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一個壞消息

字數:3982   加入書籤

A+A-


    吟誦李忘憂詩作的那學生,如今激動得臉色漲得通紅,滿是驕傲之色,就仿佛這些詩作是他寫的一般。
    不理會那些世家門閥的學生,要殺人般的目光,他繼續高聲吟誦,《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五姓七望那些帶頭鬧事的學生,此時都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疼痛。
    這是那李忘憂,說自己要像竹子那般,頑強而又執著……
    僅僅聽了三首詩作,太原王氏和滎陽鄭氏的學生,額頭上的冷汗便落了下來。
    這戶縣李忘憂,恐怖如斯嗎?
    而太學中的學生,卻已經開始鼓掌叫好。
    “好,咬定青山不放鬆,真乃絕句!”
    繼續聽下去,下一首《詠蟹》。
    未遊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
    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又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詩作,明在說螃蟹,實則在說自己的錚錚之骨、無畏之心和不懼強權、敢於“犯上”的壯舉。
    再繼續念下去,是一首《行路難》,李忘憂抄襲李白大大的又一首詩。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
    ……
    行路難,歸去來!
    這是李白說他在長安城中,不願意追隨那些富家豪門子弟,去鬥雞走狗。對權貴之門卑躬屈節,是不合李白的心意的,世路艱難,我隻得歸去。
    不過卻被太學中的一眾學生,理解成李忘憂在說自己的遭遇。
    眾人仿佛看到一名不願意與世家門閥同流的少年郎,那悲苦之情,不由都覺得替感到他委屈。
    再想想自己差點助紂為虐,將這樣的少年郎打成佞臣、幸臣,實在是羞愧。
    能寫出這等詩句的少年郎,怎麽可能會是什麽佞臣賊子?又怎麽可能無才無德?
    原本還覺得李忘憂年僅十六,便被聖人請為太子帝師,是因為李忘憂諂媚聖人,如今看來卻是自己等人冤枉了他啊。
    李忘憂的才情,別說做尚屬稚童的太子師長,就是來國子監教他們這些太學學生,都是錯錯有餘的。
    而更加難堪的,卻是那些世家門閥的弟子,之前他們一直口口聲聲說李忘憂無才無德,之前那些詩作都是抄襲的,是沽名釣譽之輩。
    結果李忘憂不聲不響,直接丟出了十首名作。
    這讓他們這些世家子弟,方才鼓動眾人的言語和舉動,變得就像演滑稽戲的醜角一樣可笑了。
    “諸位,還去朱雀門嗎?”有學生忽然問了一句,卻讓所有人向看白癡一樣看向他。
    去你妹啊!去丟臉嗎?
    太原王氏的一名學生士子,一把將手中的紙張撕得粉碎,怒吼道:“我不相信,我絕對不相信這會是那十六歲的少年郎所著!他肯定是抄襲的!”
    .
    他這惱羞成怒的話語,卻讓太學的學生們,都鄙夷的目光投向他。
    抄襲?你抄一個給我們看看?
    能寫出這般詩作的人,能給別人做槍手嗎?
    這話其實他自己都不相信,吼完之後,那王氏學生氣惱的分開麵前人群,向國子監外跑去。不少世家門閥的學生也緊跟其後,他們都需要趕回族中,去詢問此事如何處理。
    不等這些世家的子弟回去報信,長安城內卻已將此事傳遍了。
    因為此時長安城內各個坊中,都有四輪馬車跑過,不斷灑下方才他們看到的那份“子憂文集”。
    李忘憂的大名,今日,火爆長安城!
    其實太原王氏還真沒有冤枉李忘憂,李忘憂還真是抄襲的詩作,不過抄的都是後世那些大佬的詩作罷了。
    唐詩宋詞三百首,他腦海中的詩作多的是。
    原本李忘憂也會如此高調主動的,去抄襲大佬們的詩詞,他都是被逼無奈下才丟出一兩首詩作,應付差事而已。
    不過昨日得知世家門閥,居然發動士林輿論,攻擊抹黑自己,李忘憂就顧不上那麽許多了。
    隻能走自己的路,讓後世的大佬們無路可走!
    他與美女上司兩人商議良久,覺得要想對抗世家的輿論壓力,隻能高調展示自己的才華。
    不過大唐不像在後世,可以在微博、抖音上去發微博發小視頻,快速積累人氣。更沒有報社媒體可以利用,如何快速地展示自己,卻是一個問題。
    李忘憂忍不住歎氣道:“哎,要是有報紙就好了,給錢來個專訪什麽的,效果杠杠的。”
    蘇長卿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還報紙呢,你要不要在上個電視啊?要有報紙,還輪得到你去抄襲唐詩宋詞三百首嗎?”
    被美女上司懟了,李忘憂也隻有摸著腦袋傻笑。
    他想到了自己大學時期打零工,經常散發的傳單小廣告,不由有了主意。
    報紙是辦不了,畢竟大唐沒有活字印刷術。
    雖然李忘憂和蘇長卿都懂一點活字印刷的原理,但不花時間去實驗,卻也搞不出來。
    但用雕版印刷用來印個傳單什麽的,卻沒有問題嘛,他完全可以將自己抄襲的詩作,大規模的印刷,散發,以此來自證清白。
    原本不想出名的李忘憂,如今才發現,在大唐,名望也是很重要的。
    世家門閥能如此高調的與李二扳手腕,不就是因為千年來,積累下來的名望嗎?
    如果他李忘憂是虞世南、孔穎達那般有名望的大儒,世家門閥還敢抹黑他嗎?
    李忘憂的這想法,倒是得到了蘇長卿的支持。
    在沒有有效傳播渠道的情況下,向後世那樣散發傳單,貌似是個不錯的選擇。
    兩人商量一番細節後,便定下了這個傳單揚名的計劃。
    李忘憂立即抄寫出了詩詞,交給牛武,讓他去戶縣縣城,找印書坊給自己大量印刷出來。
    但讓李忘憂與蘇長卿意外的是,牛武跑了一趟戶縣縣城,卻又很快回來了,帶回來一個壞消息。
    戶縣的印刷坊,沒有能力印刷李忘憂的傳單,因為無人聽說過什麽雕版印刷……
    李忘憂聞言,楞了半響,這才一拍腦袋。麻蛋,自己忘了,唐初不僅沒有出現活字印刷術,連雕版印刷也還沒有發明出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