乾數一數二,但是民風教化卻實在差得離譜,要不然大乾也不會極其默契地給西涼冠上一個蠻子的稱號。
在以前,誰都知道,蠻子那是專門指草原匈奴的。
四大家族中的張家肯定會給自己下絆子,其餘三家都是老狐狸,目前立場不好說,陳玨放出去的餌已經良久了,至於他們是否咬鉤,誰也不敢打包票。從顧府裏帶來的謀士倒是不少,但是大多數卻都是適合做背後幕僚的角色,要是讓他們真的獨當一麵,也不是做不到,就是怕他們做得太好——好到忘記了自己是誰。
一直鬱鬱不得誌的讀書人別看平日裏咋呼著“安貧樂道”,但是若真有朝一日手握重柄,不為惡還好,若是為其惡來,那才是最沒有底線的。
父親說得還真不錯,這教化風俗,西涼差得遠了,就連排在倒數第二的南疆也比西涼好上數倍,要說讀書種子,還得一看八大門派之一的春秋學宮,二看大乾國子監。
前者收納了逐鹿之戰中顛沛流離的讀書種子,後者讓這些種子在土壤之上生根發芽,不出二十年,又是一副千林錦繡的局麵。
世人都說百姓命賤如草,隻要根還在,怎麽都能湊合著活下去,其實讀書人也差不多,隻要留下一兩顆種子,過個十年二十年的,怎麽也能繁衍出一片樹林來。
而現在除了春秋學宮與國子監,恐怕還要加上翰林院,別看翰林院如今剛剛興起,但是有著陛下不遺餘力的大力支持,有著祁鉞祁祭酒的領銜,翰林院這顆大樹,恐怕隻能以瘋長二字來形容。
自從顧淮去了以後,在廟堂之上那些原本不起眼的“當世大儒”、“法學名士”也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仿佛這些五六十胡子一大把的老頭子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站在廟堂之上慷慨激昂,毫無違和感。
也毫不記得那個男人在的時候他們是何等姿態。
顧仙佛輕輕歎了口氣,隨後又豪爽大笑。
就算你們故意不記得又有何用?當年我父可是一個人壓下一座朝堂!
白衣小尼一邊費勁地翻著土壤一邊看著對麵的這個年輕人既哭且笑,心中覺得這個男子好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