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挺好看的
字數:4239 加入書籤
“不至於吧?”項目總指揮就是魯爾本地人,也是楓城的老員工了“咱們這邊不是一直都這樣嘛。”
“按我說的做吧。”
“那得罪的人可就上去了,這是要把市裏省裏從頭捋一遍?那以後還幹不幹工作?”
“不能幹就不幹,”張彥明搖了搖頭“所有公司的所有項目全部停下來又能怎麽樣?能損失多少?我都不在意你在乎什麽?
用這點錢拉下來一大片德不配位的,我感覺值。就這麽幹吧。反正我要的結果就是開除公職。”
賈市長他們一行六個站在一邊聽著,互相看了看,眼神中都有點一言難盡的感覺。
“明年咱們要打什麽大官司?”總指揮問了張彥明一句。
“版權,網絡和出版方麵,所有音樂和影視的版權問題,爭取這一次解決掉。”張彥明示意了一下張義強“這事兒你通知一下王律。”
“動真格的?”張義強問了一句。
“嗯,動真格的。”張彥明點了點頭,看了看賈市“咱們關外,在這方麵確實很差,如果不能改變,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所以這次也請市裏理解一下,沒有什麽商量的餘地,咱們一切以法律說話。魯爾那邊我自己通知。
我的訴求就是所有這些搞事情的人,全部離開公職隊伍,沒有任何商量,也不管他背後是誰有什麽根子。”
魯爾做為全國的重工業中心,可以說大中型工廠多如牛毛,雖然經曆了九十年代的市場經濟衝擊清洗,但仍然占距著主導地位。
工廠多,整個社會的運轉機製就和關外大部分地區完全不一樣,不是一回事兒。
雖然從95年開始就一直在搞正企幹部的分離,但事實上哪裏分離的了?
龐大的官僚體係,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它們在幾十年中所形成的各種形形色色的社會交際潛規則影響著這片大地的方方麵麵。
到了03年這會兒,不隻是影響企業自身發展,甚至已經影響到了關外的商業大環境。
事實上,整個國內都差不多,都是人情社會,交際圈社會,但因為關外的工業企業密集程度太大,所以就顯得尤其突出。
當然,這裏麵也包括關外一些地方的鬥米仇心理。
思維和習慣這種東西,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形成,太難改變了,難度十八顆星,必須要下猛藥。
張彥明到不是真的要搞個律師團來把兩個市通通告一遍,那並沒有什麽意義。
不過律師肯定會來,律師函也肯定會發,他就是要讓市裏省裏明確一個態度,引起關注,逼著他們去琢磨去做一些改變。
聽了匯報,和項目總指揮討論了一下工程的一些細節和要求,張彥明和賈市一起去了幾公裏外的山貨深加工廠。
從項目部出來往東,穿過鐵路線再折向東南方麵,就進入了大山區。
就像一隻喇叭,西麵往魯爾那邊就是喇叭口,板材廠在喇叭口和身管的頸腔那地方,再往東地形就開始急劇收縮。
東西兩山之間的距離從幾公裏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公裏,最窄的地方隻有不到三百米。
河流,鐵路,公路平行著在山穀中蜿蜒穿行向南,一直連接到鋼都市區。鋼都的市區其實就是山地,平緩的地方很少。
隻不過地域性格原因,這邊沒有像渝州那樣憑山而建,而是選擇了硬剛……把山炸開推平,然後再搞建設。
所以鋼都雖然也是山城,也是滿城的坡梯斜坎,但並不像渝州那麽立體,那麽峰巒疊嶂。
加工廠的位置就在公路邊,公路擠在山腳下。廠房的後麵是大河,河對岸就是鐵路線,再往遠處看就是起伏的山坡。
山坡上稀稀落落的散布著農戶小院兒,周圍是起起伏伏的山地農田。
開發區主任的車子在前麵引路,帶著大家從公路上下來,順著斜坡到河岸上,然後拐進加工廠的院子裏。
河邊還有一條路,土路,是給這邊的工廠走大車用的。
整個工廠是順著公路和河岸向南彎曲的,北頭寬南頭窄,占地七十七畝半,有大大小小十幾棟建築。
這裏其實是當初開發區的一個招商引資項目,但隻建了一個雛形,主體完工後就不知道因為什麽原因停擺了,一直荒棄在這裏。
不隻是這一處,這片河灣當時搞了有七八個項目,但最終投產的也就是一半,其餘的都這麽扔在這了。
這裏麵的具體情況張彥明不清楚,但大概也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兒。騙貸。
這種事兒九十年代在全國都是普遍現像,隨處可見。
這事兒基本上都是嶺南和東南沿海人士搞的,是他們的著名‘商業手段’之一,是他們的得意之作。
現在,這個已經荒棄了有至少十年的廠區已經渙然一新,滿地的野草都不見了,做了硬化,鏽爛的欄杆也換成了黑色鐵藝。
十幾棟爛尾樓全部經過了翻修,塗著各種顏色的外牆漆。還挺好看的。
張義強笑著對張彥明說“怎麽感覺弄的像大型幼兒園似的。”
“應該是用顏色來區分建築的功能。”張彥明四處打量了一圈,心裏有了猜測“這個想法到是不錯,還挺好看。”
因為其中幾棟建築的外牆上畫著一些比較卡通的圖像,確實挺像幼兒園的。
廠裏的管理人員迎了過來,遠遠的就和賈市一行打招呼,把大家迎進行政樓。
行政樓的一樓就是個全開放的大展廳,正中間擺著廠區的沙盤,四麵牆上是產品的廣告照片還有介紹,四麵展架上是產品實物。
兩側擺著幾組沙發,有一個小型的吧台,看介紹這裏提供茶飲和咖啡,還有西式簡餐。
這一看就很楓城。
楓城基金在這邊有一個副廠長,主要負責外聯和宣傳相關的工作,兼管後勤。
廠長是外聘的,就是負責生產管理,產品線的設計調整由楓城旗下的商場超市那邊討論決定。
這也是楓城下麵全部涉及食品和生活用品之類的工廠統一采用的產品線管理方式,讓市場反饋來做主導。
現在楓城整個係統裏麵做食品和生活用品生產的大小工廠不少,一部分是基金的扶助項目,還有一部分是職工再創業項目。
這邊的產品比較多,分鮮貨,幹貨,炒貨,漬貨和罐頭五個大類二十幾種產品,還有兩種功能飲料。
“原料的供應能跟得上嗎?”張彥明比較關心的是這個問題。
關外不缺山貨,大山裏什麽都有,取之不盡,但隻能靠人力采摘,而且需要製定比較科學的采摘計劃才行。
寧溪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鍾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