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劉岱上鉤
字數:5337 加入書籤
A+A-
山陽,兗州刺史府內。
劉岱正在看濟北相鮑信寄給他的兩封信,第一封信是鮑信一個月前寫的,而第二封信是最近才寫的。因為之前道路斷絕,郵路不通,所以導致第一封信一直被壓在中途。待到程立打通了驛路後,這封信才跟第二封信一起到達了劉岱的手中。
隻見第一封信中寫道:“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誌,不可敵也。觀賊眾群輩相隨,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為資,今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不得,攻又不能,其勢必離散,後選精銳,據其要害,擊之可破也。”
而後劉岱又拆開了第二封信:“昔賊眾士氣正盛,公強行出擊,以致失敗。現今公麾下程仲德已數敗敵軍,我方士氣大振,而賊士氣衰落,正是掃清兗州匪患之時!”
在一個月前,劉岱還是信心滿滿地,以為自己能對付波才,於是主動出擊,結果被波才打了個史詩大捷。損兵折將不說,就連自己最信任的一個部下,新任山陽太守都死了。
自那之後,劉岱的信心便一落千丈,這才導致之前程立無論怎麽勸他,他都不肯同意。
現在程立打了勝仗,而鮑信又適時勸劉岱出擊。這使得他的信心又恢複了一些:“或許……是該給那些黃巾賊們一點教訓了吧?”
鮑信的書信本意是想讓劉岱下令給程立,讓他與鮑信的軍隊合兵一處,共同掃蕩兗州匪患。但是劉岱卻不這麽想,他想自己再親自率領一路軍隊出擊,剿滅黃巾賊。
隻是問題在於,他手裏的精兵都在程立那裏,現在城中隻有一些尋常士卒。如果程立還在山陽郡倒還好說,自己率軍配合程立一下就好。
但是現在……
劉岱隻得求教別駕王彧:“王別駕,本官欲出兵掃清兗州匪患,無奈手中沒有精兵,奈何啊?”
王彧奇怪地問道:“刺史不是已經派了程仲德出兵了嗎?怎麽還要再派部隊?”
劉岱猶豫了一下,終於說出了心裏話:“那程立雖然為了家鄉安危,而不得不率領本官麾下士兵去打仗,但是他畢竟不肯接受本州的官職,不算本官的人……待到戰事結束後,本官的威望難以提升啊!”
王彧不由苦笑了一番,心說都什麽時候了,居然還算計著這個!
但是自己身為別駕,刺史麾下第一副手,不能不為上官分憂,於是便建議道:“那不如這樣,刺史你現在就上表朝廷,表舉他一個軍職……還是騎都尉。然後對他說是為了讓他指揮軍隊方便,名正言順,那樣他就不會推辭了。這樣一來,他不就是以您的名義在打仗了嗎?”
然而這個主意並不能令劉岱滿意。他要提升威望可不是為了什麽麵子好看,而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統治兗州。隻有自己威望足夠了,下麵的人才不至於反對他,不服他。
如果隻是依靠程立的力量清除了匪患,等安定後,那程立必定會辭官回鄉繼續隱居的。到那時候,兗州那些人,該不服劉岱的,還是不服他。
隻有自己親自率軍去打上幾個勝仗,這樣才能有助於實際提升自己的威望,進而壓服兗州群宵。待到那時,自己再著手統合兗州的力量,一旦自己力量強大了,外部的其他諸侯也不會再小視自己。
像趙二吞他泰山、袁紹在東郡埋下曹操這顆釘子,陶謙公然勾結黃巾搶掠自己,公孫瓚lè suǒ馬匹,袁術陳兵陳留……這些破事就再也不會發生了!
看到劉岱依舊愁眉苦臉的模樣,王彧知道自己的話對方肯定沒聽進去,歎了口氣退下了。
幾天後,劉岱接到消息,說有一股數量很少的黃巾軍經過昌邑城外,目的不明。
劉岱頓時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這支黃巾軍數量不多,看起來也不強,更關鍵的是他們隻是路過這裏,對自己肯定沒多少防備。如果自己這時候派兵突襲他們,那麽不需要多麽精銳的部隊就能辦到。
那樣一來,自己也算是親自打了一個勝仗了!
劉岱越想越興奮,似乎已經預見到了自己成功時的畫麵了。他當即下令城中軍隊做好準備,而後他要親自領兵出征!
別駕王彧趕忙來勸,說刺史萬金之軀,不可親身犯險,還是坐鎮城中,交給手下去做這事比較好。
然而劉岱死活不聽,非要親自領兵出擊。王彧勸了一番不成後,也隻得放棄。
就這樣,劉岱親率一萬五千大軍,浩浩蕩蕩地出了城。而負責留守昌邑城的王彧則歎氣道:“劉刺史真是糊塗啊!那支黃巾軍數量不多,就算要消滅他們,也應該以小部隊輕裝追襲。你派這麽大一支部隊過去,行動必然遲緩。若是對方無心戀戰還好,隻會被刺史驅趕出山陽。若是對方設下詭計……唉!”
昌邑縣令素來心中鄙視劉岱,聽後冷笑道:“哼,這位刺史大人眼高手低,好大喜功。他敗了就敗了,正好讓他長點教訓。”
沒想到王彧當即訓斥道:“縣令你也糊塗啊!你不想想,劉刺史一下子帶那麽多軍隊出征,你算算現在昌邑城內的守軍還有多少?萬一黃巾軍大部隊在擊敗劉刺史後,順勢攻城,就城裏那點人,哪裏夠守禦的?”
“啊!那……那可怎生是好?”縣令這下也開始慌了。
“隻能盼望劉刺史運氣好點吧!”
然而這劉岱的運氣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好。
因為這隻黃巾軍小部隊壓根就是波才放出的誘餌。當然,波才並非是專門針對劉岱的,因為這樣的誘餌部隊另外還有幾支,分布在兗州各郡。
一旦有哪個郡的郡守/國相開始犯蠢,主動咬鉤,那麽等待他們的就是波才主力的雷霆打擊。
這波才在與程立爭鬥了一番後,也看明白了:這個程立不是一個簡單角色,憑借自己的智謀要想拿下他,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與其繼續跟他耗下去,不如先以數支部隊拖住他,而自己則開始把目標放在各郡的郡守/國相們身上,先找個軟柿子捏一捏。
而劉岱,就是第一個上鉤的軟柿子。
於是乎,波才的大軍迅速開進山陽郡,而後在預設的埋伏點潛伏下來。
而且潛伏點不止一個。
--
山陽太守袁遺逃離兗州後,繼任山陽太守是誰,史書無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