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
字數:4235 加入書籤
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順利完成,國家財政收入翻倍,是李明遠決定實行五年免費義務教育的底氣所在。
教育是國家發展強大的根本,在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年間的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中,教育仍然是重中之重。
完善孤兒撫養、教育製度,將東亞移民出海謀生浪潮中,因為父母亡故、走失而產生的孤兒完全納入國家保障體製範圍內,由中央政府出資,承擔所有孤兒小學和中學期間的花銷和教育支出。
多源小說app: 咪咪閱讀
未來十年內,中級學堂和高等院校學費總額分別降低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二十五,
逐步達到教育普及化和免費化的最終目標。
農業方麵,堅持家庭農場生產為主、中型、大型農牧場生產為輔的生產方式,持續推進一戶七口(兩個成年父母,五個以上孩子),二百畝耕地的標準家庭模式。(本土農業領域研究學者認為,一戶七口或者九口,家庭擁有耕地兩百畝或者牧場1000畝的家庭模式,最為適合南美本土社會的穩定。)
整合並壟斷南美對外糧食貿易渠道,由政府管轄的國營糧食出口貿易公司統一製定糧食、牲畜收購、出口價格,製定保護糧製度,避免糧賤傷農、糧貴傷民的現象出現。
人口增長方麵,堅持鼓勵生育的製度永遠不動搖,逐步完善工人用工製度,緩解工業發展對工人家庭產生的壓力,對於部分家庭條件困難者,給予相應的減免政策,降低他們在教育、住房、幼兒撫養等方麵的社會支出。
重工業領域,繼續加大鐵路、公路、橋梁、運河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到1899年,實現粗鋼產量突破150萬噸、國家鋼鐵總量進入世界前六的目標。…………
擁有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奠定的技術基礎,再次製定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時,李明遠更顯得得心應手。
“人口是國家的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口,再先進的機器設備也無法開動,所以引進移民和鼓勵生育將作為國策,永遠執行下去,至於某些官員所擔心的人口過多、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則完全沒有必要。”
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的議題在大朝會上經曆初次討論過後,李明遠開口解釋官員們擔憂的幾個問題。
“原因無法有兩點,其一,國家工業化加速,進入城市工作的工人群體數量快速增多,而隨著大量農民和受教育青年進入城市、轉變為城市人口的過程中,工人勞動時間增多、生活節奏加快,撫養幼兒的成本也會比農村家庭升高,種種因素製約下,將導致城市工人家庭生育意願下降,城市新生兒人口數量降低。
這個現象不僅在法國、德國(1871年德國人口年德國人口5000萬,期間德國人口雖然增加900萬,但是嬰兒出生率呈下降趨勢,隻是因為死亡率大幅度降低,所以顯得人口相比以前增長更快。)等歐洲國家存在,在本土地區,根據過去三年的新生人口調查數據顯示,長安、鬆江等城市家庭中,每戶適齡夫婦平均生育49名嬰兒,比農村地區,每戶適齡夫婦平均生育51名嬰兒要低零點二個百分點。
隨著國家工業化進程加快,國民生育意願有可能會更一步降低,所以,本土人口數量很難一直保持現在這樣的高增長模式。
第二點,即使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導致本土地區人口超過最適宜範圍,這時候中央政府也可以采取妥善的應對措施,將一部分多餘的人口轉移至海外殖民地,進而以溫和的方式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
“本土地廣人稀,外有大英帝國牽製,反對本土向巴西、智利方麵擴張領土,美洲內部有美利堅國、巴西共和國敵視,時刻想要找尋機會,肢解帝國。
在此內外不利的局勢下,討論未來的人口增長過快問題,為之過早。”
站在國家最高一級官員的角度,劉樸的看法與李明遠更為一致。
“未來本土人口過剩,可以向北部擴張領土,也可以向海外殖民地分散人口,如果剛果殖民地無法容納更多人口,憑借人口優勢,帝隊同樣可以用手裏的槍炮,在東南亞和非洲方向,為本土華人獲取足夠的生存空間!”………
政府官員和軍隊將領紛紛表態,雖然立足點不同,但是觀點卻非常一致。
“去年時候,部分官員便因為新舊移民衝突問題,產生了一些不同想法,年後半個月,美國人煽風點火,以本土人口增長過快為由,在南美洲渲染漢國人口威脅論,鼓動巴西、智利等國聯手遏製本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官員聽信西方所謂馬爾薩斯理論,然後便動搖了觀念,跟著美國人的步子挑撥新舊移民矛盾,實在是愚蠢至極!”
