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節 回歸東土的辦法(下)

字數:456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跳躍一千年 !

    老羅有些笑意的看著這個從進了帳篷就很鎮靜自若的長老,他這會兒張大嘴巴的表情好像可以吞下一隻鵝蛋。【全文字閱讀】

    羊皮紙上麵畫的是老羅設想中的一種載具,或許是曆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東西。頂部設計用羊皮縫製的底端開口的大球,下麵設置一個加熱空氣的東西,沒錯,就是熱氣球的原理,但是因為燃料的關係,可能做不到升空,沒關係,反正恰好不需要這東西升到高處,用繩索掛住一個木質的類似圍欄床的東西用來載人,前麵弄出一個駕轅,調節好配重,反正這玩意兒隻要離開地麵一米高,隻要兩匹駑馬,就足夠拉動這個沒了重量的東西。

    至於用途,當然是為了搭載那些老弱婦孺,估計即使本地年紀最老的李家長老也不會再有行路的顧慮。

    用手壓住圖紙,老羅開始比比劃劃的給有些呆滯的杜訥長老解說這個東西的用途,還有製作的要求,在老羅看來這玩意兒還真沒什麽難的,不需要升空太高,所以也就不用考慮製作材料的難度,或許製作起來可能會需要大量的有技巧的人力,但這個對於工匠營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唯一有一點難度的是燃料的獲取和安置,恰好目前所在的地方就是巴庫,這裏可是一個最早開發的石油產地,沒有後世方便製備的甲烷丁烷之類,暫時用石油來嚐試一下也不錯。雖然簡陋了點,估計夠用了,至於改進什麽的,看將來的需要吧。

    嗯,還有一點問題,防火和安全是一個問題,這就需要人員培訓了。

    老杜的腦袋有些亂,這個羅開先說的製作要求還有材料的選用,他都明白,但是這個東西,他完全沒有想法,即使他是做了一輩子的金工和木工,但是能飄起來,他根本無法相信,“三郎,這個東西能飄起來?不用輪子?”

    “杜老,見識過孔明燈吧?”老羅沒法解釋熱氣球的原理,隻好用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

    “聽說過,書中有記載公輸家有這樣的技藝,但是從來沒有見識過。”老杜現在隻能說自己孤陋寡聞了,因為他真的不懂。

    老羅在心裏感歎工匠營或許現在還不錯,但是他們的知識短缺的也很厲害,或許是因為多年停留在這裏人員損失造成的,或許是很多匠人都喜歡留一手,才造成了工藝缺失吧。他抽出一張空白的羊皮紙,找了一隻炭筆,在上麵一邊畫一邊講解給杜訥聽,都說完了他才做了一個總結,“這玩意就這麽簡單,用毛紙和秸稈做外罩,裏麵放半截蠟燭就可以,杜老回去家裏盡可以做一個試試看。”

    “就這麽簡單?”老杜有些半信半疑。

    “沒錯,然後說這個車子,其實就是一個放大的孔明燈。”老羅也沒多做解釋,等這個執拗的老杜頭回家試試孔明燈就明白了。

    “這個車子……定個名字吧?”老杜見羅開先那麽肯定,也就不再遲疑。

    “嗯,就叫浮空車吧。”名字沒什麽好計較的,老羅隨口就起了一個。

    “如果這個…浮空車真的可行,那老弱婦孺們就不用擔心長途跋涉的辛苦了。”老杜有些感慨,他發現自己可能幾十年都沒有在這兩個時辰內的感慨多,難道自己真的老了?

    老羅沒理會杜訥的感歎,“杜老,這兩種車子如果每樣製作一百件,你估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需要先一步做出樣車來,然後還要調試,材料都不缺,調動人手充足的話,應該…應該不超過三個月。”老杜估算了半天,得出了這樣一個結果。

    “三個月嘛,還要訓練操作的人手,也需要培養很多弓弩手,人夠用嗎?”

    “偏廂車可以十輛一組,每車十個弓手,還要有十個護持的長矛手,總計需要至少兩千人,這些人手應該不是問題。就看李張裴衛四家舍不舍得派出人手幫忙了。”

    “哼哼,不怕他們不幫忙,如果平民們都遷徙回東方了,他們去依靠誰?大家族,嗬嗬”

    “三郎,聽你的意思是對這幾家有些不滿?”

    “算不上不滿,我隻是覺得他們的效率太低了,還偏偏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

    “其實他們祖上也算是為工匠營做了不少事情的。”

    “杜老,您不用為他們解釋,”老羅擺了擺手,接著說道,“我相信兩百年的時間,隻要齊心合力,幾萬人還回不到東土?說白了還不是四個大家仗著自己的人手在這個池塘裏爭權奪利?”

