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重新開始

字數:5453   加入書籤

A+A-




    九十年代初的首都機場,顯得有些無序。

    麵對大量的港台商人和遊客,這個時期的機場承壓很大,有些應接不暇。

    往往幾個不同的班次先後到達,可出口隻有一個,通道隻有一條。

    出站的人流永遠是亂哄哄的,得人擠人往外走。

    不過這樣有限的條件,反倒方便了卓群。

    因為他再次回到1996年之後,最想見的人那就是康妮。

    帶著對曾經美好和歉疚的追尋,卓群一有時間就會打電話查詢康妮的航班,然後往機場跑。

    隻要康妮和蘇繼紅有航班到京,他守株待兔的等在出口,幾乎都會等到她們走出通道,從沒有錯失過。

    而每一次發現了她們,他就會退到一邊,默默跟著她們一直走到機場之外。

    直到親眼看著她們上了機組車或是出租車,他的目光隨之延伸到了看不見的遠方,才會心滿意足的打道回府。

    在差不多兩周的時間之內,像這樣的守望就發生了六次。

    卓群甚至還借用了同學相機,偷偷拍攝了康妮的照片。

    不為別的,隻因為他渴望再續前緣,他渴望彌補虧欠。

    尤其是看著康妮和蘇繼紅就像當年初見時那樣年輕、漂亮。

    聽著她們充滿活力的說笑,看著她們青春四射的舉止。

    卓群便充分感受到了生活重啟給他的愛情帶來的希望。

    隻是很可惜,他還沒有勇氣,就這樣光明正大走到康妮的麵前,和她重新開始一段戀情。

    因為與賞心悅目,靚麗養眼的康妮相比,他身上的衣著寒酸得要命。

    現在的他什麽也不是,他還沒有錢,也沒有社會地位,根本不像個白馬王子。

    所以他不得不先用一段的時間來積累自己。

    以便以一個完美的形象,一個更好的契機來介入康妮的生活。

    而這一次,他不會因為任何事再辜負她。

    就這樣,從第七次尾隨過後,卓群就不再經常跑到首都機場來了。

    他的生活規律開始恢複正常,他很理智的又開始規劃未來,把努力目標重新聚焦在掙錢上了。

    這既是為自己賺取追求康妮的資本,也為了盡快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和減輕父母的負擔。

    何況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以卓群的前世今生的強烈反差來看,這種感受尤甚。

    至於說到具體該怎麽賺錢。

    這樣實際操作的技術問題,對卓群來說,那當然沒什麽難度。

    還別看郵市經過如火如荼的炒作,此時行情已經進入了中途。

    主流品種、熱門品種的價格均已經被推得高高的。

    以卓群現有的資本入市似乎遲了一大步。

    他如果再去碰田村卡的話,頂多也就買兩三張豬卡的,連一套“梅蘭芳”都買不起。

    哪怕最高點翻個十倍脫手,也就賺個幾千塊錢到頭了,似乎沒什麽暴富的可能了。

    可別忘了,既然已經親身經曆過一次了。

    那就和第一次僅憑著記憶,照本宣科的炒作完全不一樣。

    什麽事兒都是講實際經驗的,熟能生巧是任何行業都能通行的規律。

    由於卓群對郵市行情的演變過程、品種交替更加了如指掌。

    他非常清楚這撥行情最後能瘋狂到什麽程度。

    知道最後就連不起眼的垃圾品種也能瘋長到讓人不可置信的價碼。

    所以對他而言,還是有許多大漏兒可撿的。

    就比如說價廉物美的郵資封和郵資片。

    所謂郵資封和郵資片,都是國家發行的法定郵預付憑證。

    通俗的講,就是將郵票圖案直接印在信封或者明信片的右上角。

    用戶直接寫上字不用貼郵票就可以寄出去的那種紙片兒。

    郵資封一般都是裝在一個紙盒裏麵,五百個一箱。

    郵資片一般都是一千張一包。

    所以這兩種東西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積大,價值低。

    往往一萬元的貨就能堆老高,擺上滿滿一櫃台。

    偏偏炒作這兩樣東西,還講究原箱原盒,不能拆開封條。

    結果因為流通性極差,市場表現就不會太好。

    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垃圾品種。

    平日裏,基本得打個六七折才賣的動。

    往往隻有在牛市的最末期,實在別無可炒的時候,才會作為最後的品種補漲。

    但也正因為這個特點,這兩種東西最受散戶青睞,真要漲起來比什麽都快。

    要知道牛市末期的時候,大量散戶被財富效應吸引而來。

    貴的東西他們可炒不起,就隻能買得起這些郵資封、郵資片。

    那自然就構成了引爆行情的中堅力量,為最後的瘋狂創造了條件。

    卓群就清楚的記得,1997年的3月,散戶大量集結入市,就成了垃圾郵資封、郵資片的黃金時間。

    最後崩盤前的半個月,票麵價格兩毛的郵資片都變成十元了,票麵一元的郵資封能漲到五十元。

    唯獨要注意的一點是,既然郵資片、郵資封因此具有啟動快的特點,那麽反過來說,跌速也是一樣快。

    掙錢的時間就這麽幾天,一個猶豫不決,砸在手裏的就成一堆“紙片”了。

    當然,這一點對卓群肯定不會形成殺傷力。

    實際上,當他以四百五十元的全部身家,吃進了三包最垃圾的郵資片。

    就等於他已經手拿把攥,在四個月後賺到了三萬塊。

    雖然看起來,這點錢還遠遠比不上他上一世瘋狂攥取的七百萬的利潤。

    可別忘了,不是還有股市呢嗎?

    炒股和炒郵票是一樣的道理,由於上輩子卓群最大的精力就是沉浸在股市上了,他在股市裏有更多的好機會能夠把握。

    所以說,一旦有了這筆錢,他就有了去股市淘金的入場券,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吹牛,如果真的可以肆無忌憚的放手一搏,他甚至有把握把當上世界首富的時間縮短三分之二。

    更何況話說回來,郵資片和郵資封還有個熱門品種比不了的好處呢。

    那就是不到最後關口,價格始終會保持著低迷。

    這就讓卓群仍舊有時間去聚斂資金,以便最後進行終極圍獵,擴大戰果。

    不過說的這裏,卓群重大的人生抉擇改變出現了。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鑒於上輩子的教訓、遺憾和心裏始終難以釋懷的負罪感。

    他不願意再犯上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毛病了。

    這一次,他換了正大光明可以擺在台麵上的方式來獲取額外的資金。

    那就是在不上課的時間跑到中關村,利用自己的知識和出色的口舌,為攢電腦的商家打短工攬客掙傭金。

    至於對於402的哥兒幾個,他其實也沒忘了。

    但和以前尤為不同的是,這是把投資郵資片的事兒,徹頭徹尾擺在402幾個室友的麵前。

    不再有任何忽悠成分,隻用合理的市場分析和曆史數據,來說服幾個哥們兒參與這件事。

    還留給他們相當充裕的考慮時間。

    說要麽他們自己投資,最終盈虧自負。

    要麽他負責保本包賠,但得分走百分之五十的利潤。

    最終能否抓住這次發財的機會,那就看他們自己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麽做,至少有一點好處是立竿見影的。

    那就是卓群可以把自己的三捆“金磚”放進了櫃子裏鄭重保存。

    而室友們都成了他的義務警衛了,誰都知道那是他的寶貝,萬萬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