李明遠語調變冷,再次重申道“馬爾薩斯理論隻不過是一個漏洞百出、遺害無窮的謬論。
禮部宣傳司要做好對外對內宣傳工作,駁斥美國人表裏不一的詆毀宣傳,向本土民眾揭露美國和部分西方國家的險惡用心,禁止馬爾薩斯思想在本土的傳播,繼續加大移民引入的力度和鼓勵生育政策的執行!”
樹大招風,實際控製麵積360萬平方公裏,人口1700餘萬的漢國,在南北美洲,已經成為綜合國力,僅次於美國的美洲第二國家。
人口年淨增長量100萬以上,排除海外移民輸入數量,按照適齡夫婦平均生育502個嬰兒的新生兒出生率計算,不到十六年時間,本土的自然人口數量便能夠翻一翻。
即使和馬爾薩斯理論中,二十五年人口翻一翻的數據相比,漢國本土的人口增長速度,也是世界各國中非常罕見的存在。
工業、軍事、人口皆位居南美洲首位的漢國,即使再低調發展,也會引起美國以及部分對本土抱有敵意國家的注意。
圍繞南美洲乃至整個美洲地區主導權的爭奪,美國人在與英國展開正麵角逐的時候,也沒有忘了使出各種手段,遏製漢國本土的發展。
先是利用《排華法案》,掠奪華人財產,斷絕華人在美國擴大、發展的勢力,隨即,再以人口爆發式增長為由,渲染漢國威脅論。
美國與英國以及本土的矛盾糾紛吸引了不少歐洲國家的關注。
沙皇俄國、意大利、法國三國內部倒是有不少激進份子,為美國人的舉動拍手叫好,但是放在國家層麵,英法德俄意諸國,要麽無動於衷,要麽像俄國一般,有所表示,但是實力不足,沒有能力在南美洲施加影響。
能夠混到國家領導一級職務的官員們,不可能因為美國人的宣傳,便去做於國家無利的事情,畢竟大家都知道,論吸收移民和人口增長數量,美國排在第一位,
除去美國,南美諸國和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也都在吸收移民,隻不過漢國因為建國初期華人數量過少以及周邊惡劣的國際環境等因素,持續堅持移民引入政策,才使得人口增長速度比較顯眼。
用移民充實新占領地區是歐洲各國都在做的事情,英國、俄國作為殖民大國,也是向新占領區疏散本土移民最積極的國家。
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是英國重點經營的移民輸入地與殖民地,而廣袤的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則成了沙皇俄國安置貧民的首要選擇。
大到英國、俄國這樣人口數千萬的大國,小到荷蘭、葡萄牙這樣人口百萬的小國,都在向海外和殖民地輸送人口,不同的是,美國人以這件事作為攻擊漢國的借口。
海外移民受到運力、移民花費等方麵的製約,移民數量不可能無限製增長,西方諸國基於這種認識,西方諸國雖然對南美漢國人口增長速度感到好奇,但是考慮到效仿漢國政府,由國家出麵組織移民運輸、安置等行動帶來的龐大財政支出,絕大部分國家明智的選擇了放棄,而少部分像英國、德國一般綜合實力雄厚者,則借鑒了南美漢國和美國的經驗,采取了比曆史上更加開明的政策,
由國家政府和部分民間殖民機構主導,鼓勵本土底層百姓遷移到海外殖民地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