    “唉,沒法子,沒有一個能夠凝聚人心的人來帶領大家,自然就是一盤散沙了。”

    “算了,不說這個。杜老,等這幾天我處理了格魯吉亞人的麻煩,就會開始直接掛牌招人了,您辛苦下問問那四家到底都是什麽意思,如果不想參與,我就帶著招收的人直接回東方了,反正沒有那麽多的人員拖累,我回去反而更容易。”

    “好,羅三郎,我回去就召開長老會,看看這些家夥是否想在這個地方生根。不過如果他們要回去的話,過些天估計會要求你細談的。”

    “我明白,杜老。真要全體都回去,也是需要協調的。”老羅鬆了一口氣,總算把這潭死水攪動起來了,不是他老羅唯恐是非不多,隻是這麽點唐人留在這裏純粹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本沒有發展的前景,到頭來恐怕唯一的後果就是融入這個地方成為一個中亞的少數民族,或者幹脆在戰亂中被拆分滅族。

    送走了杜訥這個讓人尊敬的平民長老,,卻沒有允許他帶走圖紙,因為老羅不相信工匠營裏麵可以做到保密,僅僅是裴衛兩家的表現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好在平民出身的杜訥對這個也是同樣的看法。

    老羅一個人悶在帳篷裏,在紙上寫寫畫畫,隨著筆觸在紙上飛舞,他的思緒也在不停的變化。沒人可以對等交流,所以老羅隻能自己客串武器工程師“閉門造車”了。

    通過和杜訥的交流,他覺得也許可以讓回歸的計劃更完整些,比如利用本地的石油做一種類似噴火槍的東西,或者做一種用弓箭投射的**,這兩樣東西用好了也許對付騎兵突擊就更輕鬆了。不過噴火槍這種東西按照時下的技術即使做出來了,也很難有太遠的射程,而近距離迎敵,難免會誤傷自己,倒是可以未來用做守城工具或者布防工具。

    弓箭投射的**倒是簡便的法子,爆裂的武器設計對老羅來說完全不是問題,按照這個時代的工藝水準,這種東西應該不難製作,而且也許會有很好的片殺傷效果。當然如果能製作簡易的火箭筒就好了,不過有涉及到火藥這種東西,而且難免會泄漏一些技術,至少他還不想催化這個時代的技術演變進程。

    老羅畫的偏廂車很像個鐵刺蝟,比之後世在書籍上看到的戚繼光用的偏廂車更加凶悍,側板用鐵骨架外加厚木板做成,外側麵還包裹鐵皮用來防火,上麵還鑲嵌這鋒利的尖刺,頂部有蓋板,用來抵禦箭支拋射,內部站人,透過側板上的孔洞來射箭,底端也有孔洞,那是配合長矛兵攻擊用的,這東西差不多相當於冷兵器時代的裝甲車了。也難怪見多識廣的杜訥追問其中的細節,這東西在草原上沒什麽好保密的,因為草原部族沒有成熟的冶鐵技術,肯定做不到同樣的工藝,同時他們有大量的馬匹,探詢偏廂車就是舍本逐末了。

    前段時間老羅勾畫的連弩和小型拋石器的圖紙沒拿出來,實在是這兩樣東西要求的工藝有些高,他不能確定這裏的工匠能否做出來。因為他設計的連弩是帶著肩托和望山、多弦、扳機還有替換箭匣的複雜玩意兒,這東西至少需要標準化配件和材料的精密,另一樣小型拋石器是可以安裝在偏廂車頂部的,關鍵片簧的材料也是一個大難題,不過這個東西如果做出來相信不會差於回回炮之類的玩意兒。

    或許過些日子可以和工匠們討論一下,按照時下的工藝縮小要求,做些調整,更換材料或者修改結構也不是什麽大問題。畢竟不是用來攻城,野戰拋石器的射程有五百米足夠了,片殺傷的武器三百米也可以。

    武器是死的,戰略卻是活的。

    唯一重要的是戰場節奏,掌握了節奏就掌握了戰局。

    冷兵器時代,有了偏廂車在草原上做圍壘,再配合弩弓和長矛,老羅不相信單憑騎兵突擊可以破襲,若是數萬人圍攻,自己難道是隻會挨打的嗎?撇除了地形優勢,騎兵也就是在行軍速度上占優勢。至於偏廂車在山林地形會不大方便,那麽騎兵同樣不適合山林地勢。

    屆時狹路相逢勇者勝,老羅不相信有誰能擋住一群渴望回到故鄉的人。

    未來的一段時間必將是忙碌的,整合人手製作器械是個繁雜的工作,訓練合格的軍士更是個複雜的事情,可是事情已經展開,如同箭在弦上,也就由不得老羅放手不管了。

    將至傍晚,老羅整理文件告一段落,帳篷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查探陶-克拉爾哲季公國底細的阿爾克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