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獲益良多

字數:6207   加入書籤

A+A-




    當然,既然說是名利雙收。

    那麽除了金錢之外,卓群肯定還獲得了許多其他的好處。

    首先來講。

    作為一名新聞專業的大一新生,能夠在知名大報上發表署名的文章。

    這既是實實在在的學以致用,也是實實在在的專業成績。

    很能體現出老師教導有方,給老師和學校麵上增光。

    於是當卓群把報紙拿給老師看過後。

    他不但在學分上獲得了特殊獎勵,讓幾乎已經掛科的兩門公共選課起死回生。

    還榮獲來自校方的祝賀,一躍成為校內的名人。

    為此,卓群的確有些喜出望外。

    因為他今生已經不想讓父母再有些許的失望了。

    哪怕對重學一遍學過的知識沒興趣,可也認為應該混個畢業證,好對他們有個交代。

    可惜這輩子重生時間有點晚,在忙著掙錢的同時,重撿學業應付很有點費勁。

    如果沒有這篇報道,那他就得走偏門,花錢請老師吃飯了。

    恐怕還得賠笑臉,好話說盡,或許才有可能讓老師手下留情。

    這下好,不但順利過關。

    甚至完全可以再想象。

    假如日後他再有類似的報道見報,甚至加上老師的名字。

    是一定可以讓他的大學生涯倍感輕鬆的。

    另外也得說,當爹媽的盼什麽?

    可不就盼著孩子有出息嘛!

    所以放了寒假,當卓群把部分稿費和刊登他文章的報紙,帶回家交給父母過目。

    他們更是與有榮焉,心懷大暢。

    整個冬天,卓群的爸媽因為這份驚喜,都可著勁的跟親戚朋友們顯擺。

    不得不說,這件事讓卓群觸動很大。

    因為他驚訝的發現,他的父母從中獲取的快樂和得意,簡直比他曾經交給家裏幾千萬的時候還要多。

    尤其是父親,每天拿著他的報紙來來回回不撒手的看,幾乎都能把整篇報道背下來了。

    但就這樣,還絲毫不厭倦的反複跟他詢問取材和寫作的過程。

    而且每一次聽他的講述體會,都如同孩子一樣的展現笑顏。

    這樣看似誇張的反應,如果放在過去,卓群是不會理解的。

    但正因為上一世他自己也當過父親,有過卓玥這個女兒。

    現在的他,卻完全能體諒、理解了。

    那就是做父母的,對孩子的要求其實很簡單。

    他們所要的,不過是求子女一輩子的平安,生活安樂而已。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摒棄人生中一切的負麵東西。

    毫無心理負擔的過上真正積極向上的幸福日子。

    正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並不是非要大富大貴。

    他們真的不奢求孩子去成為什麽偉大的人物,或者給自己帶來多少的物質回報。

    更不會以這些東西來衡量子女的價值和孝心。

    假如孩子能夠行的端,走得正,還能夠在工作事業上,或是興趣愛好方麵展現出一些優秀才能,或是獲得一點小小成績。

    那對他們就已經是人生的成功和莫大的驚喜了。

    他們會因此覺得自己身為父母是合格的,一切付出都是有意義的,由此才會得到心靈的平靜。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卓群忽然間發現,其實他自己和父親很像。

    因為父親曾經是怎麽對他的,他就是怎麽對待自己的孩子的。

    過去,他常常認為自己和父親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現在細思量,他必須承認他錯了。

    更多的事實可以證明,父親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十分驚人。

    像不知不覺中,諸多處理事情的動機與方法,他就會暗中與父親不謀而合。

    就好像父親附體一樣。

    是的,他不完全是自己,父親也不完全是父親。

    好像他們父子,各有一部分是可以重疊的。

    這應該就是血緣的連接,基因的作用。

    所以出於這樣的感悟,現在的他,對待父母的態度也大變了。

    他是真心渴望父母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好好享幾年晚福。

    因此是絕不會再給父母巨額的金錢了。

    卻願意以更多的時間陪伴他們,和他們說說心裏話了。

    這不再是虛假的孝順。

    而是最自然,最應該,最合理的家人相處方式。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發生在卓群過完年重新回到學校之後。

