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這是人才呀
字數:3688 加入書籤
二十多分鍾,一個戴眼鏡的男人拎著個公文包進入會客室。
“區長。”
“怎麽這麽久?來,這是飯店的秦經理,這是張先生,你認識一下。房子是張先生要的,你把材料拿給張先生看一下。以後辦什麽事情要有效率。”
“哎,下次我一定注意。”明明做的好卻被批評了幾句,小尚臉上一點兒鬱悶不開心也看不出來,痛快的承認錯誤做出保證。
張彥明在心裏給小尚點了一個大大的讚。這才是人才啊,這情商智商都多的從腦袋裏冒出來了。
“張先生。”小尚衝張彥明笑了一下,即不謙卑又不傲嬌,恰到好處如沐春風,一點兒剛剛受了批評的痕跡也看不出來。
這樣的人最可怕,你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心裏活動,也提不起對他的一點兒警惕。
這就是在階級森嚴的製度下培養出來的複合型人才了,那些隻知道埋頭苦幹實幹的家夥給這種人才提鞋都不配呀。
張彥明點點頭接過材料翻看。
材料做的很細,能看出來是臨時準備的,上麵的一些介紹數據都是手寫,匆忙但不潦草,詳實全麵。
“可真不容易,咱們京城還有保存的這麽好的老宅子,我以為都拆改的差不多了呢,竟然還有這麽完整的院子,連一進和跨院罩房都還在。真不容易。”
“也沒有多少了,大都是當初單位用的,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樣子,分給老百姓住的除了大門和院牆裏麵已經全都禍禍光了,有的連大門都沒了。
那會兒私人宅子少,整套院子屬於私人的滿京城也沒有幾家,後來也大都轉賣了,分了,現在保存的最完好的除了那幾座王府也就是一些三進院和四進院。沒幾個。”
西城是京城這邊老住宅保有量最多的區,看來劉區長平時也沒少做功課。
“區裏原來準備改造一部分,房子不夠住啊,後來政策上又不允許,我們也是頭疼。老百姓生活吃穿住行四件大事,我們也就是做到了吃和穿,行解決了一部分,住現在是一大難題。”
“總會好起來的,隻要老百姓富裕了兜裏有了錢就什麽都有可能。”張彥明言不由衷的回了一句。
後來一直到他的記憶終結,房子起了無數,大雜院還是大雜院,該沒有地方住的還是沒有地方住,解決這個問題可不是嘴上說說這麽容易。
一個三十三層天一樣的價格就把一切都摧毀了。
事情的根本張彥明也清楚,政府投資發展都需要錢,賣地收錢無可厚非,但是完全依靠這個把地價抬得天一樣高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但當一種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成為一種潮流的時候,它不可阻擋,有這麽快捷的來錢方式誰還願意去吃苦受罪?何況一任五年最多十年就走人了。
“小尚你給介紹一下,周邊的一些情況。”劉區長吩咐了一句。
小尚應了一聲,走到張彥明身邊。
張彥明翻了翻抽出三張圖紙來“說說這三個吧。”三個都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完整三進院子。
拿來的材料裏到是有四進五進,但那個太大了,完全用不著。
標準的三進院子其實嚴格來說隻有中間一個大的庭院,上房耳房廂房和二門環繞,所謂一進是倒座房前麵的窄院,那就是從大門到二門的通道。
過去一進院主要是車庫和倉庫,廚房還有仆人和孩子的睡房。
至於第三進,就是在主臥上房後麵加了一排後罩房,也是個窄院,一般會布置些假山花草,也可以叫後花園。後罩房一般不住人,就是把車庫和倉庫挪到了後麵。
家裏女眷比較多的時候,後麵就是她們的生活空間。
小尚來之前確實是做足了功課的,也難為他了,這麽短的時間。
從交通環境講到街坊鄰裏,包括院子的大小,保存情況,樹木種類,甚至還給出一些改造建議。
張彥明捫心自問,如果自己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人精,肯定也會拿來當成心腹使用的。好用啊。
“如果不考慮大一些院子,我建議張先生您選擇這一套,”小尚從資料中找了找抽出兩張來放到張彥明麵前“這地方原來是五進,現在保存下來三進。
但是保存下來這部分相當完好,幾乎沒有任何的改動和損毀,一前一後兩個庭院,大門臨街,前座房現在被租出來做了門麵,完全可以改成車庫來用。”
“不會影響交通嗎?這前麵是主馬路吧?”
“是主馬路,不過並不影響交通,這裏地基是高出外麵主馬路路麵的,有近八米的寬度,在兩邊是斜坡上去,可以走車。
其實張先生你要是資金充足的話,完全連它東邊這裏一起買下來,這本來就是這套宅子的跨院,現在是雜院,不過裏麵隻有三個產權,處理起來簡單。”
“太大了,我們就是一家人,十來口人。”
“張先生,您可以把東邊這裏做為辦公空間來用,打造一個您的專屬辦公區域,即方便又保密。”
“小張平時不直接管理公司吧?”劉區長問了一句。
“嗯,公司有總經理,我隻是在方向上指導一下。”
“那你就聽小尚的,這小子雖然有點拖拖拉拉,但是腦子好使,琢磨事兒還行。”
“到是也行。這個全買下來要多少錢?要多長時間能交給我?”
“價錢張先生您和領導談。整個騰出來交給您的話,一個星期應該沒什麽問題,最多十天時間。”
“有把握嗎?”劉區長問了一句。
“有,領導,現在這院子是咱們下麵的單位在用,邊上這兩個小跨院三個產權,我親自去談,相信隻要補償到位不會有問題。”
“尚哥,如果麻煩我可以不要,但是不能強迫人家,多花點錢無所謂,我可不想以後被人罵。”
張彥明也沒委婉,話說的挺直接的。
他是真怕這些人回去了強迫人家搬家,最後挨罵的還是自己一家人。為了幾間房子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