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誌當存高遠

字數:3489   加入書籤

A+A-




    孫策一番世界地圖的講述,將在座諸位都聽得傻眼了,包括周瑜在內,張口結舌,茫然發愣。

    在他們的心目之中,天圓地方,中國地處天地中心,竟然成了世界的一隅,九州山河卻不過是巴掌大的地盤。

    更讓他們不可置信的,還是孫策說的那句話,若有人從曲阿向東出海,一路向東,終有一日,還會回到曲阿。

    若不是孫策死過一次,做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說出這等天方夜譚的荒謬之事,大家一定會以為他是瘋了。

    孫策看眾人的神情,便知道這個理念肯定還很難讓他們接受,讓孫河收起卷軸,歎道:“現在談世界之事,還嫌太早,眼下之事,還是要立足江東,平定天下,方可出征海外,拓荒西域。”

    周瑜回過神來,大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孫策,歎道:“若伯符所言皆是事實,吾等確實是井底之蛙,見識淺薄了。”

    孫策轉回座位坐下,對眾人說道:“今日之事,乃是天機,隻說與你們幾人知道,暫時不可對外人說起,我是想讓大家目光放的更長遠,不可隻滿足於眼下之事,我們要振興的不隻是大漢江山,而是——華夏各族!”

    “華夏?”幾人異口同聲驚呼。

    “不錯,誌當存高遠!”孫策慨然一歎,緩緩道:“我希望數百年之後,華夏文明傳遍世界,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

    周瑜雙目微凜,旋即慨然歎道:“伯符此番遭遇,雖說匪夷所思,卻也令我等大開眼界,若真能有朝一日鑿空拓荒,吾等當如定遠侯一般,名垂青史,光耀千古!”

    眾人聞言無不紛紛點頭,每個人目光熠熠,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對孫策也愈發敬畏。

    孫策朗聲大笑道:“諸位,如今我等在江南,還無力顧及中原之事,就以安定江南為主,另外開拓南海之事也要同時進行,我準備平定會稽東治的越人之後,先從東治南下,尋找夷洲島!”

    大家都記得地圖下方南海中的一座小島,孫策特意用朱筆勾畫過,與陳禹到過的琉球島相差不遠。

    李玉正為參與如此核心之事心中不安,正猶豫要不要告退,卻聽孫策說道:“拓展南海之事,今後將由陳禹和李玉二人負責。”

    “什麽?這……”李玉大驚,想不到孫策竟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

    “不必緊張!”孫策擺手笑道:“今日我本是來會見子義,與良辰會麵,也是有緣,故而提及此事,但要等水軍練成之後方可執行。”

    李玉這才稍微鬆了一口氣,與對麵的陳禹相視一眼,二人抱拳致意,今後要成為搭檔,自當好好親近一番。

    正事說完,孫策命人抬上來一壇酒,笑道:“這是我特意從江東帶來的竹葉青,與諸位分享!”大家早就聽說

    周瑜早已恢複心緒,挑眉笑道:“莫非便是那傳言中的孟婆釀?”

    “正是!”孫策點頭笑道:“此酒雖好,切記不可貪杯哦!”

    隨著酒壇開封,頓時一股濃烈的酒香溢散開來,所有人都眼睛放光,喉結上下滾動,如此醇厚的酒味,喝起來會是什麽滋味?

    三杯酒下肚,有人就已經醉眼迷/離,轉眼間就放倒一大片,這些從沒喝過烈酒的人,根本撐不住。

    其中以太史慈醉得最快,上來就幹了一碗,再次與孫策會麵的激動和感慨,唯有他自己能體會,一切盡在不言中。

    眾人醉倒,酒宴也草草結束,能保持清醒的隻有周瑜和趙雲,連程普、黃蓋等江東來的人,也忍不住與故友相見的喜悅,喝得酩酊大醉。

    趙雲平素不善飲酒,先前在秣陵忍不住甘醇的美味喝了一杯,便俊麵發紅,渾身發癢,應該是對酒精過敏,再也不敢碰一下。

    周瑜是極其自律之人,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冷靜,他知道孫策此來必有所為,沒有商量正事之前,還是控製住了自己,隻是淺淺嚐了一杯酒。

    孫策不遠千裏悄悄來到豫章,一大早突然出現在南昌,又帶著程普、黃蓋這些老將,可不隻是來看太史慈這麽簡單。

    而豫章之事不用孫策操心,這讓周瑜有些猜測不透,哪裏還有什麽大敵,需要他親自出馬?

    二人從十幾歲就相識,早已心有靈犀,孫策讓趙雲先去歇息,與周瑜來到書房單獨密談。

    坐定之後,孫策開門見山說道:“我準備去一趟長沙,一舉拿下荊南之地。”

    “哦?”周瑜雙目微眯,言道:“聽聞長沙太守張羨叛劉表而響應曹操,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兵起事,劉表正發兵討伐,伯符欲趁虛而入?”

    “非也!”孫策搖頭笑道:“並非是我有意前往,而是張羨不敵劉表,遣桓階前來求援,情願將長沙讓於我等,桓階曾有恩於我,豈能見死不救?”

    “妙啊!”周瑜聞言大喜,撫掌笑道:“此真乃天賜良機也!若能取得荊南之地,則江南盡歸伯符所有,再取荊州便易如反掌。”

    孫策點頭笑道:“如此良機,又能還恩於桓階,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當年孫堅任長沙太守之時,桓階為功曹史,被孫堅舉為孝廉,算是孫家的門生,後來孫堅攻打劉表時戰死,桓階冒死去見劉表,將孫堅的屍首運出襄陽,這對孫策來說可是天大的恩情。

    周瑜言道:“昔日孫將軍在長沙平定區星等人之亂,此地百姓必定感念老將軍恩情,伯符此番去領長沙,可謂水到渠成,人心所向。”

    孫策點頭道:“等我拿下荊南凱旋而歸,便是取江夏謀荊州之時,豫章之事,公瑾還要多加把勁!”

    周瑜慨然歎道:“今早聽伯符一席話,令我茅塞頓開,如今李玉已經歸順,彭氏宗部已是孤掌難鳴,至於南部越人,寓意為不宜征伐,當以懷柔融合為上策,安撫其部眾,取其精銳以為軍兵,教化百姓納為江南之眾,方為長久之計!”

    “公瑾之策與我不謀而合!”孫策點頭笑道:“越人昔年也是我華夏後裔,伏波將軍也曾平定嶺南,自當接納教化,江南地廣人稀,補戶屯田,增加人口,將來才能北上與中原爭衡。”

    周瑜鄭重抱拳道:“伯符放心,我自有對策。”(www.101noveL.com)