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虎牢易手
字數:9163 加入書籤
A+A-
再說虎牢關上,董卓留下來守關的將領趙岑,仍舊忠實地執行著董卓的命令,進行守關。
在他看來,現如今關東諸侯頓兵城下已久,銳氣已失。來關下偵查的哨探也越來越懶,僅僅是每天過來望一眼,應付差事而已。
看起來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很久。
如此最好,反正關內存糧足夠,自己這邊可以一直跟聯軍耗下去。每多耗一天,相國那邊就會多安全一分。
然而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他願意在這裏耗著,他手下人可不願意!
這日,關上幾個站崗士兵聚在一起,互相抱怨著:
“這個趙二,自己想要表忠心,卻教我們陪他受罪!”
他說的趙二當然不是我們的青州牧趙二,而是指趙岑。趙岑在家中排老二,故而也被稱作趙二——這才是董卓厭惡他的真正原因!
“哼,他想表忠心,相國可不會領情,不然這墊後送死的活計,也不會輪到他來幹!”
“唉,高官們的事俺不關心,俺隻關心俺的腿……天天這麽站崗站著,我腿都快站爛了!”
自董卓大軍撤走後,這幾百個人的任務驟然加重了。原先關牆上站崗的士兵是輪值的,每隔一會兒就會有下一批人來接崗。
然而現在人手不足了,又不能被關下諸侯看出虛實,於是這幾百人就隻能從早到晚不休息地站到底了。換崗倒是也有,每隔一段時間,互換一下位置。
想休息?等天黑吧!
白天活人值班,晚上草人值夜。
“哼,腿站爛了是小事,命沒了才是大事!等敵人開始攻關,咱們這些人都得死!”
“就算關下諸侯不攻關,我看咱這邊的虛實也瞞不了多久,人家又不是傻子!”
“對啊,要是等他們發現了真相,咱還有活路?”
“幾十萬大軍,被咱們幾百人騙了那麽久。到時候必然要拿咱們來撒氣!”
“唉……”
其中一人一咬牙,“不如……”
“不如什麽?”
那人看了看左右,沒有說話。
“怕什麽!咱們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整個關上,除了那狗日的趙二,誰不是難兄難弟?”
那人這才放心說道:“好,那某就說了!某看不如……不如直接獻關投降,這樣興許還能有條活路。”
他話音一落,立刻便是群體響應:“老子早就想這麽幹了!”
“對對,宰了那趙二,開關投降!”
“兄弟們苦趙久矣!”
“俺們再也不想站下去了!”
於是這些人立刻謀劃起來,當天夜裏,這些人按照白天商議出來的對策,趁趙岑睡覺時潛入房間,把他綁了。之所以沒當場殺了他,隻是為了能夠在投降時多一份功勞而已。活捉永遠比直接殺死功勞大,他們清楚。
而後他們在城頭上豎起白旗,等待聯軍接受投降。
第二天一早,關東十八慫們才發現了關牆上的白旗,便派人過去詢問,得知對方要投降後,並沒有立刻接受。
袁紹便問眾諸侯:“虎牢關上掛起白旗,欲投降我等,你們意下如何啊?”
韓馥、孔伷、劉岱、王匡、張邈、橋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張楊、袁術等人皆言有詐。
那公孫瓚還聲稱:“董賊向來無恥,素無信義,跟草原上那些異族一個德行……不,他就是異族的親戚,他老婆就是羌女,這種人怎麽能信?”
劉備則不置可否:“備謹遵盟主號令。”
孫堅非常鄙視這些人,高喊道:“怕什麽?盟主若是擔心有詐,可直接命其打開關門,若果真有詐,直接殺進去即可!”
陶謙亦補充道:“可令對方出關來降,以示誠意!”
袁紹詢問過許攸的意見後,同意了他倆的提議,命令對方把關門打開,然後出關來投降。關內董卓軍士兵們毫無異議,依言照做,這下那些諸侯才多少有些相信了。
然而他們雖然接受了這批士兵的投降,但還是不敢進關。
孫堅這時候看不下去了,向來膽大的他才不管有沒有詐,當頭驅兵而入。劉、關、太史等人早得了趙二消息,也一並進入虎牢關。其他諸侯看到這兩路安然進去了而沒有受到伏擊,這才各自引軍而入。
這時候他們才知道那董卓早跑了,關內原來隻有趙岑帶著幾百人。十八慫們頓覺羞愧,居然被幾百人嚇得頓兵不前。
至於對趙岑的處置問題,其餘諸侯並不關心。袁紹因為欣賞他的忠義,故而沒有為難他,下令把他放了。
趙岑謝過袁紹後,自覺無顏再去見董卓,索性直接回了常山真定老家,不再過問世事。
虎牢關至此正式易手。
聯軍占據虎牢關後,孫堅並沒有像其他諸侯那樣停留在此,搞什麽慶賀。而是直接飛奔雒陽,他可是受夠了這群慫隊友了。
一到雒陽,便遙望火焰衝天,黑煙鋪地,二三百裏,遍布焦屍人骨。
孫堅不由感歎:當年那麽繁華的帝都,居然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再配合上道路旁的流民餓殍,哭泣哀嚎,真是一副地獄般的場景!
