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拿吐蕃做實驗
字數:1313 加入書籤
基督教真正壯大在於羅馬帝國的官方認證。羅馬帝國出於統治的需要,把當時得到大多數中下階層的百姓支持和信仰的基督教封為國教,並將基督教嚴格控製在手上,成為統治工具之一。在此,在羅馬帝國手中,基督教的世俗權力一直沒能越世俗政權。
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也分為羅馬城的天主教和拜占庭的東正教。東羅馬帝國與東正教保持和諧關係,未出現教權淩駕皇權之上的狀況。西羅馬帝國在北麵的蠻族不斷『騷』擾打擊下,國力日漸衰弱,羅馬教會在此間不斷擴大影響,直到羅馬城被蠻族攻破。使得西羅馬滅亡,文明世俗政權失去影響力。而在東羅馬帝國被另個文明帝國滅亡後,東正教被奧斯曼帝國的伊斯蘭教義壓下去了。
東西羅馬分裂,使得基督教也分作兩派。西麵的天主教的文明被蠻族洗劫,東麵被另一個文明滅亡。分歧在這裏,日耳曼人沒有建立自己的文明,接受了基督教文明,使得天主教的壯大沒有像東正教那樣受到限製。一直到羅馬教皇得到法蘭克的丕平獻土,使得教皇的精神權力和世俗權力得到統一。這時,教皇國就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同時他的也是西歐大部分地區的教宗。
從以上可以分析出,宗教要取得能淩駕政權的權力,那第一個就是得到世俗政權的支持,使得其有傳教的空間,再者,世俗政權衰落,此時教派擁有大量信徒。這時,宗教就可以將手中精神領導力轉化為世俗影響力。
在中國曆史上不具備以上條件,如同東羅馬帝國的東正教一樣。有著深厚的文明傳統,不會輕易使得境內的宗教勢力能夠威脅到自身的統治。更關鍵的是,在中國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宗教教義和教會是有一個唯一“代表上天的使者”。在基督教上演化出教宗和大牧。也就是說不可能在合適的時候將巨大的宗教影響力轉化為世俗影響力並集中起來對當朝作出影響。相反,世俗權力的至上皇帝,稱為天子,就是上天的兒子之意,所謂君權天授,朕受命於天,這裏就有宗教之意了,同時若是天幹旱災,有天子祭祀求雨的傳統,也就將部分神權賦予皇帝,這樣也是影響宗教的神義。
另外,有可能的將巨大的精神影響力轉化為世俗影響力並集中的其中一案例是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張角創立太平道,信徒百萬。但終究是被滅亡,原因在於張角創立的宗教有太深的入世意義。使得太平教沒能真正的得到展。信徒百萬是貧苦百姓,沒能得到統治者的支持,也就沒有中上層階層的支持,手上能用於戰爭的資源太少,同時也是反對東漢統治的教義使得其不得不與當朝勢不兩立直到被撲滅。
以上答案來自知乎用戶“三朵”的回答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