    敢情由於卓群的文章發表時機很巧妙。

    正好是前消費的重要關頭,也是電腦走進百姓家,剛剛開始急速發展擴張的時期。

    此時還沒有一家報刊讀物報道過這個熱點現象。

    這就讓想要購買電腦的人格外關注。

    偏偏文章對交易內幕的曝光,以對購買電腦的普遍誤區的介紹都很詳盡。

    這就更讓這篇文章極具現實指導意義,看過的人無不大吃一驚。

    那麽造成的影響也就極大,一下激發了相當強烈的社會反響。

    為此不但導致其他的刊物紛紛仿效,開始對中關村進行挖掘和追蹤報道。

    甚至引起有關部門對中關村市場交易亂象的重視,掀起了一場專項整治打擊活動。

    於是就在中關村從業人員的集體咒罵聲中。

    新聞業內卻因為這篇報道開始關注卓群的名字。

    可以說卓群憑此一篇文章殺入報海,算是嶄露頭角,一炮而紅。

    像那家以最高價格買稿子的《都市生活報》的主編,就在卓群回到學校後專門約見了他。

    並且與之做了較長時間的溝通。

    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卓群能再寫一下後續報道,還說價格方麵可以再高些。

    但卓群出於更穩重的考慮,卻沒有透支自己聲譽的打算。

    他反倒實實在在的說,現在的報道都一擁而上,對中關村題材挖掘得差不多了。

    其實已經沒有什麽可以出彩的地方去寫了。

    假如他真去寫後續稿子,報社也很難獲得實際效益。

    如果報社真的需要,那還不如讓他去寫寫其他的熱點現象,就比如郵市。

    接下來,卓群就打開了話匣子,索性侃侃而談自己對郵市的想法。

    說白了,其實就是他把當年自己在《都市青年報》發表過的那篇稿子,其中部分內容透露了一二罷了。

    但這一下,可算是把主編給震了。

    因為他沒能想過卓群這麽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

    竟然能視金錢而不動心,反而以極高的新聞素養來要求自己。

    而他所展現的才華更是難能可貴。

    這種對社會的敏銳觀察,以及論點的深刻性。

    一次可以說是巧合,但兩次還能保持住,就非常人所能了。

    所以主編立刻聽得滿麵生花,認準了自己撿到寶了。

    卓群是個人品可靠,不可多得的人才。

    於是不但當場表示願意以千字四百元的價格預定下卓群的文章。

    而且還希望卓群畢業後,能到他們的報社裏工作。

    要知道,這家《都市生活報》比起卓群原來的單位《都市青年報》來。

    發行量足足高上兩倍,不但更為知名,也更有實力。

    等於說卓群還沒畢業就已經在京城數一數二的報社找到工作了。

    更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重視。

    這樣的好處可不是簡簡單單的金錢能帶來的。

    作為被伯樂相中的千裏駒,卓群自然也頗感驚喜,一口答應下來。

    瞧瞧吧,這一手玩得多洋啊。

    卓群這小子還真是左右逢源,怎麽吃怎麽有。

    遠比他上一世,隻拚命追求純粹的經濟利益,幹的漂亮。

    而這就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長進之處了。

    他懂得了人生的需求多方麵的,並不隻能指望財富這一點。

    隻有考慮盡量周全,顧忌到各方各麵,均衡發展。

    且恰到好處,能適可而止,才是幸福的秘訣。

    ps:

    沒有上架感言,隻有對每一個用正版訂閱默默支持我的書友,最衷心的感謝。

    尤其今天的首訂,一個數字,真的就是一份溫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