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 赤鯶公

字數:3914   加入書籤

A+A-


    由於定周村不種植水稻,自然也沒有育種秧苗。
    李忘憂專門騎馬跑去周邊鄉鎮,購買了足夠三百畝稻田種植的秧苗。
    到了插秧的時候,李忘憂居然讓莊戶們隨便將秧苗拋灑到稻田裏麵,然後用手扶正就行了。
    這話讓老村正直接怒了。
    華夏以農業立國,自古重視農事,插秧是絕對不能馬虎對待的。
    別看著三百畝稻田現在是屬於李家所有,但李忘憂這種過分要求,老村正就敢和李忘憂頂著幹。
    “李家小娃,你這不是胡鬧嗎?老夫雖然沒種過水稻,但也知道這水稻插秧應該如何插,哪裏你這樣胡來的?”
    李忘憂無語,他之所以讓莊戶們拋秧,當然是有他的道理。
    拋秧栽種水稻秧苗,無需手工一蔸一蔸地插秧,而是經曆一種由拋到落的過程,拋栽小苗帶土、秧根入土淺,田間無行株距規格。
    拋秧,是後世一種先進的水稻種植方法。
    省時省力,而且秧苗存活率高。拋秧後一兩天秧苗就基本紮根了,三天就能開始長新葉。
    最最重要的是,采用拋秧的稻田,每畝產量能夠比手插秧苗的稻田高百分之十左右。
    可在大唐,在老村正他們看來,李忘憂讓莊戶們拋秧種植,那根本就是瞎胡鬧。
    “老村正,我這不是胡鬧,這樣種水稻產量高。”李忘憂還想說服一下這個固執的老頭。
    “小郎,旁的事也就算了,但這農活可萬萬不敢這樣啊,老夫種了一輩子地了,鬥膽說上一句,如此胡來是要遭天譴的啊!”
    李衡他們也紛紛出言勸阻,一旁的蘇長卿卻隻是捂嘴偷笑,並不出言幫李忘憂解圍。
    美女上司不傻,她知道雖然李忘憂是對的,但傳統觀念並不是那麽好改變的。尤其大唐這種農業社會,胡亂改變耕種方式是要被眾人數落的。
    之前李忘憂強行讓人在田地中挖掘溝渠,已經引得村裏人議論紛紛了,此時再按他的辦法操作,恐怕老村正一怒之下要跑去縣衙告狀了。
    對此,李忘憂也隻能仰天長歎。
    果然,眾人皆醉我獨醒未必是什麽好事,算了,也懶得與老村正他們爭辯了,左右不過增加一成產量的事情。
    再僵持下去,這老村正非得氣出一個好歹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李忘憂長歎口氣,點頭同意按照老村正他們的意見來,依舊用傳統的插秧方式。
    見李忘憂從善如流,接受了老村正的抗議,眾人立刻歡呼一聲,莊戶們開始拿著一蔸蔸秧苗下田栽種。
    “老村正,其他我都依你,但這邊這兩畝田,你讓人按我說的,用拋秧的方法種下,如何?”
    他這話出口,老村正又要吹胡子瞪眼。不過老頭轉念一想,算了,這地本來就是李家的。
    既然今天駁了李家小郎的麵子,想來少年郎覺得丟了麵子過不去,想要拿這兩畝地挽回一點點顏麵,那就隨他高興去吧。
    想通這點,老村正也就點點頭,笑著同意了。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少年郎使小性子罷了。反倒讓老頭覺得李忘憂雖然聰慧,不過到底還是少年郎心性。
    不僅老村正這樣想,包括李衡、牛家兄弟、仇昆,甚至那些幫忙插秧種地的莊戶們都是這樣想的。
    權當逗小郎君開心高興,幾名莊戶漢子嘻嘻哈哈將秧苗拋向那兩畝稻田。
    .
    兩畝稻田的秧苗,用拋秧法插完,旁邊傳統方法插秧的稻田不過才插了一畝地不到。
    李忘憂暗自搖頭,這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果然費時費力。
    算了,且等秋收時候再看吧。
    稻田開始插秧,李忘憂就開始琢磨在稻田裏麵養魚的事情了。
    華夏自古便有吃魚的習慣。
    所謂鮮字,便是一半魚一半羊,謂之為鮮。
    但因為捕撈技術的限製,古代吃魚可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二十四孝》裏麵甚至還有臥冰求鯉這樣的故事,可見吃魚並不容易。
    《孟子·告子上》中的“魚和熊掌”的典故,便可知當時魚在華夏古人生活中的地位有多麽高,與熊掌齊平。
    而且唐人酷愛吃魚,尤其喜歡生吃魚片。
    後世日本的生魚片,其實就是從大唐學去的,“膾”就是指生魚片的做法。
    大規模人工養殖魚,是唐宋以後開始的。
    到了宋代,四大家魚的養殖才形成了規模與體係,當時將人工養魚稱為“種魚術”。
    不過李忘憂想要“種魚”,卻是很麻煩,因為大唐沒有魚苗出售……
    對此,李忘憂也隻能高價向江上打漁的漁民收購各種捕撈上來的小魚,以及懷卵的魚放入稻田中。
    他不挑魚的品種,漁民捕撈到什麽魚,他便要什麽,鯰魚、花鰱、白鰱、鯽魚、鯉魚、鱔魚都可。
    李忘憂收魚的時候,老村正他們才搞明白,之前稻田裏麵挖掘那麽多溝渠是做什麽。
    “小郎,你這是想在稻田裏種魚?”
    “不錯,便是如此。”
    老村正一個勁搖頭:“這稻田中如何能種魚?這不怕魚把稻苗給吃了嗎?”
    “不會的,老村正,你放心吧,這稻田裏種魚,還能提高產量。”李忘憂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大唐民間此時尚不流行人工養魚,老村正對此也不了解,就沒有再多做糾纏。
    不過老頭卻依舊覺得李忘憂是在胡鬧,稻田裏麵養魚,聞所未聞啊。養魚也就算了,可李忘憂養鯉魚,就讓老村正又有意見了。
    “可是你種別的魚也就罷了,怎麽還種這赤鯶公?這魚可不敢賣咧,官府抓住要打板子的。”
    赤鯶公,便是鯉魚。
    鯉與李同音,為了避諱,鯉魚在大唐被成為赤鯶公。
    老村正的說法,李忘憂卻是一笑。說大唐販賣鯉魚,被官府捉住是要重責六十大板,這其實根本就是民間以訛傳訛,大唐律法並沒有這樣的規定。
    唐代王維的《洛陽女兒行》就有寫,“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鱠鯉魚”,可見吃鯉魚在大唐並不犯法。
    對於老村正的話,李忘憂隻是嘿嘿一笑,這種事情也不便解釋,等以後鯉魚賣出去,他們便知道了。
    稻田的事情忙乎完,縣城雞鴨商販們也趕著牛馬車,將李忘憂訂購的鴨子給送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