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建安元年
字數:5240 加入書籤
    秦華的大軍迅速向著並州集結,終於在鮮卑軍隊擊潰並州守軍之前到達。
    麵對五十萬之眾的秦軍,就是軻比能也不敢輕舉妄動,他隻是不解為何秦華會忽然多了這麽多的軍隊。
    不過很快他就明白了原因。
    張遼的使者前往了鮮卑大營,將中原發生的事情都告訴給了軻比能聽。
    當他聽到秦華居然同時擊潰了袁紹和曹操之後也大為驚訝,雖然聽說過秦華的事跡,但是沒想到他能做到這種地步。
    隻是這樣還不足以讓軻比能退兵,這次發動三十萬大軍,鮮卑這邊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所以他提出要秦華予以補償才能退兵。
    對於這種要求,張遼甚至都沒有請示秦華就直接拒絕了。
    於是兩軍就開始對峙起來。
    一邊迫於秦軍的人數,不敢輕舉妄動。一邊則是因為內部的軍隊還未整合完成,加上糧草不足,也不想妄起兵戈。
    這種對峙一直持續到了興平八年的一月。
    軻比能在探子調查完中原大戰的具體消息後,這才真正相信張遼的話。
    知道自己占不到什麽便宜,他也就不在繼續消耗下去了,果斷的選擇了退兵。
    於此同時,隨著經過一個冬季,河北的瘟疫也控製了下來,華佗親自率領太醫院的醫者前往河北。
    自此秦華的內憂外患完全解除,他開始大力整頓內部,消化剛剛獲得地盤。
    劉協在一月一日這天下詔,改國號為建安,所以興平八年也就是建安元年。
    秦華開始使用自己攝政王的權力,對軍政同時進行改革。
    政務上,秦華決定廢除原來的三公九卿製,改用三省六部製。(三省六部在東漢已經有了雛形,所以改變並不算太突兀。)
    三省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尚書省。
    其中中書省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全國各大政令的簽發。
    中書省設中書令一名,秦華原本屬意由賈詡擔任,但是賈詡再三推辭,最終還是由荀攸接任了這個位置。
    中書令還有數名仆射輔助,由新加入的沮授、劉曄(官渡之戰中被秦華所俘)、田豫等人擔任。
    這倒是讓這些人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明明才剛剛加入,居然就能獲此高位。
    門下省名義上屬於皇帝的直屬單位,不過現在就是秦華的直屬。
    像是賈詡、郭嘉這些不願進中書的,都是歸於門下省。包括禁衛軍、夜鷹這些軍隊都歸門下省統領,不受六部中的兵部管理。
    最後是尚書省就是指六部尚書。
    六部分別是禮部、吏部、戶部、刑部、工部以及檢察部。
    以[書趣閣 shuqugeo]此六部管理天下大小事物。
    其中五部與後世的大體相同,唯有檢察部是秦華新增的,他的職責類似禦史台,但是管理的事物更多,不但監管各級官員,同時也管理民間的事物。
    比如一些為禍鄉裏的惡霸,百姓敢怒不敢言的時候,檢察部在各地的分部就有義務檢舉這些人。
    至於取消的兵部則是由另一個部門代替。
    代替兵部的部門名叫將軍府,秦華自封天策上將軍,名義上是將軍府的主管。
    這個部門有點類似後世的軍委,秦華知道隻有掌握住軍隊才能有政權,所以即使是張遼等人他也不放心交給他們,唯有自己親自主管。
    接著是軍隊方麵的改革,秦華將麾下的軍隊劃分為五個軍區。
    同時也誕生了五位元帥,有這五人統領各自的軍區。
    秦華規定軍隊平時隻能各自的軍區活動,凡是超過三千人離開自己的軍區都需要進行報備。
    軍區的建立就是為了以後實施軍政分離,現在各地諸侯之所以能夠劃地為王就是因為他們都擁有軍權。
    一旦軍區建立後,無論是州牧還是郡守都不在擁有調動大規模軍隊的權力。
    州牧級的官員隻能調動不超過一萬的軍隊,再多就需要通過中央的許可。
    至於郡守級,最多隻能調動三千的軍隊,用以剿滅山賊之類的。
    因為現在秦華的政令隻能在自己的領地內實行,所以他實際上隻建立了三個軍區。
    中央軍區的元帥自然是張遼,編製有五十萬,不過現在隻有三十萬。
    這支軍隊將會是秦華以後征討不臣的主力。
    北方軍區的元帥是高順,麾下編製二十萬,現在隻有十餘萬,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戒備鮮卑人。
    官渡一戰之後,烏桓騎兵損失慘重,烏桓已經無力影響中原了,現在北方最大的敵人就是鮮卑。
    西方軍區的元帥自然是馬騰,編製同樣是二十萬,同時也節製青羊城的五萬青羊騎兵。
    西方軍區除了負責西域各國外,同時也是為了戒備剛剛稱王的北宮伯玉。
    北宮伯玉現在已經幾乎統一了近一半的羌族,麾下軍隊超過三十萬,之所以沒有能夠完全的統一羌族,是因為那些羌族所在的地方太過偏遠。
    至於東方和南方的軍區,自然要等真正統一之後才能建立。
    其餘政策還好,就是這條讓各地的諸侯都大為驚恐。
    如果秦華對他們使用這條政策後,那麽這些人就完全失去了依仗,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好在秦華並沒有強硬的讓他們實行這條政策,這讓這些人安心了不少。
    除了實行軍區製外,秦華還實行了軍銜製。
    軍銜一共分為四級十二等,分別是將、校、尉、士,每一級又分為三等,分別用上中下表示。
    從最低的下士到最高級別的上將,這那些沒有絲毫基礎的士卒們有了奮戰的動力。
    秦華規定隻要等級達到了下尉級,就能前往軍校學習,出來以後最少都能做到百夫長的位置。
    同時根據不同的軍銜,退役之後也能獲得不同的福利。
    秦華也取消了大漢的舉行的舉孝廉製度,開始正式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科舉製,並且規定以後的官員選拔都會優先以科舉為主,這讓各地的寒門士子都非常興奮。
    隨著領地的不斷增加,涼州商會已經無法負擔這麽大的貿易量了,秦華決定在各地建立更多的商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減弱了世家都秦華的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