孫堅搖了搖頭,沒有作過多感歎,先下令發兵去救火,好在這裏離河邊也近,運水方便。在滅火的同時,還在火海廢墟中救出了不少躲藏起來的百姓們。
不過這火畢竟太大了,光憑孫堅手裏的部隊不足以忙得過來。於是孫堅趕緊派人去通知後方諸侯,述說了雒陽這邊的慘烈場景,讓他們快過來,救人要緊!
這時候那些其他諸侯們才慢悠悠地挪過來,跟著一起滅火、救助災民。然而他們也隻是象征性地派了一些兵卒子過去幫忙,沒有任何將領跟過去。
袁紹令眾諸侯各於荒地上屯住軍馬,建立營地。看樣子是打算在這裏駐紮上一段時間。曹操一看這哪行,便跑去見袁紹,到了大帳,發現還有幾路諸侯的首領也在。
曹操便對袁紹說:“盟主,此時不去追擊董賊,更待何時?今董賊西去,正可乘勢追襲;本初按兵不動,何也?”
袁紹看了他一眼,沒說話,在那裏直皺眉。
曹操納悶這袁本初不說出擊,也不說不出擊,在那皺眉幹什麽?
於是又勸道:“本初!那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致使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社稷危急,存亡之刻,怎能按兵不動呢?”
袁紹繼續不理他,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曹操心說你袁紹搞什麽,倒是說句話啊!
於是也不再衝他講,而是麵對其他諸侯首領分析道:“那董賊懾於十八路諸侯之勢,為避鋒芒,始有遷都西遁之舉。虎牢關一戰,呂布戰敗,兵無戰心,我軍士氣正盛。此時一戰,則天下可定。我們怎能疑而不進,坐失良機呢?”
袁紹這時候終於說話了:“諸侯兵馬俱已疲困,進兵深恐無益。”
心說你也不看看,我軍現在就這麽點兵馬了,精銳折損大半,剩下的雜兵又實在不堪用。你要我進兵……拿什麽進啊!
要不是那趙岑手下突然獻關投降,我們在虎牢關下就想撤了。
曹操心說你真是扶不上牆!又看其他諸侯,希望能有個幫自己說話的,但是……
奇怪,趙二哪去了?他麾下的劉備倒是在,但這人一看就好像沒啥主見(被趙二給慣得),根本沒打算說話。
孫堅也不在。
而在場的其餘諸侯皆言不可輕動。
於是曹操怒了,大罵曰:“豎子!不足與謀!”轉身走了。
遂親自帶著自己那數千士兵,領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幾個將領,星夜來趕董卓。
從雒陽往西直走,過了穀城,旁邊就是穀水,河上船隻川流不息。曹操認出那是青州的船隻,似乎在運輸什麽。
再往前走沒多遠,便看到趙二的軍隊了,隻看到這些青州軍不斷地把一群群“流民”往船上引。
曹操便叫住一個軍官,問他趙二在哪,那軍官給他指了位置。曹操便在某艘停靠在岸的船上,找到了趙二。
一見到了趙二,曹操就氣不打一處來,質問道:“好你個趙雙飛,我們在虎牢關下與敵對峙,你卻在這邊綁架人口!簡直就是個人販子!”
張飛在旁邊吐槽道:“你說得沒錯,他就是個人販子!”
這下曹操有些哭笑不得了,心說這人怎麽這樣。
趙二一見曹操,便哈哈笑道:“孟德稍安勿躁……你看,我這不是在關下也幫不上啥忙麽,與其讓水軍閑著,不如來弄點人口回去。”
曹操隻得一擺手,放過他道:“好了好了,為兄不是來追究你責任的。為兄跟你說件正事!”
趙二當即裝傻道:“何事?”
心說什麽正事,不就是擅自追擊董卓,然後被全殲的事麽!
曹操正色道:“為兄打算趁那董賊西去之機,帶兵追襲他們,怎奈其他各路諸侯目光短淺,不肯支持為兄!當時你又不在,可把為兄氣得啊……不提了,雙飛,你可願帶兵協助為兄?”
--
董卓老婆是羌女的說法,未見於任何史料,猜測是哪個裏傳出來的。考慮到董卓少年時身處漢羌雜居之所,喜歡結交羌人,而董卓父親不過是個縣尉,故而娶個羌女為妻也屬正常。因此本書采用了此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